第五章 秤杆子两头沉
天还没亮透,村委大院那棵老槐树下就聚了不少人。烟锅子明灭,咳嗽声此起彼伏,像是一场大戏开场前的锣鼓点儿。今天要重新分地。几十年没动过的地界,因为上头新政策,要按现有人口重新丈量,打乱了重分。消息传了半个月,把家家户户的心都吊在了半空,上不去,下不来。
马老三蹲在人群外围,手指头无意识地抠着地上的土坷垃。他心里也坠着块石头。他家人口少,就三口人,按新算法,怕是占不到便宜。赵老歪家人口多,儿子媳妇孙子一大家子,肯定能多分。马老三想起让出去的那一尺地,心里那点才平复不久的酸涩,又隐隐冒头——早知道要重分,当初让个什么劲?
牛小丽站在他旁边,脸上看不出啥表情,只静静看着村支书马万春和会计几个忙活着铺开图纸,拉出皮尺。
“都静一静!静一静!”马万春敲敲破锣嗓子,站到一个石磙上,“规矩再说一遍!按现有人口,不论老少,一口人一亩三分!原有的地界全作废!抓阄定顺序,按顺序挑地块!丑话说前头,谁也别闹!闹也没用!这是政策!”
人群嗡一声炸开。有欢喜的,有愁苦的,有紧张地搓手的。抓阄的纸团放在一个破帽子里,会计端着,一家派个代表上去抓。
马老三手心冒汗,蹭了蹭裤腿,走上前,手伸进帽子里搅和半天,捏出个纸团。展开一看,是个靠后的号码——十七号。他心里一沉。好地肯定早被挑完了。
赵老歪抓了个五号,咧着嘴,露出被烟熏黄的牙。
抓完阄,开始量地、划界、挑地。皮尺拉来拉去,木橛子砸进地里,发出沉闷的响声。人群跟着皮尺移动,像潮水一样,涌向这边,又涌向那边。不时有争吵声爆发,又被马万春吼下去。
“这块地塄子咋算?” “这沟渠占不占面积?” “俺不要这坡地!浇不上水!”
马老三的心跟着那皮尺一松一紧。眼看着一块块平整、靠水渠近的好地被人指走,木橛子上贴上了别人的名字。轮到赵老歪时,他背着手,在地头来回走了几趟,最后指了指河边一块离水最近、土质最肥的平地。会计记下,木橛子砸下去。人群里一阵羡慕的啧啧声。马老三别开了脸。
终于轮到十七号。剩下的地已经不多了,不是偏远的,就是贫瘠的坡地,要么就是被大树遮了阳光的阴地。会计指着图纸上几处标记:“就这些了,挑吧。”
马老三看着那几块地的位置,心凉了半截。他攥着拳头,指甲掐进手心。早知如此…早知如此!
牛小丽碰了碰他胳膊,低声说:“坡上那块吧,虽然远点,地势高,敞亮,日照足。”
马老三没吭声,梗着脖子。他看见赵老歪家分的那块肥地,就在不远处,油汪汪的黑土,看着就馋人。
这时,赵老歪忽然凑到马万春身边,嘀嘀咕咕说了几句什么,又指了指马老三这边。马万春皱皱眉,点了点头。
赵老歪走过来,脸上表情有点复杂,像是下了什么决心。他干咳一声,对马老三和牛小丽说:“老三,老三家的,俺家人口多,分的地是大,可那地在河滩最低处,今年雨水旺,俺怕…怕涝。俺看你们挑那坡地就挺好,旱涝保收。咱…咱两家换换?你们要是不嫌那地可能涝的话…”
人群瞬间安静下来。所有目光都聚焦过来。河滩地涝?那是托词。谁不知道那是今年最好的一块地!赵老歪这是…要报那“让地”的情?
马老三脑子嗡的一声,血往上涌。他几乎要脱口答应!那可是他眼馋了半天的好地!但话到嘴边,他又咽了回去。他看见牛小丽轻轻摇了摇头。
牛小丽开口了,声音不大,却清晰:“赵叔,您的心意我们领了。但那地是您家按人口正该得的,我们换了,像什么话?再说,坡地有坡地的好,我们就要坡上那块了。”她转向会计,“就定坡上那块吧。”
会计愣了一下,看看马万春。马万春眼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点了点头。
木橛子砸在了坡地的界石上。
赵老歪愣在原地,张着嘴,半晌,重重叹了口气,抬手拍了拍马老三的肩膀:“老三…你们两口子…是这个!”他翘了翘大拇指,转身走了,背影有些唏嘘。
人群议论纷纷,目光复杂地看着马老三家。有不解,有惋惜,也有佩服。
马老三跟着牛小丽往坡地上走,脚步有些沉。到了地头,看着这片略显贫瘠、带着碎石子的坡地,他终于忍不住:“为啥不换?多好的地…”
牛小丽弯腰抓起一把土,在手里捻了捻,土有点干,有点黄,但被太阳晒得暖烘烘的。
“是好地。可咱不能换。”她松开手,让土从指缝流下去,“赵叔那是还情。情分这东西,一来一往,是佳话。可要是借着情分占人大便宜,这情分就变了味,就沉了,压人,也压己。日子长着呢,咱不能让人总背着这债过日子。咱让那一尺,图的是心里轻省,不是图换这块大肥肉。”
她指了指脚下的地:“这地是不肥,可它不欠谁的。咱好好侍弄,多上粪,多除草,一样能长出好庄稼。心里轻省,比地里多收三五斗,更养人。”
马老三望着这片属于自家的新地,又回头望了望河边那块肥地。秤杆子在他心里两头沉了一下,最终,慢慢平衡了。他长长吐出一口气,胸口那点憋闷,忽然就散了。
日头升高了,明晃晃地照在坡地上,也照在他脸上。他蹲下身,学牛小丽的样子,也抓起一把土。
土是有点硌手,但确实,是暖的。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