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苗乡的绿意里打捞时光
——湖南省城步丹口镇洞头山采风
作者:周艳芳
晨光刚漫过山脊,丹口镇的晨雾便开始在河谷里舒展腰肢。车过巫水大河时,后视镜里的城步县城正渐渐淡成水墨画的背景,而前方的洞头山,已以一脉青黛色的轮廓,在天际线处洇开湿漉漉的诗意。此行由县作家协会组织的文学采风,原是奔着"绿水青山"四字而来,却未料这苗乡深处的褶皱里,藏着如此多让时光慢下来的密码。
沿着柏油路往山坳里走,最先拥抱人的是竹林。不同于江南修竹的纤细婉约,洞头山的楠竹带着苗家汉子的粗犷,株株笔直如箭,直指云天。阳光穿过叶隙时被剪碎成金箔,落在铺满腐叶的小径上,踩上去便发出"沙沙"的轻响,像是大地在低声絮语。
同行的向导是洞头山的村支部书记唐振星,他年轻帅气的脸上盛满笑意:“这竹子啊,是咱洞头山的衣裳,春里冒笋子,秋里落叶子,年复一年,把山都养得绿油油的。”话音未落,一阵山风穿林而过,千万片竹叶同时摇曳,竟像有无数支看不见的笔,在蓝天上书写着流动的诗行。
瀑布入口外围,有一排长廊,犹如"农耕文化馆"。抬眼望去,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墙角立着犁、耙、水车等农具,墙上挂着蓑衣、斗笠等农具,仿佛看到了当地农民用碓臼舂米,也仿佛听到了木槌撞击石臼的"咚咚"声,像是在叩击岁月的门扉。
据说这些都是老辈人用过的家伙什,现在年轻人大多都不会用了。唐书记说:“把它们摆出来,一是让城里人看看咱农民以前是怎么过日子的,二是让村里的娃娃们知道,好日子来之不易,得记得本。”
往前走,是一排长长的花架,花架一面临河,可以观赏河流景观,另一面种植了一排排藤蔓花卉,这些藤蔓花卉可能才种植不久,相信不久的将来,等藤蔓爬满了花架,开满鲜花的时候,又是一个新天地。
瀑布入口旁,有一个"乡村阅读站"。这是一个开放式亭阁,内有长木凳供人们休息用,旁边有书架,书架上整整齐齐的摆满了各种书籍,一股混合着旧书纸香的气息扑面而来。书架上既有《苗乡草药图谱》这样的乡土读物,也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等著作,几位村民和游客正坐在木凳上聚精会神的看书,有人说周末常有城里来的孩子,在瀑布旁边的溪流里游泳后来这里一边看书,一边听山风穿过竹林的声音,"比在空调房里听儿歌有意思多了"。
我们沿着栈道往前走,不多时便见路旁一座凉亭,亭内有一个烧烤用的灶台,四周有座位,旁边有自来水洗菜池,坐在亭内的石凳上歇脚,可以烧烤出各种美味佳肴,别有一番风味。今天不凑巧,没有看到人烧烤,闭目想象,几个俊男靓女,观赏瀑布归来,途中小亭栖息,身旁摆放这农家的各种各样的当地农民喂养的不添加饲料的动物肉,和不添加农药化肥种植的各种蔬菜,当烧烤的炊烟袅袅升起,他们翻动着烤架上的食材,腊肉、鸡翅、玉米等在炭火的炙烤下滋滋作响,油汁滴落在炭上,腾起一团团带着香味的烟雾。几位游客正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美食,一边听村民讲苗家的故事,欢声笑语随着山风飘扬、回荡。
有人说:"早就听说洞头山空气好,来了才知道,不仅景美,吃得也放心,这才是真正的原生态食材。"
沿着山间小路往前行走,便听见溪流的潺潺水声,继续往前走,便听到水声轰鸣,猛抬头,一道白练般的瀑布正从数十米高的崖壁上奔涌而下,撞击在青石上溅起的水雾,在阳光下幻出一道小小的彩虹。据说早年苗家姑娘洗衣、孩童戏水都在这里。如今下游修了浅滩,砌了青石平台,成了游客亲水的好去处。几个穿泳衣的年轻人正准备下水,笑声惊起了崖边的几只白鹭,翅尖划过水面时,漾开一圈圈细碎的涟漪。
据说"这里的水,舀起来就能喝。"我们掬起一捧潭水,掌心的水凉丝丝的,带着草木的清甘。我试着抿了一口,仿佛五脏六腑都被这山泉水涤荡得干干净净。抬头望去,瀑布周围的崖壁上长满了青苔和蕨类植物,湿漉漉的绿意几乎要溢出来。有人说这是天然氧吧,空气里,每一口都带着甜,负氧离子浓度高的地方,连呼吸都成了享受,尽管是秋高气爽的天气,秋老虎虎视眈眈,但是身处这大山里的瀑布旁,格外凉爽,加上这天然氧吧的润泽,身心愈加舒畅。
午后的阳光透过云层,在山间投下斑驳的光影。我们沿着蜿蜒的山路往村子深处走去,沿途的梯田里,稻穗已经泛黄,几位戴斗笠的农人正在田间劳作,身影与青山绿水构成了一幅绝美的田园画卷。唐书记说,这几年村里搞"稻鱼共生",田里既种稻子又养鱼,不用化肥农药,产出的大米和鱼都成了抢手货,"以前种粮食只够自家吃,现在搞生态农业,日子越过越红火。"
路过一户人家时,最显眼的是画面上方的八个大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她说要让来咱村的人都知道,咱洞头山的好日子,是靠这好山好水换来的。"
村里的文化广场上,有一个歌台,逢年过节的时候,或者县城派文艺宣传队来村里慰问演出,或者,村里组织村民们自娱自乐唱歌跳舞,穿着民族服装欢聚一堂,随着芦笙的旋律跳着苗家舞蹈。
洞头山这一片迷人的土地,这一方璀璨夺目的净土,带着新思想、新技术,让古老的村庄焕发出新的活力。
夕阳西下时,我们站在村后的观景台上回望洞头山。落日的余晖为连绵的青山镀上了一层金边,瀑布的水雾在暮色中渐渐凝成轻纱,竹林深处升起的炊烟与天边的晚霞融为一体。远处传来苗家姑娘的歌声,清脆婉转,像是在诉说着这片土地的故事。
回家的路上,我想起一个村民说的一句话:"绿水青山不是拿来当摆设的,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的。”洞头山的实践,不正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最好的诠释吗?当乡村的每一片绿叶都能变成财富,每一滴清泉都能滋养幸福,乡村振兴的画卷,便在这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
车出山口时,回望那片渐渐隐入暮色的青山,我知道,这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而我们,都成了这故事里的过客,却也成了这美好变迁的见证者。或许在不久的将来,当更多人走进这片苗乡秘境,洞头山的绿意里,还会生长出更多关于希望与乡村振兴的传奇。
2025.8.23
【作者简介】
周艳芳,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人,山径文学社创始人之一。湖南省邵阳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城步县作家协会会员、城步县诗词楹联协会会员。曾在《文学家》、《女子文学》、《新花》、《邵阳日报》、《苗岭文艺》等报刊上发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