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钱塘潮魇】
血灵芝事毕,钱塘江忽起异象。八月未至,竟涌起十丈黑潮,潮水中浮着无数鸳鸯绣鞋。更怪的是,临安城女子皆患梦游症,夜半对着江潮梳妆打扮。
和尚用破钵舀起潮水,竟舀上个胭脂盒。盒盖开启,飘出缕香魂:"大师救救姐妹们!江底来了个抢亲夜叉!"
顺流追至入海口,见个渔女正对潮水缝嫁衣。针脚过处,浪花凝成冰菱:"夜叉王说,凑够九百九十九双绣鞋,就放我夫君魂魄。"
和尚蒲扇拍散冰菱:"小娘子缝错啦,该用红线缝浪花,黑线缝云霞~"说着从裤腰抽出根裤带线,抛入江中竟化作彩虹桥。
桥尽头现出水晶宫,宫门挂着"囍"字白灯笼。夜叉王正逼着虾兵蟹将试穿绣鞋,见和尚来大笑:"济癫来做证婚人?正好与本王的九十九房压寨夫人行礼!"
突然所有梦游女子跃入江中,她们发间簪子自动拼成斩妖阵。夜叉王掀开红盖头,露出薛太医的脸:"没想到吧?本王借夜叉之体重生了!"
原来太医魂魄附在血灵芝上时,已与魔尊残念融合。如今借钱塘潮汐之力,欲聚女子阴气修炼邪功。
和尚不慌不忙掏出个螃蟹啃着:"太医啊,你娶九十九个新娘,问过原配夫人没有?"
照妖镜碎片从四方飞来,在潮汐中重圆。镜光射向水晶宫,显出二十年前真相——夜叉王本是镇潮神将,因爱上凡间女子被贬,那女子正是薛太医原配!
此时江底升起座贞节牌坊,牌坊下走出个凤冠霞帔的女子:"夫君,你可知我当年为何投江?"
夜叉王怔住时,女子褪去华服露出鲛人尾:"我本是潮神之女,为与你相守自毁神格。你却信太医谗言,当我妖物!"
真相大白,夜叉王乃是受太医蛊惑,误杀爱妻后堕魔。所有绣鞋化作珍珠散落,梦游女子纷纷苏醒。
太医魂魄从夜叉王体内逃出,欲附身鲛人。却被和尚用破钵扣住:"善哉,老相识该喝杯团圆酒~"钵中升起三昧真火。
突然潮水中浮出月老像,红绳缠住太医魂魄:"薛仁义!你篡改多少姻缘簿,今日该清算了!"
每根红绳显出对被迫分离的恋人,最终缠成红绣球砸向太医。鲛人女与夜叉王执手相看,肉身渐化并蒂莲。
和尚摘片莲叶盖脸,随潮水飘向海天处: "潮生潮灭本无心,错把真情作妖侵 并蒂莲开孽债消,月老红线系古今..."
自此钱塘潮每逢八月便带莲香,有情人皆能于潮声中听见婚礼喜乐。只有那渔女仍在缝嫁衣——原来她夫君早化成礁石,永远守望在海疆。
(第十章完)
【第十一章 礁石情誓】 渔女名唤明珠,每日对礁石缝衣已达三年。这日潮退时分,礁石忽裂开道缝,里面滚出颗夜明珠,珠中封着个书生魂魄。
和尚用破钵扣住明珠:"小娘子缝错针脚啦!该用海浪线缝朝阳,鲛人泪缀星光~"
明珠泣诉:三年前夫君赴京赶考,遭船难化作礁石。夜叉王骗她说缝满嫁衣即可还魂,实则暗中吸取执念修炼。
和尚抠下块礁石尝味:"咸中带苦,这是状元及第饼的滋味?"石粉落处显出血字:"科场舞弊,杀人灭口"!
突然潮水涌来八具儒生尸骸,各握半张考卷。拼凑后竟是当年科举试题——答案都与薛太医笔迹相似!
"好个太医!阴魂不散搞科考贿赂?"和尚蒲扇扇向尸骸,腐肉褪去露出金銮殿景象。
原来薛太医生前勾结考官,将中毒身亡的举人抛尸钱塘。如今借夜叉王之力,欲集儒生怨气炼"状元魂"。
此时夜明珠裂开,书生魂魄指天发誓:"学生愿永镇海疆,只求揭穿科场黑幕!"
八具尸骸突然站起,各吟一句绝命诗: "墨汁浓于血,官袍腥过鱼。 朱笔断人魂,皇榜作裹尸!"
诗句化成锁链缠住礁石,礁石竟变作鸣冤鼓!和尚击鼓唱道: "鼓声咚咚达天听,海底冤魂要清明 不如拆了状元榜,换张渔网捞星星~"
突然海浪分涌,驶来艘官船。当年主考官正在船上宴饮,盘中竟盛着人血写的策论!
书生魂魄悲啸冲去,被和尚用裤腰带拴住:"莫急,让你看场好戏。"说罢朝官船撒出把绿豆。
豆变跳蚤钻入官袍,官员们奇痒难耐,纷纷跳海。照妖镜从海底升起,照出他们脊背上的卖官契!
最终科场黑幕震动朝野,礁石化作纪念碑。明珠不再缝衣,每日为过往船只引航。有人说月明之夜,能见她与书生共舞潮头。
和尚用破钵舀起些海水,竟酿出状元红: "海水苦,海水咸,酿出美酒洗沉冤 礁石硬,礁石坚,不及书生意志坚..."
唯有那颗夜明珠永远嵌在礁石上,潮涨潮落间闪烁如泪。
(第十一章完)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