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万象 醉美新疆
作者:曾娴秀
一、破译“疆”字密码,遇见戈壁大海
怀着期待飞抵乌鲁木齐,幸运地避开了台风的侵扰。当双脚踏上这片广袤而神奇的土地,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行程伊始,导游打开新疆地图,为我们解读“疆”字的 奥秘: “疆”字的三横,自北向南依次代表了阿尔泰山、天 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三座山;中间的两个“田”字,则形象地 勾勒出山脉夹峙下的两大盆地——准噶尔盆地与塔里木盆 地; “弓”字旁,不仅形似蜿蜒的国境线,更暗喻着新疆作 为中国西北门户的重要地位——它与八个国家接壤,其边境 线绵延约 5600 公里,占中国陆地国界总长的四分之一。
导游指图比较:新疆面积达166 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 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超过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山东、 山西、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湖北、湖南、陕西这十三 个省市面积的总和,疆域广袤,令人震撼。
汽车沿着S21 沙漠公路向北飞驰。这条连接北屯市与乌 鲁木齐全长 342.5 公里的公路,如同一道动脉贯穿戈壁。窗 外,浩瀚的沙漠画卷徐徐展开,目光所及多是荒芜的戈壁滩, 苍茫壮阔直击心灵。然而,大自然的生命力总在劣境中显现: 一丛丛顽强的红柳、梭梭,以坚韧的绿色点缀黄沙。更令人惊喜的是,偶尔会有大片的绿洲闯入眼帘,那是望不到边际 的玉米地、棉花田和向日葵田。金色的花盘在阳光下闪耀, 带来短暂却生机勃勃的视觉慰藉。绿意稍纵即逝,窗外复又 归于无垠的荒漠。
当漫长的戈壁之旅接近尾声,一片令人屏息的蔚蓝终于在天际线展开——那便是被誉为“戈壁大海”的乌伦古湖。 它由咸水湖“大海子”(布伦托海)与淡水湖“小海子”(吉力湖)相连而成,水域浩渺,宛如镶嵌在戈壁中的巨大蓝宝石。车行至东岸,绵延十公里的银白色石英沙滩豁然眼前。
下车奔向湖边,提鞋俯身,沙质细腻如绸,湖水冰凉,清澈见底。观景台边,“离海最远的海”六个大字矗立处,一波 又一波的湖水撞击,浪花飞溅,引得拍照打卡的游客阵阵惊 叫。这“塞外沧海”的景象,瞬间模糊了内陆与海滨的界限。
这里,沙与雪共舞,鹳与鱼同歌,候鸟驿站、冰下捕鱼的传奇在此延续,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共生,昔日的荒滩,今日已成镶嵌戈壁的蓝宝石。
二、穿越戈壁,邂逅童话小城布尔津
告别乌伦古湖,车行荒漠戈壁。公路两旁,防风林被劲风塑成“一边倒”的奇特姿态。忽见一侧绿意渐浓,蜿蜒如 带。
导游动情介绍,这便是滋养万物的额尔齐斯河,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更令人动容的是她讲述的往事:中苏交恶,困难时期,布尔津人民勒紧腰带、同心同德,全县男女老少“两个馍馍一碗汤”,顶着风沙蚊虫饥饿,硬是将堆积如山的矿石背运装船,扛起了国家近 40%的对苏债务。这份刻骨铭心的家国情怀与坚韧,令人动容!
抵达布尔津。这座与哈、俄、蒙三国接壤的“童话边城”, 洁净得让人惊叹!街道两旁,糖果色的俄式建筑仿佛打翻了 调色盘!导游揭秘了这童话感的由来:上世纪初作为丝路商 埠、中俄贸易驿站,多元文化在此交融——俄罗斯商人带来 圆顶木刻楞,哈萨克牧人带来明快色彩,图瓦人的尖顶灵感 化作屋顶曲线。更有趣的是,老规矩要求每栋房子至少刷三 种颜色:红似阿尔泰晚霞,黄如沙漠阳光,蓝若额尔齐斯河 水!抬眼望去,果然色块碰撞,奇幻又和谐,瞬间置身异域 童话世界。
途经喀纳斯塔桥,导游介绍,这座白色欧式廊桥,尖顶直刺蓝天,雕花缠绕藤蔓,桥头小鹿雕塑优雅,是当地地标,黄昏时最美,灯光亮起如星河倾泻(我心中已种草)。
晚上七点,我和伙伴们街头漫步。此刻广东老家应已华灯初上,这里依然阳光灿烂!与同伴流连街头,再次被那些城堡般的鲜艳屋宇惊艳,地中海蓝、粉、浅绿、淡黄……
向快递站的小姑娘问路,她微笑着打开手机导航,一步步教我们如何去网红桥;斑马线旁的小伙笑容友善,清晰指引我们:“右转,直走 200 米就到。”我们走进路边小超市, 商品琳琅,明码标价。老板得知我们是外地游客,需要买牛 奶,便热情推荐正宗新疆酸奶、纯牛奶和本地特色奶酪,让我们放心买称心去。淳朴的民风,如春风拂面。
我们沿布尔津河河畔前行。五颜六色艺术排列的木门别具风情,造型别致的河流简介牌(“布尔津”河名,源于蒙 古语“牧放3岁公骆驼”的传说)格外打眼。河风卷着凉意 嗖嗖吹来,我裹紧外套,拉紧帽带。步行百米,传说中的喀 纳斯塔桥跃然眼前!大桥旁河中央,一股水柱有节奏喷涌。 走上喀纳斯塔桥,夕阳照在哥特式尖顶上,透着丝丝金 黄宛。欧式棱角引人注目,桥头游人如织。此时,尽管大桥 灯光还未点亮,但拍照打卡的人群络绎不绝。我们倚着桥头 的马鹿雕塑拍照,沾带游牧时代“一路(鹿)平安”的美好祝愿。
晚上十点半,天空依然透亮,此刻广东老家夜渐深,而这座城市仿佛用它独特的色彩、河流、灯火与故事,温柔地挽留着白昼。马路整洁,人来车往,秩序井然,祥和安宁。
此刻,我脑海浮现导游讲述的历史,感慨万千:今日布尔津的安定繁荣与童话般的美丽,是国家治疆有方,是经济发展、民族团结结出的硕果。
三、漫步翡翠湖畔,遇见蜜桃臀与弦歌
车行喀纳斯,层峦叠翠,云杉苍劲。寒意渐起,披衣望向窗外,忽闻满车惊叹——前方山坡,一群“无尾”生灵正悠然漫步。那圆润饱满的臀部,随着步伐轻盈颤动,宛如缀 满草甸的蜜桃。导游笑言: “这是阿勒泰大尾羊,又称‘肥 臀羊’,自西汉乌孙人驯养唐时便是宫廷珍馐。” 随即抛出问题:“可知其‘黄金四宝’?” 车厢顿时沸腾。 她伸出四指,道破天机: “走的黄金道,吃的中草药,喝的冰川水,拉的六味地黄丸!”
一千里转场。牧民驱赶羊群,翻雪山、过草原、穿林海,年复一年千里跋涉,羊羊练就一身紧实肌肉,脂肪完美沉淀于臀腿,成就“不柴”的珍品。
二百草为食。紫花苜蓿、金莲花、芍药……喀纳斯草原 的天然药材是它们的佳肴,肉蕴草木清香,毫无腥膻。
三雪水滋养。冰川融水,富含矿物质,涤净脏腑,赋予肉质纯粹甘甜。
四粪归自然。羊粪如匀称药丸,晒干可暖炉,碾碎即肥料,滋养着草原的生生不息。
这“四宝”传奇,哪里是牧羊?分明是生灵与大地共谱 的和谐诗篇。望着它们安然食草的身影,我飞快拍下这美丽 的风景线。
告别牧羊的山坡,穿过密林与如茵草甸,喀纳斯湖蓦然眼前。游人如织,争相定格这抹遗世之蓝——它像一块巨大 的翡翠,被群山温柔托起。阳光碎金般洒落湖面,波光粼粼, 仿佛万千星辰遗落人间。 沿湖畔栈道徐行,站立湖边大石块,莫名期待:那传说中的“湖怪”,可会在此刻现身?俯身捧水,掌心沁凉。细 看,近岸浅处是透亮的浅绿;湖心深处是沉静的墨蓝,引人遐思。
寻湖边石凳小憩。潺潺水声入耳,微凉山风拂面,如卸千斤轻盈欲飞。闭目,是天地间无言的宁静;睁眼,是永不褪色的诗画长卷。
去图瓦村家访。这个古老的民族,在喀纳斯深处守护着独特文化与生活。古朴的木屋,散发着原始气息。导游叮嘱:右脚进,左脚出,门槛不可踏。
热情的主人以汉语相迎,邀我们围坐彩毡之上。正墙中央,成吉思汗绣像庄重悬挂,两旁图瓦文条幅古朴神秘;侧墙则挂着弓箭与兽皮,无声诉说着山林故事。桌上奶酥、奶茶、糖果飘香。
女主人笑语盈盈,她的弟弟们随即奏响手中乐器,且歌且舞,豪迈悠扬,妙曼生姿。很快,我们也成了舞动旋律的一部分。木屋里回荡着欢笑与弦歌,不分民族,暖意融融。
带着奶茶的余香,我们奔赴下一站神仙湾。云雾缭绕间,湖水若隐若现,恍若置身太虚幻境。惊叹自然之笔,竟能绘出如此神奇缥缈的仙境。
车子驶离,深情回望,喀纳斯已非地图上的坐标,而是铺展在心底的壮丽诗行。阿勒泰羊群踏过的草甸、喀纳斯湖的粼粼波光、木屋里的古老歌谣,都化作灵魂深处的风景。
这方水土滋养的生灵与文明,是大自然慷慨的馈赠,是新疆游珍贵的行囊!
四、沉醉木屋星河,遇见云端桃源
车行山间,导游的温柔声音流淌着古老的故事。她讲起圣洁的雪莲,盛开在险峻的雪线之上,是哈萨克勇士心中爱情的图腾。“从前的小伙子啊,”她感叹,“为向心爱的姑娘 表白心意,甘愿冒死攀上绝壁采摘雪莲。那份用生命丈量的 勇气和赤诚,哪是现代人指尖轻点的‘520’、‘1314’所能 比拟?”这故事,像一粒种子,悄然播下——在这片依然崇 尚鹰击长空、马背驰骋的土地上,纯粹的爱,如同雪莲,珍 贵而勇敢。
渐近禾木,山风裹挟着凉意,短袖外匆匆添上秋衣。甫一下车,更大的山风便扑面而来,赶忙裹紧外套,投入这山林怀抱。
入住蕊蕊山庄,三层小木屋安顿下来。晚饭后信步闲逛。
21:29,夕阳已隐没山后,只留天际一抹温柔。待到 22:09, 同伴在木楼高处,竟捕捉到最后一缕跌入山谷的余晖,引得 一片惊呼。
信步至木屋旁的低矮草甸。紫色的、黄色的、白色的小花,在渐暗的天光里烂漫成一片星海。我们嬉笑着坐进柔软的草丛,摆出各种姿势,快门声此起彼伏。将这禾木独有的、迟来的日落惊喜,迫不及待地分享给远方的亲朋。晚风里,是藏不住的雀跃与欢喜。
忽闻熟悉的旋律,是粤语版《海阔天空》。循声走近,一处院落露天小舞台正播放着MV。几张木桌随意摆放,啤酒 小食置上,烧烤炉静候一旁,主客们聊天喝茶,悠然自得。 舞台上,三个孩童跟着唱,稚嫩的歌声融进夜色。
走着走着,惊喜发现每栋木屋前后左右空隙,必嵌入一方小小的、精心打理的花圃:仰着金黄脸庞的向日葵,红黄 白玫瑰,叫不出名字的花,都在夜色中绽放,吐露芬芳。忍 不住拍照,俯身闻香,瞬间心醉。这,不就是诗意生活的模 样么——与花木为邻,听孩童嬉戏。
次日清晨,凉意沁人,14℃的晨温提醒我们披上秋装。早餐后,乘景观车至桥头。美食街烟火气升腾,烧烤香 气诱人,生羊肉悬挂,竟引得嗅觉灵敏的老鹰在低空盘旋。
禾木桥头已摩肩接踵。抢得桥边“C 位”,在潺潺流水与 笔挺白桦林的背景中,留下到此一游的印记。
沿着木阶梯奋力攀登,汗湿衣衫,气喘吁吁。终于站上霞光中的观景平台,“云端部落”的标牌赫然眼前。标牌后 面铺展着一片开阔草甸。远处山峦起伏,线条柔美,天蓝如 洗,草色如茵,马儿悠然点缀其间。这浑然天成的构图,胜 过任何名画,瞬间让人想起李娟笔下阿勒泰的灵气。游人在 草原上尽情舒展,无人机嗡嗡作响,记录着这份辽阔与自由。
倚着刻有“禾木”红字的巨石,俯瞰的刹那,呼吸瞬间 凝住,仿佛怕惊扰了眼前这如诗的画卷,整个禾木村尽收眼 底:小桥如带,流水淙淙,原木小屋错落有致地散落在河谷 林间,炊烟袅袅升起。这里是图瓦人守护的家园,古老的游 牧灵魂栖息于此。眼前的一切,浑然天成,宛如一幅遗世独 立的“小桥流水人家”桃源画卷,原始、纯粹,美得令人心 醉。
这,不就是我们追寻的诗和远方?
“禾”你一起,“木”名而来。禾木,是草甸星河坠落 的欢愉,是木屋花圃盛开的宁静,是云端之上铺展的桃源画卷——它安放着我们对诗意最深的渴慕。
五、追一滴天山的泪,遇一座云端的桥
有趣的人生,一半人间烟火,一半山川湖海。
赛里木湖,我来了,不想白活一场。
这片静卧于天山怀抱的高山湖泊,被赋予了一个诗意的名字——“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跋涉 万里,遇天山阻挡后,凝结坠落,化作一汪澄澈。哈萨克语 中,“赛里木”是祝福平安的祈愿。
赛里木湖景区面积是1314 平方千米,谐音“一生一世” ; 湖面海拔约为 2073 米(爱你情深),绕一圈 90 公里,平均 水深 90 米,合起来寓意“长长久久”。自然的壮美被赋予了 浪漫的祝福。
当车子沿湖缓行,手机紧贴车窗,才真正懂得何为“赛里木蓝”——四十多种蓝,浩瀚无边的蓝,层层叠叠,深浅交织。
漫步湖畔,微风裹挟清冽水汽,拂去尘埃和倦意;洁白云朵低悬,仿佛触手可及;湖水剔透得惊人,一眼望穿十米之深。停驻观景台,镜头贪婪地捕捉:左是蓝,右是蓝,前是蓝,后亦是蓝。抬眼远望,草原如柔软的绿毯,铺展至天际线,蓝绿相接。站立湖边大石块,仰首振臂,想将这无垠的蓝,令人心醉的蓝,铭刻眼底,摄入心魂。
上车回望,湖光渐远,心头一颤。眼前盛大的美,竟让我眼眶湿润,对绝美湖色的沉醉,对生态保护的敬意!
车行向北,忽闻同伴们惊呼!一道钢铁巨龙闯入视野——果子沟大桥到了!它凌空飞架于险峻峡谷之上,连接起 两侧巍峨雪山。司机特意放缓车速,车厢里瞬间只剩下相机 快门的“咔嚓”声和压低的惊叹。隔着车窗望去:桥身如缎 带缠绕山腰,桥下是深不见底的葱茏林海,远处雪峰静默守护。
这云端拼接的画卷,是力与美的交响。短短700 米,穿 行其上,只觉人在画中游,心悬半空中。唯有致敬建设者的 智慧与汗水,化天堑为通途,让凡人得以触摸这云端奇景。
这座云端奇迹,是现代新疆基础设施建设跨越式发展的象征。
六、追光无垠绿海,遇见马背上的童年
“那拉提”——蒙古语意为“最先见到太阳的地方”。
这片伊犁河谷的瑰宝,深藏于天山腹地,静候着追寻阳光的人。
乘索道缓升,御风而行。视野豁然开阔,没入无垠的绿海。阳光流淌在曲线柔美的山峦草甸上,光影浮动,宛如起伏的绿绸。抬首,是湛蓝天幕与闲游的云朵,仿佛正追逐着下方自由自在的牛羊;山腰间,“之”字形的盘山路如灵蛇 游走,车影点点;山脚下,白色毡房如珍珠般散落在翠绿地毯之上,静谧安然。
最是难忘天牧台策马的飞扬。同伴与马童共乘,我则独享一骑。起初兴奋又紧张,足尖轻点马镫,双手紧握鞍鞯。待马儿小跑起来,渐入佳境,竟也能单手控缰,举起手机,捕捉同伴们风中飞扬的笑靥。贴心的马倌小哥,眼疾手快地拾起我们掉落的水杯、帽子,热心将我们六位骑马的伙伴们聚拢,牵马成排,定格珍贵的草原合照。
转场至游牧人家,沉浸于一场热烈的哈萨克婚宴表演。乐声欢腾,舞步飞扬,草原的脉搏在此跳动。徜徉其间,“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古老诗句,瞬间有了鲜 活的生命。无人机嗡鸣掠过,栈道上游人漫步,毡房点缀其 间;身着鲜艳民族服饰的游客找角度摆姿势;更有牵手围圈、 随乐起舞的身影,融入这片绿野。
脚步停驻处,一个抱着白色小羊羔的孩子闯入视线。年纪虽小,笑容却如草原阳光般灿烂,用清澈的眼睛招徕着合影。导游曾讲述:哈萨克孩子很小便懂得用劳动换取报酬,攒钱购买心爱之物,自立是草原教给他们的第一课。此刻,凝视这张稚嫩却写满自信的脸庞,敬意油然而生——这纯真的自立,映照着都市里多少被“啃老”模糊了的成长边界?
日渐西沉,踏上归途。隔着车窗,将辽阔的草原、巍峨的天山、自立的笑脸,深深拓印心底。
七、飞越天山脊线,遇见雪山与英雄血脉
朝阳清风中,告别那拉提。七点半启程,奔赴那条传说中的英雄之路——独库公路。八时抵近入口,车流已排成长 龙,九点半,长龙才缓缓蠕动前行。
车轮碾过崇山峻岭,恍如闯入绿野仙境。一侧是嶙峋峭壁,刀削斧劈;一侧是深谷幽涧,碧流如练。苍翠云杉拔地而起,直刺苍穹,磅礴绿意扑面而来,是岭南不曾有过的震撼。连晕车的伙伴也忘却了不适,手机紧贴车窗,贪婪捕捉这流动的画卷。光影调皮,反光成了小烦恼,只得在转弯的阴翳里,伺机按下快门。
溪流时而在道旁跳跃欢歌,平坦处铺展着鲜嫩牧草,随风摇曳成绿色的海洋。空气仿佛也被这无垠的绿滤过,沁人心脾。白色毡房如珍珠,零星散落在开阔草甸。山势起伏,对面山坡时而是绒绒草毯,时而是裸露的赭石筋骨,羊群马匹悠然其上,是天地间最灵动的笔触。
司机大哥一路谈笑风生,自叙懂哈、维、阿、英等语言,曾在深圳华为挥洒汗水,如今在天山奔驰。他如数家珍:冬夏牧场,转场智慧,识别牲口的诀窍,找回走失羊马的学问。
更令人动容的是他朴素而坚定的信仰:“先爱国后爱教,做人有信仰才有底线。”谈及家中两辆别克、儿子统帅四十辆 车的车队,他感慨: “感谢政府维稳经济两手抓,日子越过越红火。”言语间,是边疆人对家国最深沉的挚爱与感恩。
十二点,独山子平地暂歇。欢声笑语,烟火缭绕。帐篷里,烤馕、玉米的香气勾引着辘辘饥肠。一条白练似的雪水河自山上奔腾而下,唱着清泠欢歌。我们踏石临水,洗手、濯果,掬一捧天山沁凉,洗去半日风尘。
攀行至雪冠天山,“独库之巅”门框标志矗立在海拔 3370 米处,我们兴奋合影定格豪情。踩着碎石向雪线靠近,终于 触碰到那道静默的、绵长的雪墙!指尖探入,是丝丝入骨的冰凉,沙粒般的晶体在掌心微融。上行至平缓处,有游客滑 雪取乐。阴凉处,一个系着红绸围巾的可爱雪人,是旅人留 下的童趣诗行。
山风猎猎,是雪山低沉的吟唱。置身空旷雪域,张开双臂,恍若御风。一件短袖加薄薄防晒衣,竟不觉寒,只因心头的炽热与天地对话。
回望来路,盘山公路如九天飘带,一圈圈缠绕着苍劲山体,车辆如蚁,在其间飞驰穿梭。此情此景,怎能不感念当年开山劈石的英魂?是他们,一锹一镐,以血肉之躯,铸就这贯通天堑的史诗通途,他们是永远值得铭记的英雄!
独库之行,是一场人与自然的深情相拥。雪山肃穆,青松傲岸,草场温柔,雪水激越奔流。蓝天白云之下,绿树、草原与险峰携手共舞。英雄之路,贯穿的不仅是壮丽山河,更是心之所向。
傍晚六点半抵达奎屯。一日穿行,阅尽天山四季风华。
车轮丈量过的,是风景,是故事,更是心间永不封存的壮美诗篇。
(2025年8月于翁源龙仙二中)
(图文来源于诗的红三角,责任编辑:桂汉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