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晨 曦 赋 》
关东月
在夜与昼那纤细的接缝之处,光阴宛如一位轻盈的舞者,正踮着脚尖悄然行走。当黛青色的天穹缓缓洇开第一缕曦光,恰似一幅巨大的画卷被无形的妙手轻轻晕染,那色彩由深至浅,逐渐蔓延开来。此时,满城的灯火还在阑珊之中,如同夜的残妆尚未卸去,它们还眷恋着黑夜最后的温柔,星星点点地闪烁着,与那初生的曙光形成一种微妙的抗衡。而在草丛间,早起的露珠早已迫不及待地开始在草叶上排练一场光的圆舞曲,它们晶莹剔透,滚动在叶片的舞台上,折射出五彩的光芒。此间的万物仿佛都被悬挂于一种“既非此也非彼”的奇妙境地,恰似一首尚未完成的十四行诗,那留白之处仿若隐藏着无尽的天机,等待着有心之人去解读。
晨雾,仿若世间最温柔的蒸馏术师,施展着它神奇的魔法,将夜的浑浊一点点滤作透明的轻盈。在那静谧的清晨街道上,卖花姑娘的竹篮里,沾着露水的茉莉散发着清幽的香气,那花朵上的露珠像是刚刚从星子上滑落,还带着星子的清冷温度。扫街的老者挥动着竹帚,那有节奏的沙沙声如同晨曲中的独特音符,惊醒了蜷在墙根下还在酣睡的猫。猫慵懒地伸着懒腰,它身上抖落的绒毛,被朝霞染成了如同金粉般的细屑,在晨风中轻轻飘舞。就在这时,穿白衬衫的少年骑着单车快速掠过,那单车像是他的骏马,后座书包里滑落的纸页,在空中翻折、飘舞,恰似一只欲飞的白鸽,充满了生机与灵动。这些未被正午的喧嚣洗礼的瞬间,宛如未被拆封的朝露,纯净而美好,盛着天地间最纯粹的清澈,那是一种未经尘世沾染的原始之美。
古人云:“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这看似简单的行为,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那是古人在与光阴争夺某种洁净。当第一缕晨光如同金色的利刃,斜斜地切开窗棂,将房间分割成明暗两半,那场景仿若一场神圣的仪式。看尘埃在光柱中起起落落,如同星屑在宇宙中闪烁,在这一瞬间,忽然领悟到:最好的时光恰似禅宗公案里的“无门关”。它并非隐匿于朝岚那绚烂多彩的景色里,亦不在暮霭那沉静深邃的氛围中,而是存在于昼夜交替时那一息凝神的刹那。在那个瞬间,人能够清醒地觉察着自身与世界的联系,温柔地存在于天地之间,满怀期待地等候着生命里下一个光明的降临,却又不刻意强求,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而又充满禅意。
若将白昼比作一幅浓墨重彩、色彩斑斓的油画,每一笔都充满了力量与激情,描绘着世间的繁华与喧嚣;黑夜喻作一幅深邃的水墨,墨色在宣纸上晕染开来,充满了神秘与宁静,象征着无尽的深邃与内敛;那么晨昏之际便是王维诗里的“空山新雨后”。那是一种极致的空灵与纯净,干净得不着一字,却又能让所有在场者都成为诗行里不可或缺的韵脚。此时的光阴最是懂得留白的艺术,如同琴弦上那将落未落的音符,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它给予每个懂得驻足的人一种特殊的馈赠,让人们在这短暂而又美好的瞬间,都能听见自己心跳的回响,那是一种与自然、与光阴深度对话后的心灵震颤,是对生命最本真的感悟与敬畏。
作者 关东月,吉林人,现居广东佛山。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世界诗人》签约作家,《中外华语作家》签约作家,经典文学网签约作家,《黑土文韵》特约作家,长春市作家协会会员,《当代文学艺术》副总编,《中外文化传媒》副主编,《当代精英文学》顾问。作品散见于诗刊,《春风》《蔘花》,《青年月刊》人民日报,农民日报,吉林日报,长春日报,羊城晚报等全国报刊杂志及各大媒体网络平台,有多篇获奖作品被选编入《当代华语作家获奖文集》,《中国亲情诗典》,《中国实力诗人优秀作品集》,《中国最美爱情诗选》,《中国精典小说,散文,诗歌集》等多部国家出版物文集。荣获全国首届东岳文学奖,第三届孔子文学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