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首页 \
文学 \ 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_作者:赵润利
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_作者:赵润利
精华热点
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作者:赵润利
蓝天白云
和平鸽
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纪念抗战忆我童年
那一年
我上小学五年级
九月开学头一天
学校筹备纪念抗战胜利30年
老师让我负责板报当小编
我拿了鸡毛当令箭
叫同学用锅底黑把黑板报刷两遍
我拿彩色粉笔又是画来又是写
黑板报大标题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左下角画万里长城飘着红旗
右下角是兰草鲜花与和平鸽
板报文字內容
是同学们写的一首首
纪念抗战胜利的儿歌
与此同时
学校举行盛大纪念
校长的主题报告是
“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校园里贴满了
纪念抗战胜利的口号标语
各班轮番唱着
《黄河大合唱》
《义勇军进行曲》
学校还请抗日老战士进校园
讲述与鬼子拼刺刀的真人真事
他们的英勇悲壮催人泪下
我们给这些抗日功臣
献上大红花
带上红领巾
和老战士手拉手合影留念
我们感到无上光荣
一起唱着《义勇军进行曲》
我们陪老战士们看了电影
《地雷战》《地道战》
回忆童年的爱国主义教育
正能量十足有底气
学校永远是
爱国教育的重要阵地
为我的爱国主义思想
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还是那句老话在先
爱国教育要从娃娃抓起
日本侵华的滔天罪行
中国人永远不能忘记
红旗飘飘艳阳天
歌声嘹亮黄土地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纪念抗战胜利
难忘我少年时
那一年
我上初中一年级
我们迎来了又一个
抗战胜利纪念日
校长的主题报告是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班主任老师则带领我们
进行一项很有意义的纪念活动
我们班要走
当年红军东征抗日的路线
这段路程就在我们的家门口
当年毛主席率抗日东征军
是这样走的
“1936年2月4日
毛主席率红军东征总部机关
从延川县到清涧县双庙河村
2月5日由双庙河到达袁家沟村
2月7日在袁家沟创作《沁园春.雪》
2月8日毛主席侦察黄河渡口情况
督促抗日红军渡河准备
2月15日以红军主力
第1军团
第15军团
刘志丹的红28军
组成抗日先锋军
2月17日发表了
抗日《东征宣言》
2月18日毛泽东彭德怀
在袁家沟发布东征作战命令
2月20日红一方面军
在延川延水关、清涧河口、绥德沟口一线渡黄河东征
毛主席布置完后方工作
于2月21日
在河口北的房儿沟
渡口东渡黄河”
这就是1936年2月
毛主席率中央红军主力
东渡黄河抗日的路线图
纪念抗战胜利那一天
我们全班同学
高举红旗
唱着红歌
沿着这条道路认真走了一遍
每到一处
我们认真听亲历者和老师讲解
同学们听讲解做笔记
学习这一段抗战历史
纪念抗战胜利
陕北最美的季节是秋天
秋天的经典是凉秋九月
五谷飘香枣甜醉人
田野里
微微的风也是香甜醉人的
凉风习习
白云悠悠
一群鸽子从天空中飞过
遥望四野
粉红色的荞麦田
金黄色的谷子和玉米地
一幅色彩斑斓的丰收画卷
我们在这风景如画的黄河边
走着当年红军抗日的路
走这条路要路过我们村
那一天
同学们路过我家门口
正好是中午
细心的母亲先有准备
母亲像当年
陕北人民招待红军一样
给我们班的同学准备了午饭
熬了一大锅小米绿豆汤
蒸了一大锅玉米面发糕
煮了一大锅红薯玉米棒子
摘了一大筐红枣
我们吃饱喝足
像当年抗日红军勇士一样
背着包
唱着红歌
告别母亲
沿着毛主席指引的路线
雄赳赳气昂昂
东渡黄河去打鬼子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团结奋进珍爱和平
纪念抗战胜利忆当年
那一年
我在党校学习
正好迎来纪念
抗战胜利40年
当时我在完成个人作品
日军侵华的一个
调研报告《铁证如山》
我带着《铁证如山》初稿
去了趟山西
我沿着太汾公路
走村串户搞调研
寻找日军侵华的铁证与人证
武则天家乡的大爷告诉我:
“民国26年冬月初7
家人正准备给母亲过寿
日本人的飞机在文水县上空
品字形超低飞行
轮番给文水县城扔炸弹
小小县城扔下十多枚炸弹
县城十字街一个地摊被炸起火
摆摊的大爷被炸的血肉横飞
大城南一老奶奶拉着孙子走亲戚
一老一少都被炸死
现场惨不忍睹
城东一农户房屋牛棚被炸塌
一头老牛被炸的肠子流了一地
县城一些道路民房被炸坏
许多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
文水县城一片恐怖”
交城县一位老先生告诉我:
“民国26年12月初4
驻交城日军
骚扰太汾公路上的开柵镇
在西城村西坡破土窑里
残忍杀害无故村民13人
同时日军高桥小队
在西峪口村
围村捕杀无故青壮年54人
并残忍的将尸体焚烧”
沟口村的一位大爷告诉我:
“民国27年2月27日鬼子进村
杀害无故村民30人
烧毁民房40多间”
民国27年10月21日
日军金野在开柵镇设立据点
控制了太汾公路…
朋友们
这就是日本侵华的铁证
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
这就是日本军国主义
不到一个月
在文水交城
巴掌一点地方
杀了那么多无辜的
中国老百姓
在南京城
日军一口气
杀我同胞三十万
日军侵华14年
中国军民死伤超3500万人
今天我们纪念
抗战胜利八十周年
要用铁一样的史实
教育子孙后代
铭记历史勿忘国耻
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