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南·关雎》: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这是诗经《周南·关睢》当中的诗句,《关睢》可以说是古往今来中国传唱率最高的诗歌之一。四字一句,重章叠唱,这种古朴的韵律会带着我们回到中国诗歌的源头。
《关睢》就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的第一篇。
岁月久远,语言的演化不可抗拒。今天我们眼中的《诗经》,如同3000年前的月光,缥缈久远。但是从我们现今常用的语汇来看,《诗经》早已浸润到了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人博学,我们称赞他满腹诗书,一个人美丽,我们惊叹“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品味不俗的才子,我们唤作“风雅之士”。听到子曰:“诗云”,就会不由自主地期待一段旁征博引,就连倾吐相思,脱口而出的也是“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见钟情时,心中默念“既见君子,云胡不喜”。这一切的源头,都在诗经里。
那么《诗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诗集,为什么能够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所知所爱呢?
故事要从3000年前说起,暮春三月的一天,木铎声打破了村庄的宁静。人们放下手中的活计,陆续围坐到一位外来者身边,向他吟唱自己的生活。“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这是一个大家都爱倾诉的时代,一成不变的生活中,总有拨动心弦的瞬间,或许是昨夜梦中姑娘的微笑,今晨灼灼艳丽的桃花,甚至是手头的劳作,诸般心底感悟都吟唱成了诗。一首接一首,一人接一人。生活中的万千风物,心胸中的快意恩仇,唱的人用了情,听的人动了心。不知不觉间,月儿就上了树梢。借着夜晚的宁静,听完歌谣的人取出筒牍,记录着今天的收获。
他是采诗官,每年暮春三月或者孟秋七月,他便行走在田间陌上,游荡于山林之间。聆听那些生发于心灵、吟唱于天地间的歌谣。他所生活的时代,西周王朝的势力范围,遍及黄河与长江两大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和部分上游地区。国家江域太过辽阔,统治者缺乏渠道捕捉民意,获取可能危及统治的苗头信息。于是国家建立了乐政体系,采诗以观民风。和史官一样,采诗官的第一守则,也是秉笔直书。这是统治者了解吏治、政情、民俗人心以省自身的重要依据。等回到都城,这些诗歌将被演绎成舞乐,表演给统治者听。
主播简介
赵富娥,网名富贵花。兴趣爱好:喜欢文学、诵读;喜欢把生活中有趣的人和事、情和景编成小诗自我欣赏;喜欢戏曲、歌舞。
中华诗经阁特邀音频部部长兼宣委等。
编辑 审核:惠玲玲 白公平
美编:惜缘
总编 制作:瀛洲居士
刊头题字:胡胜利 胡兴民 倪进祥
图标制作:侯五爱
图片源自网络
音频:赵富娥
投稿请加总编微信
作品转发:惠玲玲 张培良 李红彦 朱红兵 张新荔 各部长 分社长及编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