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渔歌赋
——乌金峡黄河畔生态秘境与人文传奇记
文/(甘肃)苏志文
序章·山水灵枢
黄河西来,奔流浩荡;乌金峡口,天地蕴藏。青崖若黛,碧水如裳;云岚拂岫,鸟雀鸣廊。昔大禹劈山导滞,凿痕犹刻石壁;今渔歌绕谷穿云,桃源再焕新妆。有山庄名"桃花渔歌"者,踞白银水川之东隅,融自然人文于一炉。春桃灼灼,秋实离离;夏荫郁郁,冬雪皑皑。四时景异,万象天成,乃成陇上秘境,世外田园。
一、地质奇观·禹王遗痕与侠客传奇
乌金峡者,黄河龙青段第十二梯级也。两岸峭壁悬天,青黑如乌金烁光;一河湍流卷雪,轰鸣若雷鼓震渊。传说大禹治水至此,坐石成坑,凿山通渎。更闻清代奇人“陶大王”轶事:五柳村中,有豪侠号“陶大王”陶文起者,飞檐走壁,来去如风;仗义疏财,劫富济贫。传其夜行如昼,踏雪无痕;跨河飞川,功超戴宗。专取巨贾军筏之财,散于贫苦之人。崖壁尚存其藏宝秘洞,民间犹诵其侠义歌谣:“陶大王,本领强,飞檐走壁跨河忙;取金银,济贫苦,百里条城美名扬。”尤传“西施崖对蜂儿窝,珠宝藏进锅扣锅”。清朝猴人频寻未果,金城府衙多缉无功。今人立山庄而望:河面碧绸铺展,倒映穹苍;岩纹斧凿纵横,暗藏史诗。恍见先民荷耒开山,疏川导滞;犹闻侠客夜行踏月,济困扶危。千年智慧与侠义精神,尽化生态布局——山庄坐北朝南,借山屏寒,纳阳聚暖;廊槛通河风,庭阶承日照。天然冷暖自调节,岂非古人“天人合一”之现世注解?
二、四季风华·桃韵渔趣与鹿鸣往事
春之篇
四月芳菲,千树霞燃。雨花露粉染层峦,黄桃蕊金缀枝弯。梨杏叠雪,葡萄抽藤;蝶戏繁英,蜂迷香海。游客踏青而行,或倚桃林听古谚:言大禹祷山神,埋金银于崖底;说陶大王飞檐处,留侠影在月明。花瓣落肩如雨,历史随香入魂。
夏之篇
绿荫蔽日,清凉胜市。河畔芦荡翻碧浪,水面鲤鱼跃银光。凉亭茅顶,闲客煮茶听雨;蒙古包圆,夜火照舞欢歌。最喜葡萄廊下,果实垂珠;更羡黄河岸畔,钓竿垂纶。忽忆山庄创始之艰:昔有刘公东清,早岁养鹿,拓荒辟野;焚荆棘而改良壤,引优种而循农时。鹿鸣呦呦,犹在耳畔;桃李成蹊,已遍山野。生态宴开,柴灶鱼香漫谷;篝火腾起,民谣声彻星河。
秋之篇
枝头果坠,园中笑盈。北京七号桃红,富士苹果霜脆;黄桃酿蜜,雪桃凝脂。采摘篮盈,童稚嬉奔蹊径;电商网畅,珍馐速递九州。恰似长三角“桃源渔歌”风景线:姚庄黄桃沪上引种,北鹤电商互联网扬名。地域虽异,农旅同魂。
冬之篇
崖骨嶙峋,河雾氤氲。雪覆茅亭若琼盖,冰凝桃枝似玉雕。厅内暖灶煨汤,客聚尝羊啖豆腐;窗外寒江锁雾,翁独钓雪忆传说。昔者筏工闯峡,破“大浪沟”险滩;今人围炉话古,论“陶大王”传奇。时空在此交错,文明于此延续。
三、生态秘钥·古今共鸣
山庄之前身,乃十年荒滩废园。刘公东清聘志,焚荆棘、改良壤;引优种、循农时。八千平桃园为核,五百株杂果作辅;钢结构餐厅透光纳景,生态廊道接水连山。此间暗合禹王“疏而非堵”之哲思,亦应陶大王“取予有度”之侠义:治水如治园,顺性则昌;取物须有度,共生方久。 更观乌金峡水电站:机组检修技改,增效益而减扰动;河道疏浚清淤,保安澜亦护生态。现代工程与古典智慧,共奏黄河新韵。恰如民谣所唱:“乌金峡口水电站,光明送遍万家院;陶大王若在今朝,定夸此景胜桃源。”自然与人文非对立之物,乃互济之双舟。
四、未来咏叹·永续新章
今立观景台远眺:黄河东去,碧浪闪闪;峭壁矗立,鹭影翩翩。昔荒滩变“金山银山”,旧传说化文旅灵魂。游客非止赏景,更触华夏根脉;农庄不惟营利,尤传生态哲思。 试看乌金峡畔,水电站输光送电,年益亿兆;五柳村中,陶大王侠精神,代代相传。刘公养鹿之坚韧,陶王济贫之义举,皆化入此间水土——乡村振兴非机械复旧,乃创造性传承;生态经济非牺牲退守,乃智慧型进取。
结语·黄河长歌
嗟乎!
一峡乌金铭禹功,
千树桃霞映日红。
渔唱声里河岳旧,
山庄影中岁时新。
陶王侠迹化春雨,
鹿苑清音入晓风。
水电站前波送电,
五柳村外月如弓。
疏川智慧今犹在,
济世襟怀古未穷。
莫道荒滩无锦绣,
已看碧浪作金龙。
生态文章书不尽,
黄河万里永朝东。
作者简介:苏志文,网名东风第一枝。中学高级教师。中国诗词研究会、甘肃诗词学会、白银市作协会员。《白银区志》水川史料撰稿人。其《〈西厢调〉小曲》为白银市获得国家级非遗“曲子戏”。《白银民间民俗文化集》责编。诗词歌赋散见《中国诗词》《甘肃诗词》《黄河诗阵》《兰州诗词》《凤凰网甘肃》《大西北网》《澎湃新闻》《今日头条》《中华诗词学会城镇诗词》《中华文明导报(白银周刊)》《商海诗潮》《中华诗赋集锦》《文化网诗词》《力军文学》《神州文学家园》《白银文学》《人文白银》《炎黄文学》《白银日报》《黄河文艺微刊》《全国百家经典》《青城诗词》等国家级和省市级报刊及网络平台。
【诗韵楼观】
~~~~~~~~~
纵情笔墨 快乐自我
~~~~~~~~~
特邀顾问:王芃 张地君
文学顾问:魏龙 凡夫易谈
总编:诗韵楼观
主编:陈洁 张香荣
编审:吴建辉
编委:宛雪 秋芝韵 吕孔雀
美术编辑:吕义孝
刊头制作:宋育平
文宣:魏龙 存良
法律顾问:石根丹青
投稿加主编微信:139911360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