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言:老学友贺赏民在老家蓝田县玉山镇伍贺村举办农耕文化展室, 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精神。赋以赞之。
农耕文化赋
文图/邵尊成
身直立,人猿揖。火发明,熟食依。选草籽而成五谷,耒地土而植禾田;动十指以造器具,养耕牛以犁壤土。五谷成,农耕生。
除杂草以薅耘,持耙耱以操作;碾禾穗以成粒,磨黍谷以成粉。米成饭,粉成食。
削圆木以成椽檩,砌砖石而成墙壁,房建成,居有屋。织丝草而成衣,纺棉纱而取暖,被服制成,穿戴齐备。战虎豹,斗豺狼,立栅篱,竖围墙。智慧划出文明线,勤劳促成美家园。碾滚碌碡,碾出时代颗粒,织机线轮,奏出华美乐章。
千秋万代,万代千秋。土地连片,成就万亩良田;屋舍相接,造就楼寨村舍。人影匆匆,施肥田也;犁牛响鞭,播麦种也;镰刀霍霍,收稻麦也;木掀腾空,扬麦场也。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麦堆巍巍连天栋,粮车磙磙响云鞭。
悠悠农耕,勤劳养育了人口;伟伟农耕,丰收迎来了华夏盛世;农耕文化,数千年中华文化的摇篮;农耕文化,是华夏先祖们证明的歌德巴赫猜想。
赏一辆纺车,见证农耕文化的轨迹;选一台风车,了解当年农人奋斗的历史。这一把把镰刀锄头,一件件锅碗瓢盆,都记录着历史的辛酸和荣耀,诉说着轰轰烈烈的历史,展示着不同时代的辉煌。
一座农耕文化展览室,一部中华农耕文明的犮展史,一曲农耕文化的赞歌!
作者简介:
邵尊成,男,退休前为蓝田县城关中学语文教师。退休三十年来,坚持笔耕不辍、诗词歌赋、书法绘画、样样精通,且取得了丰硕成果。尤其是以巍巍秦岭蓝田段高巅山、歪嘴崖、王顺山等为题材的描绘的30米长山水画长卷《云横秦岭家何在》,以其恢宏大气、苍劲有力、云蒸霞蔚、高山流水而著称于世,令人叹为观止。为纪念自己八十寿诞,同时,用《自选集》文集和《云横秦岭家何在》绘画长卷向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六周年献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