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随感
特约撰稿:饶晓辉(江西)
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不知从何时起,已被国民赋予它一个浪漫的名号:情人节,又或“七夕节”。这个承载着千年浪漫传说的日子,在岁月长河中始终闪烁着独特的光芒。据史料考证,它起源于汉代,最初与星宿崇拜相关,牵牛星和织女星在夜空中遥遥相望,引发了古人无尽的遐想。随着时间推移,再加上电影《天仙配》牛郎织女的神话爱情故事融入其中,从而让“七夕”这个个单纯的天文现象纪念日,演变成了象征忠贞爱情的节日。
其实在古代,七夕就有着丰富的习俗。女子们会在这一天进行 “乞巧” 活动,通过穿针引线、制作巧果等方式,祈求自己能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而男子们也会在这一天祭拜牵牛星,祈求丰收和事业顺利。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古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反映出当时社会中男女分工明确又相互依存的关系。而到了现代,七夕被赋予了更多的浪漫色彩。年轻人将其视为中国的情人节,纷纷在这一天向心仪的对象表达爱意。玫瑰、巧克力、烛光晚餐等西方情人节的元素也融入其中,与传统的乞巧习俗相互交融,形成了独特的节日文化景观。
然而,在商业化的浪潮下,七夕的传统内涵也面临着被淡化的风险。我们在追求浪漫的同时,不应忘记这个节日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七夕的核心是爱情,而爱情始终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牛郎织女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正是因为它展现了爱情最美好的样子 —— 跨越时空的距离,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在现实生活中,爱情或许没有那么多的轰轰烈烈,但却有着无数平凡而温暖的瞬间。真正的爱情是相互理解与支持。就像牛郎和织女,虽然每年只能相见一次,但他们的心始终紧紧相连。在生活中,夫妻之间难免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只有相互包容、共同面对,才能携手走过人生的风风雨雨。
爱情也是一种责任与付出。牛郎辛勤耕种,织女精心织布,他们为了家庭共同努力。在现代社会,爱情同样需要双方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家庭中,都要为对方着想,为共同的未来努力奋斗。同时,基于爱情需要保持新鲜感和仪式感,于是以“七夕”节之名,通过一些小举动,如送一份礼物、写一封情书、安排一次旅行等来表达爱意,让对方感受到你的用心和爱意。这些仪式感不仅能让爱情更加甜蜜,也能让彼此更加珍惜对方。
当然,七夕不能仅仅只是人们眼里爱情的节日。在七夕文化中且倡导人们要珍惜七种情感或关系,(即父母、爱人、知己、手足、子女、自己和遇见)也提醒我们不仅要珍惜生活中的伴侣,不要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生活就像一幅画卷,爱情只是其中的一抹亮色。我们还需要关注亲情、友情等多种情感,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在七夕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向父母表达感恩之情,感谢他们的养育之恩;也可以和朋友聚一聚,分享生活的喜怒哀乐。
此外,七夕也让我们反思自己的生活态度。牛郎织女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心中有爱,有信念,就能够克服困难,迎接美好的未来。在生活中,我们也应该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挑战,追求自己的梦想。总之,七夕是一个充满文化底蕴和浪漫情怀的节日。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有机会停下来思考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意义。无论是与爱人共度甜蜜时光,还是与家人朋友共享天伦之乐,都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希望我们能在这个节日里,收获满满的幸福,也能将这份爱与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