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福建漳州土楼有感》
文/学文(黑龙江)
盛夏的八月九日,我和家人在厦门游览一圈后,女儿说:“爸爸,我们去漳州看看土楼吧?”我说去吧。
于是第二早上七点左右,我们在宾馆吃过早餐后,女儿开着租来的车拉着我们去往漳州的路上,大约两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在这里我们在当地导游的引领下,参观了当地土楼的建筑群,同时了解风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和人文地理环境。据说在福建境内土楼建筑群有一万多座,各地的土楼建筑群大致在结构上都是一样的,但是其中也有不同的区别。我们来到漳州市南靖县的一个建筑群,据当地的导游介绍这里的建筑群大部分都建在山沟里。而且建筑群里面居住的人群都是一个姓的大家族,这些人都是早年从河南迁居在这里的,这些人为什么会来到漳州呢?据说是为了躲避当时的战乱还有生活所迫,才来到这里定居了。
南靖的土楼建筑群,是在中国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境内,多以圆形、方形等多样形态著称的客家传统民居建筑群,2008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代表建筑包括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及和贵楼等。基本信息与分布:南靖土楼主要分布于南靖县的书洋镇、梅林镇和奎洋镇,其中书洋镇数量最多(占全县古土楼的41%),现存的有1300余座大型土楼。其形态丰富,涵盖圆形、方形、椭圆形、五凤形等十余种类型,以田螺坑土楼群的“四菜一汤”(一方四圆组合)的建筑最为著名。
当时的历史背景:土楼起源于元末明初,客家人为抵御匪患和野兽,结合中原建筑技术与当地材料(生土、木材、鹅卵石)建造而成。南靖土楼的发展高峰在明清时期,如田螺坑土楼群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历时304年建成。聚族而居的客家文化是土楼形成的核心动力。建筑特点和结构与功能:通常3-5层,一层为厨房,二层仓库,三层以上起居室,可容纳200-700人。采用夯土墙与木构架结合,兼具防御性(如射击口、厚墙)与宜居性(冬暖夏凉)。设计理念:田螺坑土楼群按“五行相生”的布局,河坑土楼群以“法天象地”规划,体现传统风水思想。和贵楼建在沼泽地上,运用“倾壁造”技术,展现出高超的工艺。
在去楼的路上,我们看见路旁的农田里有成片的柚子树,树上挂满了翠绿色大大的柚子,感觉沉甸甸的,很是好看。不过还有一些柚子套着袋子,外孙子疑惑不解,不知道为什么要套袋子,就问:老爷那树上的果子为什么要包起来呢?”其实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也不知道详细的内容。我只能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常识,解答了外孙提出的难题,我告诉外孙:“柚子一成熟,就会掉下来,一掉下来,柚子皮就被损伤了,就不好吃了,袋子能保护它,还能防止虫子叮咬!”。这些常识还是我在之前的网络媒体上介绍的有关柚子的知识,才才勉强的给外孙子解答这个问题,后来经过和当地导游的了解,我还算是说对了。柚子是南方特有的水果,我们北方人偶尔吃上一次两次的,并没有过细的去了解这个品种的水果。
中午时分,我们来到了南靖县,吃了当地特色的午饭,还是真的挺好吃。吃完后我们便开车进入了初溪土楼群景区。我们从车里出来,就看到了河对面的土楼群,原来土楼的样子像个城堡一样,大门、窗户都是小小的,土楼是土黄色的,而它的房顶像盖着黑色的盖子。我们先进入庚庆楼参观,它是一个圆形土楼,周围的墙是砖头砌成的,共有3层,1、2层没有开窗,楼顶砌着瓦片,中央上方完全都是空的,叫天井,这是与我们居住的楼最不同的地方。楼梯是木制的,有些陡,每一层都有37个房间,房间都是木制的。土楼虽然很旧,但还有人在里面居住生活。我们又去参观了集庆楼,我看到它的介绍是圆形双环土楼,它比庚庆楼大了很多,结构同庚庆楼差不多,这里没有人居住,每个房间都摆放着当时的一些物品给大家参观,它是中央电视台《下南洋》的永定土楼拍摄基地,这里真的很有名气呀。

福建土楼的建筑特色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结构和多功能性上。土楼通常采用圆形或方形的建筑结构,由土坯、石头、竹木和木质材料等自然材料构成。土楼通常由内外两层组成,外层由厚重的土坯构成,内层则是砖木结构。土楼的墙体厚度可达到1米以上,具有很强的防御能力。这种结构不仅能够有效抵御外敌的入侵,还能在自然灾害面前提供坚实的庇护。除了防御功能外,福建土楼还是集居住、居家生活和防御于一体的建筑。土楼内部分为不同的单元,每个单元居住着一户或多户人家。土楼内设有厨房、卧室和公共活动区域,还有天井、走廊等共用空间,方便居民的生活和交流。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人对居住环境的精心规划,也展现了他们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深刻理解。
福建土楼还以其精湛的工艺技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土楼的建造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但每一块石头、每一缕泥土都诉说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土楼的窗户都是狭长的,可以起到防止外敌入侵的作用;楼顶通常设有观察台,用于监视周围的动态;土楼还有门楼和城门,进一步加强了防御能力。这些设计不仅体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也展现了他们对安全生活的追求。我感觉土楼建筑历史有它独特的时代要求,所有居住在土楼建筑群里的人们都是一个同姓的家族,很少有外姓人,这些也都是为了当时家族的安全考虑。再者这些建筑群几乎都建立在山区和半山区,一是为了开垦耕种田地方便,另外就是远离当时城市的战乱,自然也是为了生活安宁和安静。
最后,我们参观了锡庆楼,它是长方形土楼,它有两个门,一层后厅还有祖堂。我们还爬到对面的山顶看土楼群,一片片土楼形状真是不同,有的圆形、有的长方形、还有的正方形。真是千变万化,一晃几个小时过去了,天色也逐渐暗了下来,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不仅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和体验,更成为了研究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和客家文化的重要场所。南靖土楼群中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怀远楼、和贵楼等著名景点,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艺术价值,成为了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景点。福建土楼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活动。在土楼内,游客们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土楼舞龙、摸鱼等民俗活动,这些活动不仅展现了土楼文化的独特魅力,也让游客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传统文化。此外,通过参与夯土楼模型制作、土楼烧烤研学之旅等实践活动,游客们还能亲身体验到土楼建筑的精妙之处和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总之,福建漳州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群,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卓越的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的瑰宝之一。它不仅见证了古人的智慧和匠心,也承载了漳州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在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福建土楼将继续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漳州乃至中国的一张亮丽名片。离开土楼建筑群,我在思考漳州的土楼建筑也是中国建筑史的一个奇迹,更是中华民族古老的历史文化活化石,再见了漳州!再见了土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