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洛阳写、写洛阳”剧本创作座谈会召开。洛阳市文联党组书记柴洪涛,洛阳市作协副主席余子愚、李知展和来自社会各界的30余名作家、编剧参加了座谈会。
洛阳市作协副主席、秘书长王小朋主持座谈会。
会议传达了《洛阳市作家协会促进剧本创作的十条意见》(以下简称“十条意见”)征求意见稿。十条意见将“洛阳写、写洛阳”的剧本和编剧纳入扶持对象,除本地作家外,也欢迎外地作家创作洛阳主题剧本,或将故事背景设定为洛阳。作品应以“小切口”反映“大时代”,树立市场导向。每年推出10部单集长视频短剧剧本,10部多集短视频微短剧脚本,5部网络大电影剧本。积极向洛阳市文旅集团、洛阳市广电传媒集团等单位,抖音、爱奇艺等平台推荐,推动优秀剧本影视化。《牡丹》文学杂志自2026年1期开始常设剧本栏目,发表优秀剧本作品。剧本一旦列入影视剧公司、网络平台拍摄计划后,可申请一定数额的创作扶持资金。具备改编条件的长篇小说完成后,可纳入“牡丹文学书系”出版计划,申请全额出版支持。通过举办专题讲座、培训、采风等方式,为从事剧本创作的作者提供学习和提升的机会,协调相关单位提供深入生活、积累创作素材的机会。建立编剧数字档案库,畅通影视制作公司沟通渠道,构建双向推荐机制。在会员晋级、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重点推荐和支持。
十条意见得到了与会作家、编剧的一致好评,他们围绕本土编剧行业现状、洛阳题材优势、自身创作实践和计划等进行了热烈的探讨,不时互动交流。
洛阳师范学院戏剧影视文学教师赵海龙认为,编剧需要做好规划,预判社会关注点,打好提前量,才能让作品符合市场期待。洛阳师范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杨博认为,随着AI技术的迭代,导演和编剧之间的话语权会实现重新分配,影视将实现从工业化到科技化的转变,编剧也要适应新趋势。科幻作家赵航结合“冷湖奖”案例谈了文旅融合与地域奖项之间的共生关系。本地某脱口秀品牌负责人张亚姝从驻场喜剧、方言短剧等方面谈了团队的市场化努力,提出博物馆+喜剧+文物活化+故事的创作新模型。洛阳广电传媒集团编剧胡天雪认为,这一次座谈会本身就体现了作协从文学思维到影视思维的一个转变,注重传播性与提倡文学性并不矛盾。编剧上官凌月就自己的竖屏短剧创作分享了一些经验,提出文旅短剧是洛阳编剧值得尝试的路子。何海江、司伟平、李枫、张书宏等编剧和作家也畅谈了自己的写作观念。
柴洪涛指出,近年来,网剧市场蓬勃发展,全民追剧的热潮持续不减,剧集题材日益多样化,观众的审美观念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除此之外,电视剧、电影、驻场喜剧、舞台剧等仍然是消费热点,也是文旅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之相比,洛阳在剧本创作方面比较沉寂,成为限制相关产业发展的瓶颈。《长安的荔枝》从文学到影视的巨大成功,值得洛阳的作家和编剧学习借鉴。洛阳历史文化资源丰富、新时代的建设实践也为作家编剧们提供了创作“富矿”,要深入挖掘,潜心创作,以市场为导向,创作出“两个效益”俱佳的剧本作品。
(来源:洛阳牡丹杂志 文/图 马 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