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聊斋志异》既是一部借鬼怪狐仙之形讽喻世情的短篇集,更是对思想、文化与人生哲学的深刻凝练,是洞悉古今人性与社会的一面明镜。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赞誉,《聊斋志异》与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同为对中国近代文学发展影响至深的著述。鉴于《聊斋志异》的古文文体,译文又显得干涩生硬,影响了读者的阅读体验。笔者在深入研读与思考后,决定对《聊斋志异》部分篇目进行诠释, 推出《读懂聊斋》系列图文故事,力求在保留原文意旨的基础上演绎拓展,提升时代感和适读性,期望能为大家深入了解这部巨著提供帮助。
读懂聊斋.宅妖
刘 伟
长山县的李先生,是大司寇的侄子。他的宅子里,经常发生些怪事。
有一回,李先生看到厅堂里有一条肉红色的长凳,颜色鲜亮,质地鲜嫩。他从没见过这件东西,便上前摸了摸。手一按,凳子就凹了下去,软得跟真肉似的。李先生吓了一跳,赶紧往后退。回头一看,凳子的四条腿竟然动了起来,慢慢悠悠地钻进了墙里。还有一次,他看见墙边立着一根长木杖,修得洁白光滑,就想拿起来看看。走近扶了一下,木杖瞬间像腻子一样瘫软倒地,像条蛇一样蜿蜒着往墙里钻,不一会儿就没影了。

康熙十七年,有个书生叫王俊升,在李家开馆教书。一天傍晚,灯火刚亮,王生穿着鞋躺在床上。忽然,一个三寸高的小人从门外进来,在厅堂里转了一圈就走了。过了一会儿,小人搬来两条小凳子,摆在厅堂里,就像小孩用高粱秆芯做的小玩意儿。又过了一会儿,两个小人抬来一口四寸长的棺材,放在凳子上。小人还没在厅堂里安置完,一个女人带着几个丫环就进来了,都跟前面的小人一样小。女人穿着孝服,腰上系着麻绳,头上裹着白布,用衣袖捂着脸不停地哭,声音就像大苍蝇嗡嗡叫。王俊升躺在床上偷看了好久,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身体冷得像盖了层霜。他大叫一声,从床上跌了下来,浑身哆嗦成一团,瘫在地上站都站不起来。学馆里的人听到喊叫,都跑了过来,厅堂里的小人已经没影了。

长山县的大司寇,应该是李化熙。李化熙是明朝的督抚级高官,归顺清朝后做到了刑部尚书。李化熙老年辞官回到长山,用自家的钱为周村的商人减免赋税,荒年还开设粥场救济灾民,做官和口碑都很好。李家势力很大,他家包揽了有旱码头之称的周村税收长达200多年,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康熙十七年,蒲松龄先生又一次科考落榜,工作生活都没着落,只能靠给人写字写信补贴家用。李化熙是明清两朝的高官,家境非常富裕,在这样的家庭开馆教书,无疑是蒲松龄这样的书生梦寐以求的。
那时候,反清的吴三桂控制着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以及湖南、广西、陕西、甘肃的部分地区,康熙十七年还称了帝。吴三桂称帝后,全国各地有不同程度的响应,山东也发生了小规模的起义。清朝政权不稳定,社会层面对明朝归顺清朝的官员,可能还是把他们看作“汉奸”。李家肉凳子、软棍子的描写,既暗示了他们奢靡的生活,也表达了对他们名声不好、权势不稳定的担忧。王俊升在李府开馆教书,遇见小人摆设灵堂的怪异事件,无疑是担心依附李府,容易受到小人搬弄是非陷害。
康熙十八年,蒲松龄在乡绅毕际有家开馆教书。毕际有是明末户部尚书毕自严的次子,曾任清朝的通州知州,免职后闲居在家,家势积淀雄厚。这一基本状况,与《宅妖》的场景设置高度相似,说的是别家,也很像自家。
刘伟,山东邹平人,现居淄博,淄博蒲松龄研究会会员。业余时间热衷于诗歌、散文及小说的创作,同时致力于传统文化故事的挖掘与整理工作。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