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经典名诗二百首赏析》
济南山水人文之美的诗意写照:
清初诗人董文骥《济南》赏析
侯林 侯环
“南丰二堂之记,子昂濯缨之篇”,济南历代诗文,乃济南最为宝贵的文化珍藏。它是名人雅士对于济南山川、风物、人文的审美观照,有着他们独特的生存感悟与超越之思;它蕴含着济南真实可信、生动鲜活的历史记忆,更是美如珠玑、灿若云霞的美篇佳作。惜乎,由于年深日久、阅读障碍等诸多原因,这些作品中的大多数依然未能很好地利用之,有的甚至埋藏在历史深处,不为读者所知。基于此,《风香历下》自即日起,特开设《济南美文一百篇赏析》与《济南名诗二百首赏析》专栏,从数以万计的诗文中加以遴选,旨在通过审美的艺术欣赏的方式,让古代诗文辉耀当今,发挥其建设文化泉城的价值与作用。
诗作:
济南
董文骥
山水济南好,从来闻大风。
城池山色里,鸡犬水声中。
词女蛾眉秀,文人牛耳雄。
古今相及少,述作竟谁同。
其二
泉根来玉殿,山影入明湖。
废苑惟藏免,荒亭自浴凫。
冬春兼荇藻,城郭足菰蒲。
惆怅寻陈迹,时清半有无泉出废藩故宫,湖中天心水面亭,元虞集作记。
(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微泉阁诗集四》五律)

书影:董文骥《济南》
作者简介:
董文骥(1623——1685),字玉虬,号易农,又号云和。江苏武进人。清顺治六年进士,历行人、御史,转秦州监司,官至甘肃陇右道。年未五十,乞休归,家居注三《礼》,并“留意推挽后学,一时英俊多从之游。”(汤大奎《炙砚琐谈》)著有《微泉阁文集》《微泉阁诗集》。
注释:
大风:历史上济南为齐国重镇,有齐之大国的风范。典出《史记·齐太公世家》:“太史公曰: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以太公之圣,建国本;桓公之盛,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称伯;不亦宜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蛾眉:蚕蛾的须细而弯,借指女子的秀眉。亦借指美女。
牛耳,即执牛耳。古代诸侯订立盟约,要每人尝一点儿牲血,主盟的人亲手割牛耳取血。所以用“执牛耳”指做盟主。后来指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
述作:《礼记·乐记》:“作者之谓圣,述者之谓明。明圣者,述作之谓也。”述,传承;作,创新。后用以指撰写著作。亦指著作、作品本身。
荇藻: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其叶片呈近圆形,漂浮于水面,根茎生于水底泥中,夏季开黄色花朵,结椭圆形蒴果,茎细长且节部可生根。嫩茎可食用。该植物广泛分布于池塘、湖泊等淡水静水区域,在中国多省均有自然生长。其柔美形态常见于古典文学。
菰蒲:包含两层含义:一是指菰(茭白)和蒲(香蒲)两种水生植物的合称。二为引申义,借指湖泽水域。菰蒲兼具实用价值与文学意象。

书影:《微泉阁文集·序》
赏析:
董文骥早年曾与王士禛、汪琬、程可则、刘体仁、梁熙及李天馥等诸名家结为文社,切磋诗歌古文。他尤其擅长五言诗,汪琬谓其五言“深雄顿挫”。
下面我们来读他的这两首五律。先看第一首。
山水济南好,从来闻大风。
诗人说,济南是一座著名的山水名城,素有泱泱大国的风范。闻,听闻。参看“大风”注。司马迁称齐国疆域辽阔,民富国强,文化包容,治国理念先进,尤其是包括济南人在内的齐人心胸开阔,多有深沉的智慧(“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因此说,这是泱泱大国的风范。
城池山色里,鸡犬水声中。
此堪称描摹济南山水、民居的名句。济南山水相依,山环水绕,整个城市都笼罩在山色之中,甚至大明湖等多处都有“佛山倒影”的奇特美景。而鸡犬水声中,与之尤称妙对,济南发地皆泉,济南人是与泉水生活在一起的,鸡鸣狗吠与泉声相合,这是一幅人泉一体的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动人图画,它与城池山色里,堪称珠联璧合,是济南真实而诗意的写照。

家门有泉 李瑞勇摄影
词女蛾眉秀,文人牛耳雄。
词女,谓李清照,被誉为“千古第一才女”的一枝独秀。她常以“蛾眉”意象入诗,表达女子微妙而真切的情感状态。文人,指李攀龙,明代“后七子”的领袖人物,掌天下文柄,执文坛牛耳。与李白称“诗仙”,杜甫称“诗圣”一样,李攀龙有“诗豪之名”,王世贞誉其诗品之高为“峨眉天半雪中看”。(《漫兴十绝》)。
古今相及少,述作竟谁同。
尾联,诗人无限感慨地说:这样的景致之美,特别是人物之盛,古今比得上它的城市很少,而他们(李清照、李攀龙)的作品更是他人难以相提并论的。
第二首,诗人的视线转到珍珠泉大院与大明湖上来。
泉根来玉殿,山影入明湖。
珍珠泉以及珍珠泉大院的诸多名泉,来源于大院的崇阁狱殿之间。而济南的青山倒映在大明湖里,此“佛山倒影”之谓也。

佛山倒影
废苑惟藏免,荒亭自浴凫。
此描摹珍珠泉大院即德王府在遭受清兵浩劫之后的荒凉与破败景象。明崇祯十二年己卯(1639),清兵南下陷济南,烧杀掳掠,济南兵卒百姓被杀数十万,趵突泉停止喷涌,大明湖成为血水之湖,德王府化为一片废墟,崇楼玉宇、月廊萧鼓成了野兔与野鸭的巢穴与处所。由此可知,董氏此诗当作于清康熙初年山东巡抚周有德在德王府遗址打造山东抚署之前也。
冬春兼荇藻,城郭足菰蒲。
荇藻盛于夏日,而济南冬春兼有,此与济南气候环境相关。曾巩《齐州二堂记》:“趵突之泉冬温,泉旁之蔬甲经冬长荣。”而济南的城郭则遍布菰蒲,水产极为富足。菰蒲者,亦湖泽水域之谓。此句,盛言济南一派江南风味也。

珍珠泉今照 王琴摄影
惆怅寻陈迹,时清半有无泉出废藩故宫,湖中天心水面亭,元虞集作记。
董文骥是咏怀古迹的高手。他在德王府故宫显然心有戚戚焉,于是,他随着时清时浊的泉水出故宫直至大明湖上,发现当年的“陈迹”故物,业已大半不存,其怅惘、落寞之情自可想见。
写作之启示:
有三。
其一:由山水而人文,精选体现济南特征的典型风物与人物
其二,精于修词炼句,擅长怀古之作
如“城池山色里,鸡犬水声中”“词女蛾眉秀,文人牛耳雄”,只消二十字,济南之面貌、境界豁然顿出。董文骥怀古之作,意在言外,情韵深远,此诗为一例也。徐世昌《晚晴簃诗汇》称董文骥:“怀古诸作,苍雄激楚,有节短韵长之妙”,允为确评。
其三,王士禛曾以董为典型,称:“作诗用事,以不露痕迹为妙。”
诗中如“山水济南好,从来闻大风”,此大风,非是自然形态的风,而是司马迁称以济南为重镇的齐国的泱泱大国之风。(“洋洋哉,固大国之风也。”)
堪称:用事无迹,风韵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