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忆里的军垦“双抢”
作者:龚惠新
说起“双抢”,现在的年轻人普遍都不知道,只有50至70年代农村出生的人才懂。因为他们经历了那个不平凡的年代,亲身尝试过那种劳动的艰辛和不易。所谓“双抢”,顾名思义就是抢收抢种。而军垦“双抢”,就是军队农场的抢收抢种。
记得我一九七三年底参军后,从一九七四年起,连队每年六七月间参加如东军垦农场“双抢”劳动。该农场隶属于南通军分区,由我团(如东守备二团)代管,步兵三连常驻农场,负责日常管理及生产任务。
农场以种植小麦、水稻和黄豆为主。兼有养猪、养鸡、养鱼和种菜等副业。每年的夏收夏种,是农场最繁忙的时节。千亩的麦子成熟了,在当时机械化程度低,物资匮乏的年代,农场仅凭步兵三连是难以完成“双抢”任务的。为此,团部每年都要抽调我们连及特务连支援农场劳动,确保抢收抢种不误农时。
按照任务分配,我们连负责农场东端600亩小麦收割及后续地块的插秧工作,要求在二十天内完成。小麦的搬运、脱粒、扬晒,以及耕田、灌溉、拔秧等均由步兵三连和特务连负责。
连队驻地距军垦农场约四公里。为节省时间,团部每日派遣军用卡车接送人员,早出晚归。在连首长的带领下,全连官兵持续奋战在垦荒一线。
每天天微微亮,连队的起床号已经吹响,官兵们立即起床,简单洗漱后列队走进饭堂用餐。稀饭、馒头配咸菜。官兵们匆匆吃完饭乘车出发劳动。连队除炊事班买菜做饭、团部机关及弹药库站岗值勤人员留守外,其余六十多名官兵全员参与。
站在堤岸上,一望无际的麦海,在初升的太阳照耀下,金黄灿灿。连队指导员作了简单而充满激情的战前动员,他号召全连官兵,“面对炎热的天气,要不怕苦、不怕累,苦战二十天,坚决完成任务”。连长排兵布阵,对各班排下达了任务。随着连长一声“开镰”的口令,战斗正式打响。
官兵们扛着镰刀,走进麦田,弯腰九十度,左手揽麦,右手挥镰,刀锋贴着地皮,发出嚓嚓的声响,麦子便整齐倒下。随着太阳的升高,麦田地温度迅速上升,空气中弥漫着泥土与麦穗混合的独特气息。官兵们你追我赶,人人不甘落后,脸上满头是汗,汗水湿透了军装,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往下淌,滚落在地上。不到半天时间,我的右手掌磨出了一个血泡、疼痛难忍,但一想到指导员的战前动员,我仍咬牙坚持。
正午时分,太阳悬在头顶,田地水蒸气蒸腾上来,使人透不过气来,但官兵们仍在埋头作业着。这时,炊事班送饭来了,连长下令,休息吃饭。大家坐在田埂上,以班为单位用餐。两菜一汤,荤蔬搭配。只见大家狼吞虎咽,吃得津津有味。这时,一阵微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饭香味。突然有几只小鸟飞来,可能在寻找食物,一会儿又向远方飞去,渐渐消失在我的视线里。
休息片刻后,下午的收割开始了,官兵们弯着腰,手中挥舞着镰刀。但动作明显没有上午干净利索了,速度明显变慢。这时,连长站在田中央喊话,要求“大家加快速度,坚持就是胜利”。连长的一句话,重新点燃了大家的热情,官兵们像攻山头似的,仿佛在打仗。大家挥舞着镰刀,麦子齐刷刷地倒下。每一刀下去,都饱含着官兵们的汗水和决心,大家忍着坚持,没有一个叫苦叫累的,没有一个中途退场的,表现了顽强的意志和担当精神。
多天来,官兵们每天重复着同一套动作,随着时间推移,大家苦和累也慢慢适应了。尽管体力严重透支,尽管个个腰酸背痛,尽管大家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茧。但官兵们始终坚持一个信念,坚持坚持再坚持。
经过十余天的高强度劳作,麦子收割圆满结束,连队即转入水稻插秧阶段。
插秧也是个弯腰活,面朝黄土背朝天。水田如镜,蓝蓝的天与官兵们在水田地弯腰插秧的身影,在粼粼波光中温柔相融。官兵们赤脚踩入泥水,裤腿卷至膝上,除承受上晒下蒸之苦,还不时遭受蚂蝗的叮咬。插秧不但是个体力活,同时也是个技术活。对插出来的秧苗要横平竖直,不能东倒西歪。正当我埋头插秧时,班长突然走到我身边,轻声对我说:“你看你插的秧东倒西歪,稀稀拉拉的。”我抬头一看,果真是如此。于是班长手把手教我,告诉我插秧要从左到右一般不超过六株,眼睛要看前面插好的秧苗,确保前后左右对齐,插秧深度不能少于三公分。后来我边插边摸索,终于插出来的秧苗整齐划一,迎风舒展,心中充满着成就感。
插秧看似轻松,实则极为耗费体力。快速插秧时,带起的水流飞溅如碎玉,哗哗作响。官兵们弯着腰,左手分秧、右手插苗,每插完一行便后退一步,动作越快后退越频繁。几日劳作后,腰背酸痛难忍。双腿深陷淤泥,但仍需坚持每日十小时以上的水田作业。经十天的奋战后,插秧任务终告完成。
站在围堤上,放眼望去,前方像一片绿色的海洋。秧苗在微风的轻拂下轻轻摇摆,仿佛在向我们挥手。官兵们的脸上洋溢着胜利的喜悦,心中充满欣慰。
历时二十天的军垦“双抢”劳动圆满结束。官兵们拖着疲惫的步伐,登上军用卡车,迎着染红天际的晚霞,踏上了返程之路。
时光悠悠,当年参加军垦“双抢”劳动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军垦“双抢”已成为我挥之不去的记忆。每当回首,心头总是有种莫名的激动。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能够圆满完成任务,主要归功于全连官兵大力弘扬团结协作、坚韧不拔、决不放弃和特别能战斗精神。这些精神对我后来的人生,尤其是创业道路,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作者简介:龚惠新,江苏启东市人,大专学历,军转干部,现为江苏启东市鑫磊城市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启东市银发通讯协会副会长。《世界文学》签约作家,对业余创作有兴趣爱好。曾获国家及地方报纸杂志及文学平台征文比赛散文金奖、一等奖、二等奖和优秀奖等奖项。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永胜杯”参赛征稿链接
https://m.booea.com/news/show_4175596.html&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