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邹城二中新校门。图2,邹城二中老校门
今夜风凉,信步至老校门,它像一页未合的旧书,候我归来重读。铁门无声滑开,月光里时光的尘埃翩跹,恍惚间不是行走于校园,而是踱步在某首隽永的诗中——这里的一草一木,曾多少次悄然入梦。
旧地不大,却如老家,容得下一整个青春的重量。
初任校长时,三片园圃尚是荒芜杂芜、荆棘横生。我常立于窗前暗忖:教育者,不也如垦荒人?遂率众刈除野草,换土整畦,自江苏沭阳迎回百二十株桂树、百棵香樟、十二枝梅——红梅傲雪、腊梅含金、墨梅如砚、美人梅似颊。又添含笑、忍冬、枇杷、柿树,自临沂费县选石题字,从嘉祥县运青石板圈树铺地。而今树已参天,石亦生苔,一切静默成景,却仿佛仍在低语。
香樟成帷,高达数十米,如碧玉堆成的山。每至四月,细花微绽,香溢四邻,清芬袭人如书生挥墨;十月金秋,桂花绽若星雨,甜香透墙越巷,引得路人驻足翘首,谓此间有暗香如故。我曾见晨读学子倚石朗诵,夕阳下教师徘徊沉吟——这哪里只是花园?分明是露天的课堂,一本以自然为页、哲思为墨的教科书。
那些石头,早已不是冷硬之物。“孺子牛”匍匐如耕;“读书石”似学子捧书细读,亦如大儒拱手施礼;“雄鸡石”向曙而鸣;“望远石”登高而立。石上所刻,皆是我心血所寄:“凌绝顶”勉人攀登,“浩然”养正气,“弘毅”铸意志,“自强”彰毅力;“悟”启灵思;“海纳百川”“厚德载物”是格局,“闻鸡起舞”“敢当大木柱长天”是担当;“民事不可缓”乃责任与效率,“山高人为峰”铭自信进取、敢为人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是教育的大同理想。最动我心魄的,仍是“俯首甘为孺子牛”——石默然,而教育者的初心,已铿然镌刻其间。我的微信名“孺子牛”即源于此,亦示吾志。
离园时拿起手机,镜头所摄虽只是片景,却帧帧皆是年华。青石小径蜿蜒如旧,灯光穿过交错的桂叶,洒下碎银般的光晕。树影石痕间,仿佛仍回荡着晨读的琅琅书声、课间的笑语喧哗。这里曾孕育无数梦想,也安放了我作为校长的热望与坚持。
新旧虽替,北城新校敞亮宏阔,自是时代所趋、发展所需;然老校于我,如根于树,如源于水——它不仅是一片旧址,更是精神的碑石,教育的原乡。
离时清风拂面,似有桂香隐隐相伴。恍然觉悟:树可移,石可默,园可静,但那份耕耘的深情、化荒芜为园林的信念,早已深植于此地每一寸土壤,永不搬迁,永不失色。
老校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意犹未尽,赋诗一首,寄表情思。
秋夜访故园
旧圃深苔迹未昏,
香樟如盖桂为门。
石镌弘毅生云气,
灯映书声带月痕。
千树花封三代梦,
一园秋纳百家心。
莫愁校址移北郭,
总有清风绕故根。
作者简介
仲崇波,孟子教育研究院执行院长,山东省邹城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曲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德育科研先进个人,全国校园文学活动先进单位模范校长,山东省优秀党务工作者,山东省作协会员,济宁市教育协会常务理事,济宁市教学能手,济宁市名校长,邹城市作协副主席,邹城市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邹城市全民阅读推广大使,邹城市乡贤文化研究会理事,新高考联盟校特聘专家,知名学校管理和学法指导专家。2022年,荣获“孔子奖章•教育奖”。
阿鹰点评
仲崇波院长的文章以“旧书”喻老校,将园圃垦荒、树石布置的往事娓娓道来,字间浸透着教育者的赤诚。植物与石刻的意象交织,既见园林之美,更显教育哲思——香樟桂树是自然的教材,“孺子牛”“弘毅”等石刻是精神的坐标。文末诗作与散文互文,“清风绕故根”收束全篇,让对老校的眷恋升华为教育初心的坚守,文字清雅如桂香,情感厚重若磐石。
责编:华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