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寻根与传
——文化采风里的松原印记
作者:富有
在当下快速发展的时代浪潮中,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宁江区文联、区作家协会等联合开展的关东文化情主题文学采风活动,以“古城步新韵 老醋立新功”为脉络,不仅是一次对松原历史文化的探寻之旅,更是一场传统与现代交融、文化与产业共生的生动实践,为地方文化传播与实体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向。
此次采风以伯都古城为历史坐标,揭开了松原厚重的历史篇章。在文物保护管理所老师的讲解中,伯都古城跨越渤海、辽金、元明清直至近现代的漫长岁月,缓缓向人们展露真容。作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座位于松花江畔的古城,见证了朝代更迭与历史变迁。它虽历经风雨,城内已辟为耕地,但周边田野中吐缨的玉米、交错的绿树稻苗,依然与古城形成动静相宜的画面,勾勒出一幅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岁月长卷。古城不仅是松原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关东文化的重要载体,它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与生活印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而松江老醋厂则是松原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的鲜活样本。踏入弥漫着浓郁醋香的厂区,成排的瓷坛仿佛在诉说着近百年的匠心故事。从1937年的“松江酱园”起步,到融合山西古法工艺形成独特风味,再到荣获“中华老字号”“国家级地理标志商标”等诸多荣誉,松江老醋的发展历程,是传统工艺在时代浪潮中坚守与创新的典范。其“用良心做醋”的核心理念,在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始终未变,既保证了产品品质,也维系了品牌的文化底蕴。每一滴醋都是百年技艺的结晶,“南有镇江,北有松江”的美誉,不仅是对其品质的认可,更是对松原地方特色文化的肯定。
此次采风活动将文学创作与实地探访相结合,为文化传播搭建了桥梁。作家们通过现场观摩、实地采访,将古城的历史韵味与老醋的匠心传承融入笔端,未来的文学作品将成为传播松原文化的有力载体。同时,徐俪制作的精彩纷呈的视频,实现了音画和谐,以更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了松原的历史文化与实体企业风貌,对提升松原企业知名度、推动实体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这种多维度的文化传播方式,能够吸引更多人关注松原,感受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产业活力,有助于打造松原的精品品牌,提升城市的文化软实力与经济竞争力。
从古城到醋厂,此次采风活动展现了松原在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上的双重努力。在文化层面,对伯都古城的挖掘与保护,让历史文化得以延续;在产业层面,松江老醋厂的传承与创新,为实体企业发展树立了榜样。两者相互促进,文化为产业赋予灵魂,产业为文化传承提供物质支撑。这启示我们,地方的发展需要深入挖掘自身文化特色,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产业相结合,通过多元的传播方式,让文化“活”起来,让产业“强”起来,从而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发展,让松原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独特的光彩。
作者简介:
富有(付有),笔名富十月,男,汉族,吉林前郭人,1958年出生。系吉林省松原市作家协会会员;松原市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艺术研究会会员;世界华人艺术家联合会会员。
……
个人传略已被《中华名人大典》、《世界名人录》等百余部中外大型辞书收录。主要公开发表的作品有诗歌、小说、散文、故事、影视剧本、文艺评论等。部分作品被选入多种权威性选本发行于海内外。
附徐俪原文:
古城步新韵 老醋立新功
为了助力松原市争创国家级关东文化(松原)生态保护区,深入挖掘关东文化(松原)的文化属性和特征,按照市文联和区里相关工作的安排,8月26日上午,宁江区文联和区作家协会联合区文旅局文物保护管理所、区非遗保护传承中心,邀请作家协会的骨干作家到省文物保护单位伯都古城和宁江区非遗项目松江老醋厂用现场观摩、实地采访的形式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并进行采风创作。
沿途风景
我们一行十几人,驱车前往伯都古城的路上,呼吸着喧嚣城市之外的负离子的空气,心情豁然开朗。郁郁葱葱的绿树与起伏的庄稼层层环绕,将古老的伯都古城温柔地拥入怀中。城畔田野中,玉米吐缨,酝酿着丰收的希望。翠绿的杨柳与淡绿的稻苗深浅交错,为古城铺开了一幅生机盎然的背景。清风过处,树叶轻摇,稻浪起伏,与沉稳的古城动静相宜,绘就了一幅自然与人文交织的宁静画卷,仿佛在悠悠的岁月长河中,诉说着千年的故事。
历史寻根 历史沿革
到达伯都古城,在宁江区文旅局文物保护管理所和宁江区非遗保护传承中心的两位老师的介绍和讲解中,我们开启了伯都古城的历史寻根。伯都古城位于宁江区城北12.5公里处的伯都乡永清村所在地的东南50米处,该地势较为平坦,距离松花江四公里,是一处水草丰茂肥田沃野的好地方。该城是宁江区境内规模最大的古城,属于辽金时期。城内已辟为耕地。它的历史沿革经历了渤海时期、辽代、金代、元代,明代、清代以及近现代。清朝灭亡后,伯都讷地区经历了行政区划的多次调整,1995年,松原市扶余区更名为宁江区。伯都古城成为宁江区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1987年10月24日被吉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省级非遗项目保护单位
松江老醋酿造有限公司
步入松江老醋厂,浓郁的醋香扑面而来,成排成行的瓷坛错落有致的摆在大院子里,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时光深处的门。这里不仅是醋香四溢的酿造工坊,更是一座活着的记忆博物馆,每一缕酸香都承载着百年的匠心与传承。
在这里,我们聆听非遗保护传承中心老师娓娓道来讲述,和松江老醋厂新上任的领导倾心交谈松江老醋厂的昨天、今天与未来。
每一滴老醋 ,都是百年的匠心。
松江老醋的故事始于1937年(可追溯至清末)的“松江酱园”。创办者孙氏先生或许未曾想到,当初那个400多平方米的手工作坊,历经近百年风雨,会成为享誉东北的“中华老字号”,并流传下“南有镇江,北有松江”的美谈。
1941年,山西“复兴泉”制醋厂的赵守信技师带来了山西固态发酵的古法工艺——熏醋和热水淋。这巧妙地将山西老陈醋的魂与东北黑土地的骨相融合,形成了松江老醋“色如琥珀、酸味柔和、回味绵长”的独特风味,成就了“东北独此一家”的调味佳品。
传承中的变与不变
松江老醋厂近些年来,规模不断扩大,但核心理念未变:“用良心做醋、做良心醋、做纯粮醋、做放心醋”。
这里的荣誉记载着松江老醋的辉煌,1958年:东北三省食醋评比第二名。1980年-1993年:连续13年被评为“吉林省优质产品”。
1988年:荣获国家商业部“优质产品”奖。
2006年:被国家商务部首批认定为“中华老字号”。
2007年:“扶余老醋酿造工艺”被列入吉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获评“国家级地理标志商标”。
2009年:获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授予的“国家地理标志”。
在此,附上候毓田老师为松江老醋题写的诗词,以飨读者。
松江老醋令
候毓田
醋
松江名牌老陈醋
争品尝
心香人知足
醋
百年传承老字号
松江醋
美誉调味殊
结束语
通过这次关东文化情主题文学采风活动,我们所走到的每一处景观都深深融入我们的记忆当中。那份对古城的寻根和醋香的记忆,浸润在我们的笔端和心田,将会在温暖的秋阳里,悄然苏醒,发酵成章。
(报道 徐俪)
大连有声文艺,是继徐丽创办《朗读者》读书会(又名:松嫩流域朗诵团)之后又创刊的有声文学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就是把精品文学变成好声音。每一个文字,不仅仅是文字,而是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思想的精灵。每段文字都是通过深思熟虑的结晶,更是对文学艺术和生命的敬畏。2021年4月9日,徐丽文学自媒体《大连有声文艺》应运而生,随之得到松原文化界和多个城市众多文朋师友纷纷投稿。可见广大读者对声音艺术的追求和心理渴望。文学艺术永远为广大读者服务。植根于生活土壤的文学精品,经过原创作者再次提炼,又经过好声音的录音诵读,为文字进行二次创作和提升。喧嚣的红尘,浮躁的世界,好声音的魅力和穿透力能为读者奉上听觉的文化盛宴。
之所以取名“大连”,寓意:大连在东北三省,无论是从经济还是文化等多角度,都是名列前茅的海滨城市,而且覆盖率很广,能带动文学艺术齐飞并进。让精品文学得到广泛的传播。“有声”就是把文字变成好声音。“文艺”就是文学艺术。组合起来就是“大连有声文艺”。
大连有声文艺编辑部
文学顾问:李明军
艺术顾问:沈树立
艺术指导:吕东飞
配乐指导:贾兴旺
文艺评论:姚宗希
总编:徐丽
收稿:丽子
审核:北方二丫
编辑:北方的云
执行总编:林海丽子
大连有声文艺总编徐丽女士,有偿为各企事业单位、各大餐饮、美业、洗浴、企业家,撰写创业经历和企业背景,以及人生自传。编辑部收集优秀的文学作品。思想性、艺术性都非常精彩的文学作品,可用好声音演绎。投稿微信:林海丽子15043872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