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上午,洛阳市写作学会“新风满孟”获奖作品分享会,在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圆满举行。
此次分享会旨在进一步分享创作经验,促进会员之间的文学交流,推动学会文学创作水平的整体提升。来自孟津区作协和洛阳市写作学会的骨干会员齐聚一堂,共同沉浸在这场文学的盛会之中。
活动伊始,洛阳市作协顾问、孟津作协主席吴文奇详细介绍了征文大赛的评奖过程,尤其是评奖标准。他从专业的角度,诠释了一篇优秀作品需要具备的要素,包括立意的深刻性、内容的丰富性、语言的流畅性等,让在场的会员们对文学创作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随后,获奖作者们依次上台分享自己的创作心得。会长李焕有教授分享了一等奖作品《行走的佛》的创作灵感,源于今年春天学会对孟津万佛山、柴河社区的采风。用《文心雕龙》的理论“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分享了作品构思的匠心所在,把“佛”的涵义与“行”的真谛有机融合,把万佛山的佛像以及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孟津的历史文化与现代社会的蓬勃生机,恰到好处地进行表达。
会员张文艳则讲述了《黄河岸边风光好》的创作经历。她在孟津工作多年,多次深入黄河岸边,亲身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气息,收集了大量的素材,最终用生动的笔触描绘出黄河岸边的美好景象,展现了孟津在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一篇以情动人的佳作。
徐礼军、岳令团等获奖会员也分别结合自己的作品,分享了创作过程中的选材思考、主题确定,以及如何深入挖掘孟津地域文化和社会发展内涵等宝贵经验。主持人韦忠民与徐礼军,以现场访谈的形式,畅谈散文创作的心得,更是活跃了气氛,升华了主题。
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气氛热烈起来。会员们就创作中的问题、对获奖作品的看法等展开了积极的交流讨论。大家都认为,这样的作品分享活动,内容丰富、生动有趣。不仅知文学之然,还明白其所以然。让会员们受益匪浅。文物管护员张永军、“会唱歌的企业家”耿定安、警界秀才马立等,都激情满满地表达了对这种分享方式的赞赏和自己的体会,赢得了阵阵掌声。
洛阳市写作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洛阳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学院院长雷海栋也谈了高校人文教育与写作学会融合发展的构想。尝试拓宽大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途径,发挥写作学会优秀作家的影响力,为大学生教育增添更加丰富的内容。
分享会上,学会还对下一步的活动安排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学会将组织更多采风活动、文学讲座和交流分享会,为会员们提供更多学习和交流的机会,不断提升大家的创作水平。(尚留永 文/图 马 骏 高 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