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墨映初心 实干暖泰安——从张庆明同志与友朋赠礼看为民担当的温度
编者按:
一首贺诗道尽半生实干,一幅墨宝镌刻为民初心。当李新女士的诗句“一生为民办实事,两肩道义记心间”遇见王绪润先生的铁画银钩,二者不仅是友朋间对张庆明同志的深情礼赞,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一位老干部、老政协人扎根泰安的奋斗长卷。
从三尺讲台点燃教育火种,到体操赛场铸就“全国体操之乡”荣光;从政协舞台上598家企业的调研足迹、286.3亿招商资金的奔波身影,到退休后19万字著作的笔耕不辍、360篇文章的民生温度——张庆明同志的每一步,都与泰安的烟火气同频,与老百姓的急难愁盼共振。而诗中的“打马驰骋”与墨里的“道义担当”,恰是他“变的是岗位,不变的是初心”的最佳注脚。
这份诗墨相和的感动,不止于个人的坚守,更折射出泰安这片土地上代代相传的实干基因:从推动产业转型的参与者,到俯身听民声的管理者,再到默默奉献的普通人,正是无数“张庆明们”的初心汇聚,让泰安的断头路变通途、老社区焕新颜、民生事有回音。
翻开这篇文字,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一个人的奋斗史,更是一座城的成长记,一种精神的接力赛。愿这份“为民初心”能激励更多人,在时代的赛道上,续写属于泰安的温暖与辉煌。
诗墨映初心 实干暖泰安——从张庆明同志与友朋赠礼看为民担当的温度
张范义
一纸贺诗饱含敬意,满卷书法镌刻深情。李新女士的生日祝福诗与王绪润先生的书法作品,不仅是友朋间的真挚情谊表达,更以文艺之笔,勾勒出张庆明同志“一生为民、两肩道义”的人生底色。结合其从讲台到政协、退休仍奉献的经历,这份诗墨馈赠,既是对他个人奋斗的礼赞,更是对泰安实干精神的生动诠释。
一、诗言志:贺诗里的民生足迹,是他用半生书写的实干答卷
李新女士笔下“一生为民办实事”,并非文学修饰,而是张庆明同志扎根泰安、深耕民生的真实写照,每一句诗都对应着他脚踏实地的奋斗轨迹。
“一生为民办实事”:在教育与体育中播撒希望。初为教师时,他见证孩子“想读书”的渴望,推动新泰教育“四制改革”,让当地高考成绩连续五年稳居泰安第一,乡下学校添新操场、新桌椅,孩子的笑声成为最动人的“民生答卷”;
分管体育期间,他心系体操少年成长,牵头修场馆、配教练、争经费,为“想拼”的孩子筑牢“能拼”的根基。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泰安健儿累计捧回28枚金牌,新泰籍运动员更斩获401枚省以上奖牌,“全国体操之乡”的招牌,在无数汗水的浇灌下愈发闪亮。
“打马驰骋千里远”:在政协岗位上践行使命。2001年任泰安市政协副主席后,他给自己立规“没踩基层土,不乱发声;没听百姓言,不瞎建言”。40天连轴转奔赴多地招商,为泰安引入286.3亿项目资金,让“蒙牛乳业”“大润发超市”等企业落地;跑遍598家企业,将车间难题、工人期盼记满12本调研笔记,最终推动擂鼓石大街断头路打通、老楼装电梯、政务大数据平台建设等30多件民生实事落地,让“建言”变成百姓看得见的变化。
“六十几载风雨后,山河多彩更惊艳”:退休后仍续为民情。2024年退休后,他耗时两月、七易其稿,完成19万字的《风雨同舟四十载》,记录泰安发展与民生变迁;一年写下360多篇文章,深入社区、乡村,将网格员、乡村教师、村医的故事写进文字,用笔传递民生温度;参加30多次公益活动,用政协工作经验帮社区解难题,让“离岗”不“离责”。
二、墨寄情:书法里的道义担当,是他刻进骨子里的精神底色
王绪润先生书写的“两肩道义”,铁画银钩间尽显力量,这四字恰是张庆明同志跨越岗位、始终坚守的精神内核。
在岗时:以“道义”扛责,怕负百姓期盼。无论是任副镇长、副市长,还是政协副主席,他始终以“怕愧对百姓”为敬畏。在工商联工作时,为私企老板发声、替打工妹维权,让“政协不是清谈馆,而是实干台”的理念落地;牵头100多次省市调研,提交180多件提案,每一条建议都“沾泥土、带体温”——在果蔬大棚听农户“盼果子卖好价”,在社区凉亭听老人“愁爬楼看病难”,把百姓诉求变成党委政府的政策,让“道义”体现在每一件民生小事里。
退休后:以“道义”续力,怕丢为民初心。他书房的灯常亮到后半夜,不是为个人名利,而是想“把泰安老故事记下来,让后辈知来路”;编《风雨同舟 共铸辉煌》《改革开放四十年亲历记》,策划《唱响中国·光彩泰山》演出,为泰安文脉传承发力;写《向新向绿间的泰山答卷》《用心用情,政务热线暖人心》等文章,点赞泰安干部“壮士断腕推转型”“俯听民声解难题”,用文字传递城市发展的正能量,让“道义”成为退休生活的“主旋律”。
三、诗墨相和:一份馈赠背后,是泰安人共有的初心与担当
张庆明同志在《致谢书》中感慨“谢二位一片冰心”,这份“冰心”不仅是个人情谊,更折射出泰安人代代相传的“为民”共识与“实干”精神,形成城市发展的强大合力。
诗墨赠礼:是知己对“初心”的读懂与认同。李新女士懂他“为民”的执着,才写出“庆功从未存心意”,道尽他不慕名利、只重实干的境界;王绪润先生懂他“道义”的重量,才以书法定格“两肩道义记心间”,刻下他跨越岁月不变的担当。这份懂,让诗墨超越了普通赠礼,成为对“为民初心”的共同致敬。
精神共鸣:是泰安奋斗者的群像缩影。张庆明同志的故事,并非个例。杨洪涛书记“壮士断腕”推产业转型,李兰祥市长勤接政务热线听民声,马广峰副书记“马上就办”解民生难题,武林中主席把“协商”写进百姓心坎里——无数泰安人如他一般,以“一生为民”的初心、“两肩道义”的担当,推动城市断头路通了、产业绿了、文脉活了、百姓笑了。诗墨里的赞美,实则是对所有泰安奋斗者的礼赞。
从贺诗里的民生足迹,到书法中的道义担当,再到诗墨相和的精神共鸣,张庆明同志与友朋的这份互动,不仅是个人人生的温暖注脚,更成为泰安“实干为民”精神的生动切片。正如诗中所言“明月朗朗乾坤转”,只要每一个人都秉持初心、坚守道义,泰安的明天必将如“山河多彩更惊艳”,为民的初心也必将在岁月流转中,永远闪耀光芒。
李新
一生为民办实事,两肩道义记心间。
举笔挥毫忆往昔,打马驰骋千里远。
六十几载风雨后,山河多彩更惊艳。
庆功从未存心意,明月朗朗乾坤转。
张范义,国家一级书法师,墨语文化工作室创始人,身兼大汶口文化研究院联席院长、浙江平阳大公书画院副院长、山东童鑫书画院名誉院长等职。其书法作品融合帖学流美与碑学壮大,独创“鸿福齐天”获国家专利,《稳如泰山》《万树梅花一潭水,四时烟雨半山云》等四幅作品被中央文史馆永久收藏。画作以“画鸡”“画鱼”见长,师从冯增木笔下鱼灵动鲜活,《六顺图》等作品广受好评 。
作为泰安中华爱心书画研究院泰山分院院长,他常年带队开展文化扶贫,如送春联下乡、书画助学等活动,累计创作千余幅作品捐赠基层。其艺术足迹遍布新加坡、美国等多国,作品被国际友人收藏,同时积极推动泰山文化与现代艺术融合,在墨语文化工作室发起多场学术交流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