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征文227
我和
——回忆进厂初期 二 、三事
张福涛
好像有一种无形的力量在牵动着我们,每隔一段时间,总会约上几个好友聚上一聚,我们都是当年用同一辆卡车拉进山沟参加三线建设的同学发小。在我们每次相聚的时候,除了漫无边际的闲谈,还有就是对岁月无情、转瞬即逝的感叹。很多时候,更加感觉有一种思念从心底油然而生。随着思念不断地延伸,就会有一种触动心灵之痒的情节,在胸中涌动,那就是让我终生不能忘怀的军工生涯。
时间回到1970年9月,有那么一群十五、六岁的半大孩子,在初中即将毕业之前,为了心中的理想,为了响应祖国“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召唤,毅然告别父母,踏上了祖国国防建设的征程。
当时正值仲秋时节,离中秋节还有七天时间。这天一大早,在县招待所的大门外,有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停在街道上,后面拖着拖斗。
35名男女青年在家长的陪伴下,按通知要求来到大卡车的旁边。人到齐了,他们把行李放进拖斗里,纷纷爬到了车厢上。他们的眼里噙满了泪花,分别之痛溢于言表。然而,在他们的心底,还有着一种难以掩饰的激动。大卡车开动了,他们挥手与家人们告别,一种马上要成为“好人好马”的冲动,让他们不顾一切地离开了家乡。
当杂乱的声音已渐渐远去、挥手的身影也越来越模糊时,一切都慢慢地消失在雨雾中。车厢里已经没有了喧哗的声音,只有卡车的发动机在霏霏细雨中轰鸣,大卡车在砂土铺就的公路上,努力地奔向既定的目的地。
雨停了,开阔的平原却不见了,继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沟壑丘陵、越来越险峻的高大山峰。
在雨后的秋天里,层层叠叠的山峦很是好看,它们被蒙蒙薄雾笼罩着,时隐时现。近处的半山腰上,大片的白云悠闲地随风飘荡着,有心无意地抚摸着满山遍野的果树,你刚抚罢它又来。好一幅美丽的画卷,让我们仿佛置身于蓬莱仙境,让人心醉,使人癫狂。顷刻之间,我们忘却了离开家人离开家乡的惆怅心情,情不自禁地欢呼起来。突然,有人趁着兴头,大声唱起了毛主席语录歌,那嗓音吼得就像黄河在咆哮。大伙儿也不约而同的加入进来,让“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雄壮旋律,在山野之间久久地回荡着。
谁也没有感觉到,时间已是下午了。大卡车仍旧在除了上坡就是下坡和七拐十八弯的深山老林里、不急不躁地向前溜达着。
终于,大卡车带着我们悄悄地来到了沂蒙山的腹地----鲁山脚下。这里隐藏着一个把车间建在山洞里的神秘工厂:国营976厂,对外宣称山东第一机械修配厂。工厂于1964年勘察筹建,陆续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人才。有工程师、技术员和富有经验的老工人,还有技校分配的毕业生,他们都是响应国家号召,从四面八方来到了这里。
一、学徒
我的学徒生涯正式开始了,一切是那么的神秘又陌生,所有的事情都充满了新鲜感和吸引力。我干的工种是铣工,机床是k62型的双立轴靠模铣,在机床加工中属于重体力工种。在厂里,我们的工种有一个超凡脱俗的雅称,叫“推小车的”。它源自于操作工人两手分别握着两个摇把,就像推着一辆沉重的独轮车。由此可见,我们的工作,要比别的工种更累,需要付出的体力更多。虽然工作很累,却也让我们赚到了不小的“便宜”,那就是给我们的粮食定量,除了锻工最高以外,其次就属我们了。这也让我在长身体的关键期,得到了充足的营养保障。现在回想起来,我还真应该感谢这能把人累个半死的靠模铣。
二、师傅
记得我是在下车间后才给家中写的第一封信,在信中我向父母提到了师傅,当时我把师傅的傅写成了“父”,父母在给我的回信中问道:“你的师傅多大岁数了”?我知道父母此问的缘由何在,我也知道师傅的年龄不足以称“父”。但是,从我阅读过的书籍中,对此就有过描述:拜师学艺,师即为父。而中国更有一句老话叫做:“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因此,把师傅称为师父是有出处和有据可查的。在今后的岁月中,师傅真正担负起了父辈般的责任,始终把我当成自己的子侄一样加以关心和呵护,这种深厚的感情,让我终身难以忘怀。
三、关爱
1971年的一天,我正在岗位上工作,突然感到左胸部针扎般的疼痛,在同班工友的搀扶下来到医务室,经X光检查后,医生诊断为左肺发炎。取完药后,医生给我开了病假条,让我休息治疗。
回到马场的集体宿舍,屋里只有我一个人,其他人都在各自的生产岗位上。我蜷缩在床上,左侧的胸痛让我不敢翻身,不能乱动,只能无奈地用眼睛紧紧地盯住透进幽暗光线的窗口。静谧、昏暗、空旷、疼痛加上思念,我这个十六岁的病号,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肉体上的折磨和心灵上的煎熬。
正当我心绪烦乱、胡思乱想之际,宿舍的门被打开了,阳光随着师傅的脚步闪了进来,宿舍刹那间明亮了很多。顷刻之间,一种无以言表的感动迅速涌进我的心房,串串泪珠止不住地往下滑落,万般委屈和无奈瞬间宣泄了出来。师傅在得到我生病的消息后,立刻赶了过来。他的到来,给我带来了如同父辈般的关怀和爱护,我纷乱的心情立刻得到了安慰,对父母的思念也减轻了许多。
随后的几天里,师傅不顾被传染的风险,每天都抽出时间给我打饭菜、打开水、喂药,忙前忙后,嘘寒问暖,尽心尽力地忙活着。在师傅的悉心照料下,我的身体很快康复了,重新又回到了生产第一线。
四、成长
光阴如梭,时间像安上了翅膀,两年的学徒期转眼即逝,我出徒了,刚好也满了17岁,并且个头也长得像师傅那般高大了。两年来,我在师傅的精心指导下,已经成长为真正意义上的工人、一名合格的军工战士。我的一切努力,都在辛勤的付出中有了收获,我突然感觉,自己好像在一夜之间长大了。同时,师傅也在为我的成长感到欣慰和自豪。
在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天气很好,晴空万里,风和日丽。师傅让我同他一起到工厂所在地的公社驻地游玩。午饭时分,师傅把我带到了唯一的供销社饭店,找了一个空桌子坐了下来。点了四碟菜,要了一瓶白酒,这是两年来我第一次看到师傅想喝酒。因为师傅的妻儿老小都在农村,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师傅的日常生活非常节俭,从不乱花钱,节省下来的钱都要寄回家里补贴家用。
趁着菜未上桌,我环顾了一下四周,这个饭店不大,是个两进院,房屋是用就地取材的石块石板垒起来的。大约有十几张小桌子,桌前坐满了来自一厂和二厂的工人,其中还有我认识的几对师徒。菜上来了,师傅往两个杯中斟满了酒。这时我才意识到,师傅这是让我也喝酒,可我长这么大从来也没喝过。我到底要不要喝呢?正在我还没想明白的时候,就听见师傅笑容满面的开口道:“来,你现在出师了,咱师徒俩喝一杯庆祝庆祝”。我看着师傅诚恳的目光,一时不知所措,心里有点慌乱,不假思索的回了师傅一句:“师傅,我不会喝酒”。在平时,师傅知道我年龄小是滴酒不沾的,但他也没想到我会拒绝,气氛一下子尴尬起来。由于我对处理这种情况缺乏经验,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才好,只得将头深深的低了下去。还是师傅老到,几句宽慰的话就将尴尬局面化解了。
饭后,师傅去结了账,这顿饭花了十多块钱。这在当时可是他近半个月的工资,在农村能用上好几个月呢。师傅为了给我庆贺,花了这么多钱,我很是过意不去。现在回想起来,总感到心中还是满满的歉意和愧疚,几十年来隐在心中,一直挥之不去。
回想往事,历历在目,桩桩件件犹在眼前。我从师傅身上不仅学到了技术,还学到了高尚的情怀和不计得失、无私奉献的精神。如今,我们已远离了那个年代,但我们不能忘记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不能忘记几代三线人的默默奉献,更不能忘记军工战士用青春、用热血、用生命谱写的举世震惊的壮丽诗篇。为此,我们要坚定不移的把军工战士共同铸就的、永不磨灭的军工精神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在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一群这样的人。
2025、9、1
作者简介:
张福涛 1955年生 1970年参加工作
976厂101车间
1976年参军 中共党员 退伍军人
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大专文凭
国营小型企业(后改制)副总经理
助理经济师
关于“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2025年是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为了宣传“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弘扬三线建设者为了国家安全默默无闻数十年如一日,在深山密林、大漠荒烟进行国防科研、生产的峥嵘岁月,铭记历史,弘扬党的优良传统,特举办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三线建设启动60周年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
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
承办单位:
山东福寿园发展有限公司
山东人文纪念公园(山东红光化工厂原址,军工代号:5805)
成立由主办、承办单位领导参加的组委会,聘请有社会影响力的知名作家、专家为顾问。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散文、纪实文学、报告文学、诗歌四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新诗100行以内。
本次活动同步征集反映时代变迁、承载历史记忆的老物件(如照片、书信、工具、日用品、票证等)。这些物件将作为时代背景的重要素材与征文作品共同呈现。
四、稿件要求
为深入挖掘三线建设的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征文内容应为中国三线建设故事;对三线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对三线建设者的赞美和歌颂;对三线建设历史的研究和思考,对山东红光化工厂的历史建设故事。
来稿需注明“中国三线建设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资格;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五、征稿和征物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5年6月21日起至2025年9月30日
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宋先生13325115197(微信同号) 1025924131@qq.com
老物件收集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杨先生 15662725195(微信同号) shandongqh@fsygroup.com,
快递收件地址(可到付)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龙泉官庄村南山东福寿园,收件人:杨老师 15662725195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经初审符合征文要求的作品,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开设专栏发表。
征稿结束,将组织由专家、学者、教授、编辑等组成的评委会,评选出优秀作品(组委会、评委会人员作品不参加评奖)。
一等奖1名,奖金各1000元,证书;
二等奖5名,奖金各500元,证书;
三等奖10名,奖金各200元,证书;
优秀奖若干名,证书。
另设人气奖5名(按阅读量、点赞、留言等权重),奖金各500元,证书;
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获奖作品择优向《中国企业档案》等其他纸媒报刊推荐发表。
七、颁奖
评奖结束,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馆举行隆重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八、其他
征文将在山东省老战士纪念广场举行启动仪式,启动后征文活动期间,将由组委会组织作家、诗人等山东老战士纪念广场、小三线红光化工厂原址等进行采风活动。
2025年6月21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