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九十年代初岁月流转
我们毕业回到了家园
小县城里只有两条街
楼房破旧还低矮难看
局促和彷徨把理想和希望
在苦涩的青春里长成了荒原
1994年,喜鹊落在设计院
单身宿舍里的大红囍字
宣告我们从此相依相伴
你的粉笔灰飘在中学讲台
我低着头沉浸于设计图板
卡拉OK、磁带和图书馆
是小小的县城里
我们最初对未来的期盼
女儿出生方觉幸福满满
牙牙学语、蹒跚学步
无邪的笑声飞出了窗帘
因双方父母均没有条件
由门岗室大爷托管照看
从小诊所灌肠、打针的夜半
到办公室摊开着图纸的白天
每一步成长都带着苦辣酸甜
十年的光阴就这样静静铺展
二
2004年,我调到了建设局
纯粹的建筑师生涯
只有怀念,无法留恋
张海艺术馆布展的灯光
在涂抹着最后的釉彩
高工顺利通过了评审
一级建造师也一举过关
你也晋升为高级教师
生活似乎微光初现
那些久违的笑脸
在暗夜里憧憬着明天
我为微薄生计努力打拼
你为女儿学业寝食难安
县城是那样无奈和平淡
酒场和牌桌也偶尔消遣
老家的琐事总时时麻烦
吵闹便成了过不去的坎
只要一方稍有和缓
争执立马烟消云散
刚才还雷鸣电闪
转眼就彩虹晴天
并肩下楼漫步休闲
院中老人总是笑谈:
“这俩人啊,可真没脸儿!”
老房子换成了上海花园
我们还带孩子去了西安
全家人感到久别的温暖
纵然按揭,月月还款
生活的滋味绵长又甘甜
每逢小假期,周六或周天
我们骑着两部单车
不是上山就是下滩
县城周边的山水坡岭
见证了我们的春夏秋冬
记载着我们的流连忘返
女儿曾笑着说:
“恁俩真活成了神仙!”
伊滨建设铺开画卷
推土机欢唱着早安
女儿上高中去到了武汉
日子在高铁轮轨上
和着枫叶校园的歌声盘桓
三
2014年,伊滨的塔吊
如春笋般刺破了云端
明日新城在汗水中显现
“五加二”“白加黑”
把我的青丝染成了霜斑
把我的明眸熬成了晦暗
八年的伊滨岁月
不算长也不算短
我参与制定了拆迁安置政策
参与规划了伊滨新城的未来
参加了安置小区设计和建设
提出了道路和小区新名文案
夙兴夜不寐,呕心且沥胆
都说拆迁难,建设更艰难
前面黑洞洞,摸着石头干
全靠一孤勇,资金无从谈
千头万绪事,皆是开新篇
宵衣也旰食,人在鏊中煎
这些“滚石上山”的历练
使我跋涉了很多关山
眼界和心胸也随之拓宽
我从一名单纯的建筑师
脱胎换骨,真正成长为
伊滨区建设的技术把关
你也调进了伊滨教体局
最初的不适疯涨成焦虑
俩月间两位老父亲突然长眠
内疚和悔恨撕裂了心肝
女儿出外求学多年
其中的酸甜苦辣,滋味咸淡
不只是经济上的无以为继
更无法释怀的是异国的艰难
指责熬成了家常便饭
一切都在岁月中沉淀
伊水苑有了我们的新家
伴着女儿的微信视频
伊滨的灯火终于璀璨
——十年的风雨,吹打着心帆
不知不觉中
我们婚姻的羁绊
超出了柴米油盐
摆脱了家长里短
记得那年看《半生缘》
黎明和吴倩莲主演的电影版
我们似乎都很矫情,剧还没完
不自觉的泪水弥漫了双眼
从何时起,你开始萦记公婆
每次买回蔬菜药品、鞋帽衣衫
总让母亲跟街坊邻居们“炫”
姊妹们的家事也总爱和你商量
遇到困难,你帮忙无悔无怨
夫妻双方互相成就
一时传为朋友间的美谈
历经了许多无言的磨难
我在地产行业开启新篇
心态更成熟,步履更稳健
宽容待同志,勇于挑重担
不管风吹浪打、急重难险
牢记使命,我以忠诚荐心田
你在单位也成了“老大姐”
工作上驾轻就熟,从不挑拣
大家都乐意向你倾诉排遣
你总尽己所能,解惑帮难
还经常赠与陌生人温暖
从不求回报,过后不牵连
政协委员,履职多年
热心公益,献策建言
严以律己,待人以宽
常当红娘,穿针引线
你努力想活成一束光
像蜡烛一样,点亮周边
四
倏忽间已到了2024年
我们的婚姻也走过了三十年
三十年,一眨眼
世事变了又变
我们老夫老妻
也慢慢变了心态和容颜
孩子已经长大
老母还算康健
你的手指略显僵硬
你的睡眠不再香甜
新婚时的一颦一笑
总还在记忆里打转
三十年,一瞬间
我们的生活经历
都成了过眼云烟
那些设计方案
那些技术攻关
那些身边消失的人和事
那些无妄的怨恨和龃龉
都在不经意间逐渐暗淡
三十年,回味甘
小圈子应酬常起争辩
总为谁开车谁喝酒
你面红耳赤令人难堪
还常夺杯护驾不欢而散
但过后大家都不计较
你的热心肠、直心眼
不爱显摆,怕讨人嫌
——朋友们内心称赞
三十年,梦一般
那些无法实现的理想
不再苛求生活的圆满
那些怨恨交加的指责
那些不小心造成的伤害
那些和岁月抗争的坚持
那些相互搀扶的日子
那些患难与共的真情
都在睡梦中一一浮现
就像风雨过后的彩虹
——虽然短暂,历久弥坚
三十年,挥手间
图纸即将泛黄
粉笔灰也在飘远
那些浪荡和不羁
那些荒费了的青春
那些对你的无视和平静
都已不在岁月中显现
只有我们身后的灯光
和餐桌上的温暖
——历历,依然
三十年,已无怨
过好我们的下半生吧
你做饭我便洗碗刷盘
你歇息我把灯光调暗
你想种菜我便去浇水挑担
你要旅行我就陪你看河山
责任和义务,不用再去挂牵
一切都会按部就班
相信吧,未来之路已在
岁月的脚下,徐徐铺展
作者:吉向鸿,洛阳偃师(伊滨)人,郑州大学建筑学本科,高级工程师,河南中成集团总工程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洛阳市写作学会副会长、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洛阳市作家协会会员、洛阳诗词协会会员、伊滨区作家协会理事。爱山水,爱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