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杯”抗战胜利暨商河解放80周年征文317
我的父亲,徂徕山起义的一个兵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而作
朱和顺
抗日战争胜利80年了,想写点东西,从何入手呢?忽然忆起年青时,大约十七八岁的时候吧,院里的人动不动就说父亲是徂徕山起义的老英雄,那时不太明白是咋回事,后来便向父亲问起这事,父亲便给我讲述了徂徕山起义的一些情形,记得那时我还做了一些记录。那记录在哪里来?便去故纸堆里翻,不想,还真翻了出来。这一晃又是几十年了,那纸己显得发黄,有些破旧了,字迹也略显暗淡,不管怎么说,还能看得清,便迫不及待地拿来匆匆一读。所记不多,就两三张纸,这一读不打紧,原来之后所学所看历史书上的那些关于抗日战争关于徂徕山起义的那些事,父亲当年所说居然与之相差无几,要知道父亲当年说那些事时,一来年代久远有些事情已记忆模糊不清,二来父亲文化水平也不高,徂徕山起义时不过是一个来自乡间的大字识不了几个的贫家子弟,三来彼时我对那些历史也不甚清楚,只是听着父亲口述,揣其意而记,所以许多地方还是有些出入的,不过还好,现在有了百度,史实资料都好查得很,对着我对父亲口述所做得记录,有不明不对的,一查百度便立即有了答案,当然有些具体细节百度也查不到,那就只好存疑了。
好了,下面我就按着父亲的口述记录,对应百度所查把徂徕山起义的那段历史,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做一个描述吧。
父亲说要说徂徕山起义得先说西安事变。
红军长征到达延安后,和高岗、刘志丹接上了头。那时张学良被调到西安被迫无奈和红军打仗,红军在阵地上就唱“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后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扣住了蒋介石,汪精卫要派飞机轰炸张学良,其实是想炸死蒋介石,但宋美龄、陈诚没让。周恩来去谈判,张杨及红军高级将领一致主张杀蒋,毛主席没有同意,最后蒋介石被迫同意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第八路军,换军装时,看着青天白日帽,同志们都伤心地流了眼泪,不愿摘下红军帽,朱德亲自带头换装,毛主席解释说,同志们,我们一定要好好保留红军帽。
看这一段描述,除了要炸西安的人不是汪精卫外,与正史记录基本吻合,还多了一些细节,如红军对东北军在阵地上唱“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换装时红军战士的不情愿,朱德和毛主席的应对等,都很生动,以前也未见过此类记载。
关于徂徕山起义。
父亲说,其实在卢沟桥事变之前,延安就已派廖荣标、孙曹林、杨国夫、洪涛、黎玉等人来山东发展抗日根据地,1937年12月,党组织发出通知,要求党员带头参加徂徕山抗日武装起义,父亲是在当年9月入的党,当然就去了徂徕山。父亲说记得那时由黎玉带着工作队,到各地去宣传抗日道理,有些老百姓听信谣言暗里传说,共产党是共产共妻别相信他们,工作队就解释说我们是抗日队伍,是来打鬼子的,还编了歌谣,其中有几句是这样说的:
“鬼子占了咱们县,百姓逃在南北山,爱过分子起连天。地痞流氓王八蛋,一心一意当汉奸,又要税来又要捐,都给日本官。”
1938年1月宣布起义,头一天,到了6个人,第二天到了60多人,拿的武器大都是大刀片、枪头子,有两支土炮。担心百姓不理解,上面决定先不要求群众捐粮捐物,都是个人带上吃穿用,住于徂徕山光华寺,那时也有人编了歌谣记说这段历史:
“早晨起来把队编,同志到了六十三,吃的地瓜小米饭,肚子饥困口里干,还个个不埋怨。”
参加起义后第一天,去大官庄筹粮,未筹到,歌谣中又加了一句:“关了寨门不打言,村长王八蛋。”
第二天,就打了一仗,队伍埋伏在一个村庄,有大路通过那个村庄,很快就看见鬼子黄压压地来了,头里是两个马车,等着鬼子进了庄,先放起了两个土炮,鬼子当时一下子就吓蒙了,纷纷逃跑。这一仗,我们被打死了一个同志,事后,按照烈士待遇,好好地进行了埋葬。当天夜里又去村里摸了鬼子一个岗楼,缴获了一支枪,三四颗手榴弹。十几天后,队伍发展到了300多人,被编作山东抗日四支队,支队长洪涛,政委黎玉,其他的领导人还有周赤萍,杨国夫、廖荣标、赵杰、程书瑞,下头编了三个支队,后来,杨国夫、廖荣标去了三支队,再后延安又派来了罗荣桓。
38年4月份,在沂水东淄店打了汉奸沈鸿烈和秦起龙。王建安带领一路,廖荣标、杨国夫带领一路,开始打得不顺,吃了几回败仗,之后进入反攻,转败为胜,最后,消灭了秦起龙的那些汉奸队伍。
抗战时期,山东党校校长是穆林。
1938年5、6月份间,杂牌汉奸翟路建、翟超等,制造了台河惨案,利用我方讲统一战线,搞欺骗,在沙河一带发起突然袭击,我方人员不备,又无处可躲,死伤很多。
1938年8、9月间,部队南下到了藤县,遭到敌人伏击,三个团剩下两个团,还损失了两门迫击炮,我也挂了彩。
1942年是抗日最苦的一年,日本鬼子搞铁壁合围,受不住的人不少,许多人投了敌。我们化整为零,和敌人打游击,一个冬天没有棉衣穿,吃的是豆叶、芝麻叶、花生皮…
记录到这里戛然止住,估计是当时有事中断,后来也没再提起,所记也就放在那一直没动,直到今天翻出来也就成了这样一幅零碎不齐的东西了。
今天看来,关于徂徕山起义的这段描述,经与相关史实资料记载对比,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经过大略相符,但细节上有较大出入,特别是“早晨起来把队编,同志到了六十三”一句,明明是说起义最初的人数只有63人,而父亲应该是其中的一个,我也一直认为并且给他人讲徂徕山起义最初或者说第一天就是63人,可是据史料记载徂徕山起义最初是160多人,而网上查到的一个较为详细的参加人员名单中也没有提到父亲的名字,这也让我一直迷惑不解。
不过,家里还有父亲早年存下的一些有关他当年部队生涯的表格材料等,记录了父亲参加徂徕山起义前后的一些个人情况,结合这些材料和前面的讲述以及史料的记载和百度所查,对父亲参加徂徕山起义前后的经历我做了一个如下的补充性描述。
父亲名叫朱茂礼,是莱芜圣井村人,出生于民国初年,家里应该很贫穷,因为直到他参加徂徕山起义前一直还没有成家,少年时还经常随母出门要饭。抗日战争前夕,父亲年龄在二十来岁上,其时应该是已经父母双亡,他没有地,只有父母留下的几间房,靠给地主佣工为生,当属于贫雇农之列,或许正因为如此,当地的早期党组织在37年的9月份就已经把他发展为一个农民党员了,据后来我回老家时家里的亲友说,那时父亲就经常和当地的那些党员们在附近山上的一个叫和尚洞的山洞里秘密聚会活动。我还特意去看过那个洞,那洞在山半腰,深约有几间屋子大,足够容下十数人活动,后来才知道,那和尚洞其实就是当时的莱芜县委的秘密活动地点。
徂徕山起义的史料里说,参加起义的人员成份有平津流亡学生,当地的早期党员和职员工人,还有青年农民,父亲就应该属于青年农民这个系列里的了,当然他也是个党员,响应党的号召去参加徂徕山起义自是理所当然的事了。顺便捎带一句,其实参加徂徕山起义的还有几个国民党军的溃兵,应该是韩复榘的部下,被当时的共产党给说服也参与了起义。
据父亲所留材料看,父亲在抗战时期曾在山东抗大分校受训,父亲所讲述的西安事变和徂徕山起义的大略情形应该是在抗大分校受训时所知。但他毕竟文化程度低,认不了多少字,虽然后来在华野随校又受过训,解放后抗美援朝归来转业前也上过几天转干速成中学,但也仅仅是能粗略地看看报纸文件而已,我记得我年青时家里就订着《大众日报》,抽屉里有《华东通讯》等文件,父亲留下的一些笔记本之类大多都是空的,只有一本《抗美援朝纪念手册》里歪歪扭扭地用繁体写着几行有关公务的文字,如此说来他所说会出现描述不清记忆有误等情形,其所讲内容出现一些舛误应是在所难免。
关于人物姓名等。
廖龙彪,应为廖容标,他没有参加徂徕山起义,但他组织了另一场起义,并于洪涛去世后来到四支队接任队长。
孙曹林,应为孙陶林,属于平津流亡学生这个系列,徂徕山起义誓师大会的主持人。
程书瑞,这个名字对不上号,起义人员中姓程的好几个,有一个叫程绪润的,发音相近,或者就是就是他也不敢确定。
穆林,他不是彼时山东党校的校长,而是鲁南区党委党校主仼,这个党校又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分校,父亲曾在此受训。所称山东党校校长,或是父亲记忆有误理解有误,或是我的记录有误。
关于起义人数地点时间等。
徂徕山起义的宣布时间是1938年1月1号,地点是徂徕山大寺。参加起义的人员应该是前前后后按成份按区域分期分批到达,在大寺参加起义誓师大会时的人应该是160多人,父亲不在其列,但他应该是响应徂徕山武装起义的莱芜区人员的这个序列,到的时候稍晚,地点也已移到光华寺。歌谣里所谓“早晨起来把队编,同志到了六十三”,应该是莱芜这个区域里在莱芜的集合地点的编队人数,这个与网上所查资料也大体相符了。
关于父亲在徂徕山起义人员名单里的缺失问题。
我想大概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彼时战斗编队序列变化频繁,记录不完整,或散佚。二是莱芜区出来的60多人,互相也多不相识,虽然同村出来的人也有不少,但一来其中很多人都已牺牲,二来虽相识也未必互知大名,如此,在后来的回忆资料里有所缺失也难免,我估计这种情况不独父亲一人。
关于两段歌谣在相关资料里的缺失问题。
歌谣应是有点文化水的人即时所编,传播时间短传播范围小,尤其“早晨起来把队编,同志到了六十三”一段,明显就是说的莱芜区那边集合的情形,知道的人极其有限。至于“鬼子占了咱的县”一段,情况同上,或者本就是一人所编或同属一个歌谣,知道的人本就不多,记住的人就更少,况很多人后来都已牺牲,这歌谣也就无人提起,但歌谣应该确有,不然父亲不会记得那么清晰。
其实,我一直想去辛泰一趟,因为我以为关于徂徕山起义的相关史料,辛泰有关党史的记载里,应该会详尽一些。可惜一直也没去,到是为了写这篇东西查百度始知,原来徂徕山下的泰安市岱岳区的房村镇磨山峪村就建有徂徕山起义纪念馆,这消息令我很兴奋,我想我一定要去那里一趟,在那里或许能查到我父亲的名字和父亲提到的两段歌谣,即使查不到,我把这些信息提供给他们,也算是对徂徕山起义史料的一个补充吧。
徂徕山起义以后,直到抗战胜利,父亲一直在山东的抗日战场上,他作战勇敢,曾两次被评为战斗模范,四次负伤,被评定为三级革命伤残军人,职务也从战士而班长排长一直做到连长,对于一个山沟里走出来的大字不识几个的穷苦百姓,这真的已经很厉害了,要知道,那时候很多起义领导人也和我父亲年龄相仿,但他们或者有文化或者参加革命时间更早。关于父亲的负伤致残,我清楚得记得父亲右腿腿弯处有一个袋状伤疤,父亲说那里面一直嵌着一个弹片。
后来父亲的部队被编入华东野战军,先为8纵后为26军,曾转战大江南北,还参加过抗美援朝,转业前已是一个营级干部。上世纪五十年代转业至山东省劳改部门,在郭店铁矿一直待到1980年离休,享受县团级待遇,1987年去世时年龄应该在73岁左右。
父亲在世时常给我说两句话,一句是“我是沙里澄金才剩下的一个”,起初我只是泛泛地理解为死里逃生的意思,你想从参加革命到离开部队,他有多少战友都牺牲了,直到后来我才知道圣井村建有一个村级烈士墓,仅圣井一村就有40多名烈士,其中牺牲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就近30人,我想内中一定有当年和我父亲一起去参加徂徕山起义的同乡,可他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已经早早地牺牲了,原来父亲说那句话是另有切肤之感的。
另一句是,“咱朱家几辈子没有活过六十的人”,是啊,岂止是朱家,旧中国的老百姓又有几个活过六十的人啊,而父亲经历了幼少时期生活的穷困青壮时期战争的艰危,而竟活到了七十多岁,这真的是托共产党的福,托社会主义的福,托新中国的福啊。
行笔至此,不禁感慨而吟:
当年神州欲陆沉 多少志士奋此身
徂徕山上一声吼 余音长振华夏春
2025.8.31
“今朝杯”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
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启事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商河县解放80周年和济南今朝酒业创办80周年。为弘扬伟大抗战精神,铭记历史,讴歌新时代,特举办“今朝杯”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
启事如下:
一、活动主题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暨庆祝商河解放80周年
二、组织单位
指导单位:济南市文联
济南市作家协会
主办单位:山东省写作学会
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商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承办单位:商河县作家协会
商河县教育体育局
商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
协办单位:山东麦德森传媒集团
济南飞鹤玻璃制品工艺制品有限公司
山东新合成包装有限公司
独家冠名:济南今朝酒业有限公司
三、征稿体裁
本次征文限诗歌、散文两种体裁。突出思想性、文学性、时代性。散文要求3000字以内,诗歌要求50行以内,古体诗和新诗均可。
四、稿件要求
所有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发现抄袭或一稿多投者,取消活动参赛资格;
来稿须注明“今朝杯征文”字样,文后注明作者200字以内简介、单位、电话等信息;
投稿一律用真实姓名,化名重复者不予评审;
散文限每人1篇,诗歌限2首。
五、征稿时间及邮箱、微信
2024年10月3日起至2025年8月31日
散文投稿联系人、电话、邮箱、微信:
王连勇13210500123(微信同手机号) shwynj431@163.com
诗歌投稿联系人、电话、微信:
廉德忠 15553168276(微信同手机号)
六、作品刊发及评奖
本次征文将为应征作品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设立专栏刊发推介,择优在其他报刊媒体推荐发表,获奖作品将有机会入选《商河文艺年鉴(2024)》。
七、奖项设置
分设成人组和学生组,其中,散文诗歌分别设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优秀奖15名,学生组另设优秀组织奖1名。获奖名单将在《都市头条·济南头条》发布。
八、颁奖
所有获奖者将在泉城济南举行隆重的颁奖典礼,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2024年10月3日







茶水分离 市树市花,扫码聆听超然楼赋
超然杯订购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
丛书号、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