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大地】5123 我的二哥叫“桃子”(散文)║赵士荣(辽宁)主播║箫雅

养息牧河的晨雾还未散尽,一个赤脚的、瘦小的身影踩着露珠,驱赶着猪群奔向草甸。这就是我童年的二哥,村里人都唤他“桃子”。这名字是奶奶起的,带着几分苦涩的期许——“逃子”,逃过饥荒逃过厄运之隐意,但却始终逃不过那个年代加诸于身的命运枷锁。

八岁的桃子本该坐在温暖的教室里咿呀读书,可父亲那顶右派的帽子,压垮了全家人的脊梁。生产队长拍板:“让他放猪吧,半拉子也能挣点工分养家。” 从此,养息牧河水畔的野草丛中,记住了这个瘦小的身影。

夏天他赶着哼哼叫的猪群,冬天挥着啪啪作响的羊鞭,像一株扎根在冻土里的野蒿劲草,倔强地生长着。记得那年腊月,离村庄很远的雪原上突然串出一个灰影。饿狼的眼睛在暮色中泛着绿光在窥视,羊群顿时炸了毛,互相拥挤着咪咪乱叫。桃子抡起羊鞭抽得山响,鞭梢在雪地上炸开一串爆竹般的脆响。狼退了,他瘫坐在雪地上才发现,脚底板早已被冰碴划出道道血痕。可当队长来查看羊群时,这个连自己名字都写不全的孩子,竟能准确地报出每只羊的胎记和他给每一只羊取的雅号,如:黑头,大角,将军,小妞等…

大草甸是他的王国。看野花在风中摆弄裙裾,听青蛙在苇丛里敲鼓,用柳条串起烤鱼的香气。端午节最是热闹,各家各户往他的小柳筐里塞满煮鸡蛋,那些温热的溏心蛋,是他一年里唯一的甜头和盼望。有次我瞧见他数鸡蛋,五个指头不够用,就用脚趾帮忙——他总说“数猪数羊要准,数鸡蛋吗……”话音未落,养息牧河的水花溅湿了他补丁摞补丁的裤脚。
“桃子不读书,长大不如猪”,放学的孩子们蹦跳着嬉笑着跑过。他蹲在河滩上搓脚掌,刺草扎出的血珠混着河水,在夕阳下像撒落的红豆。没人注意他盯着红领巾的眼神,那抹红色飘远时,他突然抓起一把泥土,在石头上歪歪扭扭画了一个学堂的轮廓。

开山炮响那年,桃子抗着撬棍进了采石场。没有人知道他从哪儿学来的土炸药配方,只见他的炮眼总是打的最准。碎石堆里渐渐攒出笔钱,终于能买一双解放鞋了——他捧着鞋摸了又摸,最后还是塞给了上学的弟弟。

八十年代,父亲落实政策恢复工作,桃子也相应回了城,并安排了正式工作。他成了酒厂的老师傅,教徒弟们看酒花时,手指在量杯上比划的弧度,竟和当年丈量羊圈围栏的动作一模一样。

如今他坐在阳台上教孙子识字,只是装腔作势罢了,他说“字认识我,我不认识他啊!”智能手机在他的手里成了烫手山芋。“这玩应比羊鞭子难使多喽!”他笑着把手机推给老伴,五个指头在“男和女”和“小桃子”几个字反复摩挲,以免出门在外时“方便”的时候走错地方。

养息牧河的水穿过了六十多年光阴,依然能听见那个赤脚少年甩出的鞭响,啪——啪——像在数算着岁月里那些躲不过的刺草,和怎么也数不够的春天。
彰武县诗词学会 赵士荣

【作者简介】
赵士荣,男,汉族,大专学历。1960年8月4日出生于辽宁彰武,中共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内蒙古通辽市书画诗词学会艺术顾问,阜新市诗词学会副会长,彰武县诗词学会会长。爱好诗词散文及书画,摄影,剪纸等艺术,作品多次发表于省内外纸质媒体及国家网络平台。曾荣获阜新市诗词学会优秀诗人、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音频总监、主播简介】
箫 雅,辽宁阜新人,小学国学教师。
诗与大地创办人,副总裁,音频总监。多家平台特约主播。
喜欢写作、朗诵。辽宁作协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阜新市、县作家协会会员,朗诵学会秘书长。多家平台的主播。诗歌散见于《文学月报》《当代新诗实力诗人》《中国风》《辽宁作家》《中国当代散文实力作家》《阜新文艺》《蒙古贞日报》《辽西风》《阜新日报》等报刊杂志。曾获得多项蒙古贞文学征文及朗诵奖项。

声明:插图 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文字 版权属原作者。音频来自主播。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栏目:
【诗与大地·蒙古贞部落】
【诗意阜新】
【阜蒙诗词·现代诗】
【诗与大地·名家有约】
【诗与大地·拓展】
【诗与大地·绝句小说】
【诗与大地·读诗心得】
【诗与大地·诗坛十三姨】
【诗与大地·渤海潮】
【诗与大地·诗情画意】
投稿请微信搜索关注“诗与大地”。
总裁总编辑:总编联系方式15841806399
微信:荆枫wu2630582695
副总裁音频总监:
微信:箫雅jia745405216
投稿请附200字以内作者简介,照片一幅。有声作品MP3格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