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周至县三育小学保送到延安抗大的丁应南、李杰、高凌云、李哲生等学生回到周至宣传抗日政策,校长庞应举在县剿匪游击队的基础上,建立西北民族抗日义勇军,三育小学师生及社会青年五百多人参加,庞应举任大队长,在河南偃师县改编为游击第六纵队,先后参加了娘子关、平型关等战役,战斗二百余次。西安易俗社根据报道,编成秦腔《血战三郎山》,在剧院和部队多次演出,造成很大影响,鼓舞了部队的战斗士气。1939年,何文鼎在周至县为26师招募周至青壮年300余名,1940年在五原大战中大部分人员战死,后又不断在周至为在内蒙战场征兵。仅民国31年(1942)4至12月,兵役科在周至征兵3406名,抗日战争中,1万余名周至青年奔赴抗日前线,千余名周至青年牺牲在抗日前线,大部分人连姓名都没有留下。随着岁月的流逝,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会一个接一个走向生命的终点。
在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为了永远铭记周至人为国断头的气节和崇高的民族脊梁历史,讲好周至故事,周至县作家协会组织了系列抗战文章,以示纪念。
凛然存浩气 忠勇留人间
——记周至武林传奇人物 魏禄杰
文/任齐斌
周至武林在上世纪是一个人才辈出、群星闪耀的时期。民间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禄杰的胳膊、三余的腿,陈家的通背、张二的软拳,庞文举的滚刀、袁老四的流星,杨东的枪、徐辅堂的七节鞭,......其中最著名就是“三秦铁胳膊”魏禄杰。
魏禄杰是周至县四屯镇下三屯村人,91载的生涯充满了传奇色彩。时至今日,人们还在述说着的他的轶事。
一、艰难学艺
1912年农历3月5日,魏禄杰出生在一个农民家庭,人虽瘦小,却天资聪颖。其父勤俭持家,生活还比较宽裕。但因其父胆小柔弱,常受人欺负。小禄杰看在眼里,暗下决心,要替父争一口气,要想不被人欺负,就必须有过人的本领。6岁那年,魏禄杰随侯家村镇清河村杨家庄杨大老汉训蒙,不管天气如何,每晚一个人步行3里多路去师傅家学拳,深夜又独自回家。8岁时拜四屯镇望城村齐遵义学习扎枪。随后拜武功普集街铁臂张八、哑柏六屯陈志新、哑柏庄头王教练、长安李万为师学艺。他一边习拳,一边读书。15岁前,他先后拜8位教练习拳,博采众长,专心苦练。为练铁砂掌,他在房屋里放了两个铁桶,里面放了多半桶小石子,每场练功,双手插进、拔出一百次。每天早晚,在门前一棵树上练手臂,到后期把这棵胸径30多公分的大树打得哗哗响,这棵树竟被他的铁胳膊打死了。
二、侠义仁勇
魏禄杰秉性耿直,村子里出了欺男霸女、强取豪夺的人,他就决不轻饶,轻者一顿暴打,重者一刀了结性命。4年里,一共除掉8名恶霸。杀掉坏人后,立即背上被子,就去县政府投案自首。县政府调查后,不久就会被保释放。师兄庞应举为了保他出狱,卖掉家里的田地,下三屯村民感动的自发捐粮,又赎回了庞家的土地。
魏禄杰14岁时,就参加了当时农村为保卫家园、抗击土匪的自卫组织“红枪会”。1926年春,吴新田的第七师进驻周至,为了维持其军费支出,向群众摊派粮款,武装威逼,并派大批人员和衙役下乡采取绳拴、拉牛、拔灶等强硬手段强行索要。6月20日,群众发现匪军一个连向下三屯而来,立即封锁城门。匪军将该堡包围,六名匪军攀越城墙,在村内鸣枪示威,追问红枪会住所和人数,并当场用刺刀戳伤与之对话的老年农民吴明堂。红枪会首领赵景春闻讯,下令出击。魏禄杰手持红缨枪,勇往直前,戳死当头匪军。这名匪军就是第七师驻周至的头领刘一番的小舅子,其余匪军见势不妙,转身逃跑。第二天,第七师派出一个营的兵力,又直扑下三屯城南,向堡中开枪射击,受到红枪会顽强抵抗,遭重创后狼狈逃回县城。
魏禄杰15岁时,村东城门外驻扎了一群游荡的国民党散兵,经常滋扰下三屯村村民,拉夫派款、祸害百姓。村人十分气愤,敢怒而不敢言。有人说给魏禄杰的母亲,希望魏禄杰能为民除害。老妇人当即说道:只要是为了村子办事,能造福乡里,娃就是死了,我都无怨。村子里有个叫大录的孩子,他爹在部队做饭,躲过哨兵,用柴车把魏禄杰拉进柴房。大录他爹每天趁取柴禾给魏禄杰送吃喝,在房里藏了半月,都没有机会下手。趁中秋节聚餐时,拿枪把这群散兵的首领打死。大录拉开后门,放他逃离。随后,魏禄杰在陕南躲了三年,苦练武功,过着白天给人干活、夜晚在大树上睡觉的生活。
民国年间,从河南来了人称“一撮毛”的刘奉先,其人武功绝伦,自恃武功高强,让徒弟立了一根高杆,挂上一面旗帜,上绣两行大字:脚踏陕甘两省,拳打遍地英雄。引起了周至武术界的不满,为了警告“一撮毛”,找了一个十二岁的娃爬到杆上去摘旗。被“一撮毛”发现,一支飞镖就发了出去,娃掉到地上就死了。发生了这样的事情,周至武林六十多人定下了除掉“一撮毛”的计策。逢骆峪集日,“一撮毛”照例和徒弟摆场子表演武艺。铁胳膊魏禄杰上台,打斗中,抓住刘奉先的一条腿,一叫劲,把“一撮毛”抛在空中,活生生劈了,为周至地面除了一害。从此武林界对周至刮目相看,再也没有人敢在周至地面张狂了。
三、铁拳威名
有一年夏天,有个外地武师专程来到魏禄杰家进行拜访,要和他比个高低,见个输赢。魏禄杰见来者气傲,便指着一辆运麦的硬轱辘大车说:“咱们先让车碾一下吧!”说着,就将两只胳膊伸出来贴在车道上,当这辆车过去后, 魏禄杰的胳膊一点事也没有。那个武师一看傻眼了,没敢让车碾,乖乖地服了输,一拱手告辞了。
魏禄杰青年时期,在咸阳参加武林比武大会,获得了首名的好成绩。当时关中道最有名的是高家拳,三原高鹞子觉得周至出了这样一位武林人物非常惊奇,便想试试魏的武功根底,趁其不备在背后抡起铁棍就打,魏禄杰听见声音,架起胳膊抵挡,铁棍打成了牛格子型,“铁胳膊”魏禄杰从此威名远扬,很快就誉满三秦大地。
四、战场杀敌
1932年春天,广济镇北留村人庞应举和侯家村镇中旺村刘进修在淳风岭五龙塬段创建了三育小学,庞应举与魏禄杰是师兄弟,便邀请魏禄杰在学校任体育教员。魏禄杰就将他拿手的拳术教给学生,受到了师生的喜爱和拥护。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庞应举和魏禄杰认为,国难当头,当以中华武术,捍卫国土。于是带着18名拳术师兄弟和三育小学50余名学生开赴抗日前线。周至民众送别到渭河边,几十名师生在开船前,齐刷刷地跪在南岸,向父老乡亲们磕头致谢。他们在乾县加入了西北抗日义勇军独立师部队,在河南偃师整修时,魏禄杰的搏击比赛总是第一名,所以被任命为新兵武术教官。1938年春天,魏禄杰所在部队北渡黄河参加抗日战争,他在山西庙街购买了一把回民的杀羊刀,日夜戴在身上,以备近身杀敌。9月,平型关一带天降大雪,他们只着单军装,又冷又饿,伏于湿地待命。9月25日晨,日本兵进入伏击圈后,退路被截断,日本兵拼命冲杀。激烈的战斗持续到27日白天,敌人终未能冲破包围。在二郎山战斗中,我县参军的庞应举、魏禄杰、田达生、周风其等人,一起与日本鬼子肉博。庞应举被一群日本兵围在中间,刺刀乱捅,魏禄杰看见后,从土包上面跳下,在日本兵身后,一刀结束一个,救出了庞应举。在与日军大佐山本德义郎的对战中,以精湛的武功,手刃了这个侵略者。他看见大佐的佩枪漂亮,就将枪藏在身上。魏禄杰后来还参加了娘子关战役,因为作战勇敢,提升为连长。随后转战在吉林焦河一带,在与日寇的数次血肉搏战中,杀敌英勇,凭借一身武功,依仗六合枪术,灵活发挥,出神入化,加之在拼搏时善于用刀,在战场手刃、枪挑几十名日本兵。部队很多士兵和村民都拜他为师学艺,在长白山与日寇激战时,我方部队战至最后,只剩下魏禄杰一人。但是却救一个村庄的人,村子里的人都感念他的功劳,在村庄为他建立了生祠,至今还在纪念。由于战乱,村人只记得他叫禄师傅,是陕西周至县人。这个村子的吴康虎寻找禄师爷几十年,在楼观台出家,几年后才找到了魏家,可惜魏禄杰已经死了。1942年他因为看不惯部队的腐败和长官的作风,离开了部队。1943年,魏禄杰任周至县警察局国术教官。后来又带领徒弟加入太华纵队,随队编入解放军,在宋飞团长手下干事。在扶眉战役中,魏禄杰在包袱沟战斗中机智勇敢,奋勇杀敌,创立战功。在解放洋县,佛坪、泾阳、三原等地战斗中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屡立战功,后任行政副官,解放后任咸阳军分区干事。
五、蒙冤受屈
1952年,魏禄杰还在咸阳军分区工作时,被人揭发擅自私藏日本人手枪,被判刑12年。在陕北劳动改造,受尽艰难。家庭因此也背上了黑锅,由于魏禄杰不在家里,每次村子开批斗会,都要将他老婆站在台上。因受不了这样的惩罚,老婆两次跳河自杀都被人救起。1958年6月,又被站在高凳上批斗之后,她在村子北边排水渠的桥上跳河。第二天,人们才在一里外的芦苇丛中找到尸体。家中没有大人,4个孩子只好自己管自己,相互依偎成长。1964年,魏禄杰被释放回家,被当成反革命分子进行批判。1983年兰州军区给他下发了起义证,恢复了名誉,1981年成为周至县政协委员。
六、以德化徒
在武术界人们普遍认为,西北五省拳家在陕西,陕西拳术在周至,周至是真拳。尤其是魏禄杰创立的魏家拳,汲取多家拳术之精华,以刚猛稳健,攻防协调称著。魏禄杰能一手夹着碾子,一手与双腿上树。一双铁砂掌更是出神入化,当年曾令日本鬼子闻风丧胆。在与武林高手切磋时,他总是点到为止,从来不伤人,对方都觉得他功夫深厚,甘拜下风。更惊奇的是他在多次的比武和战斗中,没有受过一次伤。魏家拳的部分功夫令人叹为观止,让很多人至今记忆犹新。
授徒中,魏禄杰始终以练武是为了强身健体、保家卫国,不能倚强凌弱、助纣为虐为宗旨。要求徒弟们武艺要藏、遇弱要帮,凡事要忍、品德要高。发现违规的徒弟,一律清除门户,他教过的徒弟没有违法之人。其中一个徒弟借别人的架子车发生了一点纠纷,求他化解,他将自家的新架子车换给人家,把别人的旧架子车拉回家。
魏禄杰一生在周至县教过的徒弟过百人,在部队及外地培训的学员过千人,授艺从不收费用,尽管当时家中缺粮,但只要碰到饭时,徒弟就在家里吃饭,常常家里人饿着肚子。
1999年4月,哑柏仰天村过青山索娘娘古会,借此之机周至武术界举行了最隆重的一次表演大会。由德高望重的魏禄杰主持,周边地区200余人到场,表演了各自的拿手功夫。
2000年9月23日,魏禄杰逝世,周至、户县、宝鸡等地近千人参加了他的悼念仪式,很多徒弟思念师父昔日恩同父母之情,悲痛至极,长跪不起。观看的人都深受感动,唏嘘有声。
作者简介:任齐斌,男,61岁,周至县四屯镇东风小学原校长,大学专科学历,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从事教育工作37年,在校长岗位退职后,参与地方文化历史研究,编写《周至猕猴桃》《周至县优秀家风家训选》《周至县扶贫故事》《周至县建国后四大重点工程》《周至县猕猴桃发展历程》《哑柏刺绣兴衰启示录》《白居易与周至》《李二曲思想研究》《秦腔在周至》《周至县党史(第二卷)》《周至县志(第二卷)》中的4个分志等书籍20余本,公开出版发行专著《周至史话》。
现任周至县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第13、14、15届委员;周至县作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盩山厔水》杂志主编;周至县文化研究中心地方文化分中心主任;周至县李二曲关学思想研究会会长;西安市“秦人之星”周至县报告团团长;西安市教育系统离退休协会理事等社会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