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三阅兵:以铁血荣光铸就和平丰碑
天 琮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迎来了一场震撼世界的盛典——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阅兵。这是对历史的庄严致敬,是对民族精神的薪火传承,更是对和平未来的坚定宣示。当26国政要齐聚东方,当铁甲洪流与战旗猎猎交相辉映,这场阅兵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共同的正义与希望。
一、历史长河中的血性与荣光
80年前,中华儿女以血肉之躯筑起抵御侵略的长城。从白山黑水到黄河两岸,从平型关大捷到百团大战,无数英烈用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此次阅兵,抗战老兵方队虽未列阵,但他们的精神已融入受阅官兵的脊梁。那些曾亲历烽火的老战士、支前模范与英烈亲属受邀观礼,他们的目光穿越时空,与长安街上的年轻士兵相遇——这是历史与现实的对话。徒步方队的正步声里,藏着八十年未熄的烽火记忆。陆、海、空三军仪仗队迈着“米秒不差”的步伐走来,那整齐的方阵像一把锋利的剑,劈开岁月的迷雾,是红色基因的生生不息。

战旗方队的百面旌旗,承载着八路军、新四军、东北抗联等部队的赫赫威名。每一面战旗背后,都有一段可歌可泣的故事:平型关的伏击、黄土岭的炮火、狼牙山的纵身一跃……它们不仅是荣誉的象征,更是对“正义必胜”信念的永恒镌刻。当这些旗帜在天安门前飘扬,仿佛将人们带回那个“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悲壮年代,激荡起民族记忆的深沉共鸣。
二、强军征程上的铁血新篇
当“陆战之王”99A坦克碾过长安街,“东风快递”导弹车昂首前行,歼-20战机刺破云层,今日之中国军队,早已告别“小米加步枪”的年代。

此次阅兵,45个受阅方(梯)队、数百台装备、上百架战机,尽显大国重器的雷霆之势。从陆上作战群的智能无人装备,到空中梯队的歼 - 20隐身战机;从战略打击群的东风导弹,到信息作战群的电磁天网,每一件装备都是自主创新的结晶,彰显着“能打仗、打胜仗”的硬核实力。中国用七十年的奋斗,把“落后就要挨打”的屈辱,写成了“自立自强”的传奇!

尤其令人瞩目的是新域新质力量的亮相:网络空间部队的数字盾牌、军事航天部队的天基侦察系统、联勤保障部队的全域投送能力……这些“未来战力”的集结,不仅重构了军兵种力量体系,更昭示着中国军队正加速迈向智能化、全域化作战的新纪元。当无人作战群如蜂群般掠过天际,当高超声速导弹划破长空,世界看到的不仅是科技的飞跃,更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对捍卫和平的庄严承诺。
三、世界舞台上的东方担当
26国政要的莅临,让这场阅兵超越了国界,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生动注脚。从俄罗斯总统普京、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国务委员长金正恩到国际组织代表,从二战盟国后裔到发展中国家友人,他们共同见证的不仅是中国的崛起,更是正义力量的团结。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胜利是神圣的,历史不容篡改。”中国始终以史为鉴,坚定维护二战胜利成果与联合国宪章宗旨。维和部队方队的登场,正是中国军人“为和平出征”的缩影——从马里到南苏丹,从亚丁湾到叙利亚,蓝盔下的身影诠释着“大国的责任”。
这场阅兵,亦是对“文明冲突论”的有力回应。当中国军人以“米秒不差”的精准步伐通过长安街,当联合军乐团奏响《保卫黄河》与《和平进行曲》,世界听见的是东方文明对和平的永恒呼唤。

四、迈向复兴的精神火炬
阅兵式上,14个排面的军乐团与80名礼号手,以数字密码诉说着民族的坚韧:14年抗战,80载峥嵘,从救亡图存到民族复兴,从筚路蓝缕到星辰大海。当“东风快递,使命必达”的豪言响彻云霄,当“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誓言回荡广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正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以科技强军、以文化自信、以开放胸襟,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壮丽史诗。
阅兵最后,天空中绽放出绚丽的礼花,一群洁白的和平鸽振翅高飞,它们带着对和平的祈愿,向着广阔的天空翱翔。和平鸽象征着和平、友好与希望,它们在蓝天的映衬下,构成了一幅无比壮丽的画面。这些和平鸽的出现,仿佛是大自然对这场盛典的回应,它们用翅膀传递着和平的信息,告诉世界,中国始终是和平的捍卫者,我们渴望和平、维护和平,愿与世界各国共同构建一个和平、稳定、繁荣的世界。
当和平鸽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受阅官兵的铿锵脚步,与广场上群众的欢呼声仍在交织成磅礴乐章。这乐章里,有对先烈的告慰,有对和平的祈愿,更有对人类共同未来的坚定信念。正如那猎猎飘扬的五星红旗所昭示:正义永不褪色,和平生生不息,而一个更加强大的中国,必将为世界注入更多稳定与希望。
2025年9月3日/乙巳七月十二

作者简介:天琮,本名巩天宗,1956年4月出生于桓台,山东省商业厅退休处长,山东东夷文化与骨刻文字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垂杨书画院特聘艺术家,山东省文史书画研究会研究员,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荣获2024年度竹庐文艺奖十大散文家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