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 变
文/路等学(甘肃)
人生行至六十,喧嚣似被光阴按下静音键。那些曾攥得发紧的执念、挂在唇边的计较、压在肩头的责任,不知不觉间已悄然松绑——这是岁月赠予的通透,也是六十岁后最深刻的改变。
年少时,总把“爱”活成向外辐射的光,拼尽全力照亮父母、子女、亲朋,唯独漏了自己。如今终于彻悟:悦己从非自私,而是对余生最郑重的善待。不再为讨好谁勉强挤出微笑,不再因旁人目光苛责自己分毫。衣衫沾了茶渍又何妨?灵魂的舒展,本就比外表的光鲜更珍贵。学会用一杯清茶熨帖烦躁,以半卷诗书滋养心性,在散步的慢时光里捡拾欢喜,于柴米油盐的日常中嚼出生活本真的甜。
曾几何时,错把“指点”当责任,总想做身边人的“标准答案”。如今卸下这份“上帝视角”:见人偶有疏失,不急着点破,留三分体面,比强求完美更显智慧;面对侄子外甥等晚辈,彻底收起了从前的唠叨——他们的人生自有风雨与星光,倾听远胜说教,包容高于指摘,这是岁月沉淀的温柔。
对待世界,也多了份发自心底的慈悲。付车资时多放几枚硬币,看司机眉间倦色悄悄舒展;菜场遇见路边小贩,再不因几毛零钱斤斤计较,知道那一把青蔬、几个番茄,或许正撑着一个家庭的烟火;就连老友重复了数遍的往事,也依旧耐心倾听——那些磨旧的细节里,藏着他们不肯褪色的青春。
如今更懂为生命“做减法”。远离看不起自己的人,不必在他人的否定里寻找价值;和朋友相处,不再为争对错面红耳赤,“独乐乐不如众乐乐”,一份融洽的情谊远胜赢了道理。开始把每一天都当作最后一天珍视,不沉湎过往的遗憾,不焦虑未来的变数,只用心尝好眼前的饭,认真温暖当下的人。
六十岁的改变,从不是向生活妥协,而是千帆过尽后,与自己、与世界的温柔和解。原来生命最好的模样,是活成一片海——能纳百川清浊,可映万里云天,却在心底深处,始终波澜不惊。
作者简介:路等学,中共党员,甘肃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农业区域经济研究,食用菌品种选育及栽培发术研究与推广。发表论文和网络文章百篇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