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青灯课徒
腊月里第一场雪落下时,魏知古在重修的老宅正堂挂起了"云岭义学"的匾额。二十八个孩童挤在暖炕上,跟着新来的周先生念《千字文》。炭盆里煨着红薯,甜香混着墨香,竟将往日阴霾驱散了几分。
知古拄着杖巡视学堂,残腿在雪天疼得钻心。他在檐下揉着膝盖时,忽见个系红头绳的小丫头蹑手蹑脚凑近,往他掌心塞了块温热的烤洋芋。
"娘说魏先生腿疼,要吃热乎的。"丫头眨着眼,"我是小莲,井底下被先生救出来的。"
知古眼眶发热。正待言谢,忽见山道上来了一行车马。为首的青呢轿子停在牌坊下,帘笼一掀,竟是省城按察使亲临!
"魏知县瞒得好好苦。"按察使捻须微笑,"若非查抄知府宅邸时发现密档,竟不知你暗中护送九十八名童囚进京作证——如今朝廷震怒,九千岁已下天牢了。"
学堂霎时鸦雀无声。乡民们聚拢过来,听按察使宣读圣旨:魏启光判凌迟,知府一党秋后问斩,云岭矿脉尽数充公...
雪花落在那卷明黄绢帛上,知古却想起井底的血污与哀鸣。待人群散去,他独坐枯井边,将圣旨焚于碑前:"诸位安心去吧。"
灰烬旋飞中,似有童声笑语掠过树梢。
第十三章 狐踪再现
开春祭祖日,知古在祠堂整理族谱时,发现件蹊跷事:魏启光名下竟记着"嫡子魏衡,丙辰年送外家教养"。
"魏衡?"周先生蹙眉,"可是那个十四岁就中秀才的神童?三年前说是暴病死了,还大办过丧事。"
当夜学堂西厢突然走水。知古冲进火场救学童时,梁柱坍塌压住残腿。剧痛中见个黑影蹿向书房,身法竟与矿洞中的魏启光一般无二!
乡民泼水救火时,在院墙下拾得枚翡翠扳指——正是魏启光常年戴着的旧物。
"他没死!"小莲爹攥着扳指发抖,"定是来找魏先生报仇了!"
知古卧伤在床,忽闻窗棂轻响。婉清常穿的那件素白衣裳飘落院中,衣襟上用朱砂写着:"寅时三刻,狐仙洞。"
第十四章 洞中真相
知古拖着伤腿潜入后山狐仙洞。洞深处竟设着灵堂,白烛映着魏启光牌位。有个戴兜帽的少年正在焚纸,转身时露出与魏启光七分相似的面容。
"衡少爷何必装神弄鬼。"知古叹息,"纵火伤人,岂是读书人所为?"
少年猛地掀兜帽,眼底血红:"你杀我父亲,毁我家族,竟敢在此说教!"他突然吹响骨哨,洞顶落下铁笼困住知古。
烛光忽灭,另有脚步声自暗处传来。魏启光的声音幽幽响起:"好侄儿,叔父教你个道理——斩草须除根。"
冰冷刀锋贴上知古咽喉时,洞外突然射进弩箭!魏启光惨叫倒地,火把大亮处,现出按察使与官兵身影。
那"魏衡"竟撕下面具,露出周先生的脸:"大人明鉴,学生潜伏三年,终使真凶现形。"
原来真正的魏衡早被叔父毒杀,周先生竟是按察司暗探!魏启光挣扎欲起,忽然盯着某处骇然道:"婉容?你没死?!"
众人回首,见白衣女子悄立洞口的月光下,怀中抱着个鎏金木匣——正是炼丹秘方所在!
第十五章 残灯长明
魏启光被押走时疯癫大笑:"大哥被我毒死时也说'残灯不灭'...且看你这盏灯能亮几时!"
知古在木匣中发现父亲绝笔:"吾弟痴迷长生,竟信妖道以亲侄炼丹。衡儿惨死,吾罪难赎。唯盼古儿永世莫归,勿蹈覆辙。"
另有婉容手书:"妾假死脱身,携罪证隐于京师。若见吾妹婉清,告之阿姐未尝负她。"
雪又落下时,知古将双方葬于隔峰相望的山头。立碑那日,有个戴帷帽的女子在婉清墓前放下并蒂莲绣帕。
"那是婉容姑娘么?"小莲拽知古衣角问。
知古望着雪中渐远的背影,轻轻摇头:"是盏不灭的灯。"
学堂钟声敲响,孩童们捧着《千字文》跑过回廊。残腿依旧作痛,但知古忽然觉得,这荒岭上的灯,大约真能长明下去。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