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灯影阑珊
清明雨丝沾湿新坟时,知古在婉清墓前发现一束带着露水的野蔷薇。花束下压着半幅褪色的《山居图》,正是父亲当年最珍爱的那幅——右上角却多添了株并蒂莲,笔触与婉容绝笔信上的如出一辙。
"她来过。"周先生撑着油纸伞近来,"今晨有樵夫见白衣女子往省城方向去了。"伞沿抬起,露出他掌心的银锁片:"这是在魏启光秘宅找到的,刻着'衡'字。"
知古摩挲着锁片上深深的指痕,忽然道:"先生可记得,当年衡弟颈上确有此物?"
二人重返被查封的魏府别院。在荒废的戏台底下,发现个暗格。里头藏着婴孩的小衣裳、长命锁,还有张发黄的药方——竟是治疗天花的偏方!
"衡少爷果然没死!"周先生惊道,"当年痘疫盛行,魏启光莫不是将亲子送出去避疫?"
雨越下越大,知古立在廊下望雨帘。恍惚见个白衣身影闪过月洞门,追至后院井台,唯见井水映着天光,涟漪圈圈荡开。
第十七章 并蒂莲开
谷雨前后,省城传来消息:刑部重审旧案时,有个戴帷帽的女子呈上血衣与密信,证实魏启光曾受九千岁指使,在云岭私炼火药谋逆。
知古连夜赴省城,在按察司衙门外守了三天三夜。第四日黄昏,终于见着那女子出来——素衣如雪,帷帽垂纱,走过长街时往乞丐碗里放了个馒头。
"婉容姑娘。"知古拦在前路,"云岭的蔷薇开了。"
女子身形微颤,却哑声道:"公子认错人了。"欲绕行时,袖中滑落绣帕半角,正是并蒂莲纹样。
知古拾起帕子轻念:"'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这诗还是我先父教你的。"
纱帘忽被风吹起,露出婉容苍白的脸。她眼角旧疤犹在,泪痣却不见了:"妾身已是已死之人,公子何苦..."
话未说完,忽有利箭破空而来!知古猛将她推开,箭矢擦臂而过,钉入门板嗡嗡作响。
第十八章 血色蔷薇
暗巷围杀中,知古护着婉容退至破庙。杀手袖口皆绣狐尾标记,竟是血狐帮余孽!
"他们一直追杀我。"婉容撕下衣襟替他包扎,"因我偷走了这个。"她从发间拔下蔷薇钗,旋开花萼,里头藏着粒赤色丹丸:"这是九千岁长生丹的最后药引。"
突然庙门洞开,有个锦衣少年持剑闯入,剑尖直指婉容:"妖女!还我父亲命来!"
月光照见他颈间银锁片——正是魏衡!
婉容却凄然一笑:"衡儿,你可知当年是谁在你痘疹里下毒?又是谁将你扔到乱葬岗?"她扯开衣领,心口处赫然有个烫烙的"衡"字:"你亲爹用我试药时说过——'横竖是个死,不如替我儿挡灾'。"
少年剑尖颤抖,忽然抱头嘶吼。庙外杀声渐近,婉容将丹丸塞给知古:"吞了它,你的腿伤便能好。"转身竟冲向追兵!
知古欲追却被魏衡拉住:"别去!那边有埋伏!"挣扎间丹丸落入口中,顿觉暖流涌向残腿。再抬头时,远处爆起冲天火光...
第十九章 长明不灭
三年后的寒食节,云岭义学已扩成三进院落。知古跛着腿教孩童们念"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窗外忽有学生惊呼:"白狐狸!"
但见后山蔷薇丛中,有个白衣女子正在坟前焚纸。身旁跟着个少年郎,仔细帮着拔除荒草。
知古拄杖走近时,女子回首微笑——竟是婉容与魏衡!她眼角泪痣重现,面纱轻拂间疤痕全无。
"丹丸原是解药。"婉容指向他不再跛行的右腿,"当年九千岁怕死,逼太医研制解毒秘方,阴差阳错竟成了治伤圣药。"
魏衡躬身作揖:"多谢兄长这些年为我父母收敛尸骨。如今我在婉姨医馆帮手,总算赎罪万一。"
暮色四合时,三人立于山巅望乡。万家灯火次第亮起,婉容忽然轻唱起采茶调,歌声飘过新坟旧冢,惊起几只白鹭。
知古望着最先亮起的那盏学堂灯,觉得父亲说的"残灯不灭",大抵就是如此。
(终)
《荒岭残灯录》后记
今岁深冬,校勘终卷时,见窗棂积雪压折竹枝,恍如旧岁云岭飞白。烛泪堆叠处,似见那些纸上魂灵踏雪而来,衣袂挟着朱砂气与蔷薇香。
此书始作于乙未年惊蛰,成于戊戌年大雪。其间七易其稿,三焚其卷,每每枯坐至漏尽更残。非是才拙,实因笔下血泪太沉,常需推窗透气,方不致被往事魇住。
犹记初访云岭故地,荒祠断碑间,偶见半截焦木,乡老言是当年义学残梁。以手抚之,竟触得深刻齿痕——不知是惊惶幼童紧咬,还是受刑义士最后的挣扎。归后三日夜不能寐,终在第四日拂晓提笔,写下“暮色四合时分”。
书中人物,多半有踪可循。魏知古糅合三位乡贤事迹;婉容姐妹取材于医女世家秘闻;至若铁叔、小六子等,皆是乱世微光,散见于县志残卷。惟魏启光其人,实在不忍照录真相,只得减其恶行十二三,恐骇着世人耳目。
写作时常遇奇事。某夜正写“井底冤魂”章,忽闻院中井盖响动,窥之见白狐跃出,衔枯梅而去。又某日查考炼丹方,古籍间飘落蔷薇干花,书页恰是“以血养朱砂”句。或许魂灵有知,特来提点笔者莫失其真。
今书已成,焚首稿于云岭枯井。灰蝶纷飞时,似闻童声笑语,料是那些未及署名的亡魂终于安心。残灯虽微,终照得千古黑夜一二分明;纸薄情长,愿留得人间正气三五分热。
雪停时分,见朝阳破云而出。学堂钟声荡过山野,惊起群鸟掠向晴空。忽然懂得父亲当年为何宁死不改“积善余庆”匾额——原来灯终会灭,但传灯之手,永续不绝。
谨以此书,祭所有在黑夜中传灯之人。
岁次戊戌冬至 于云岭残灯阁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