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明》:一场跨越时空的山河对话与生命回响
文|董邦耀
范兄伟国先生的游记《四明》,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浙东山水长卷,更是一部融汇地理、历史与个人记忆的深情史诗。这篇以四明山为载体的文字,不仅记录了山川形胜,更在层叠的时空褶皱中,折射出一位新闻工作者与一片土地跨越四十年的精神对话。
要继续说范兄的美文,就先说说范兄其人。范伟国,1951年生,江苏兴化人,高级记者。1986年毕业于北京市委党校新闻班,2000年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研究生班学历。曾任《宁波日报》记者、人民日报社驻重庆记者站站长、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副总编辑兼《国际金融报》社长、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副社长兼人民网上海频道主任,并任上海市新闻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
我和范兄是在2005年3月“中国新闻代表团”考察美国报业时认识的,他是代表团团长,对人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我们到达洛杉矶是美国时间3月22日的早上,结束了一天的活动,范团长说:老董,今天是你的生日,晚上大家给你办场生日宴。同团的几位团友都随声附和,我听后非常感动和诧异,我们才认识没几天,在相隔两大洋之遥的异国,有人还牵挂着我的生日,不能不说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永难忘50岁特别的生日。永难忘范团长的情谊。回国后,我和范兄多有往来,我去上海拜访过他,他来西安回访过我。时间久了,我对他了解的更多。1980年,他进入复刊后的《宁波日报》任财贸记者,1992年春任宁波市委宣传部新闻文艺处处长,同年转入人民日报社任驻宁波记者站首席记者。2000年任驻重庆记者站站长,2005年任人民日报华东分社副总编辑,2006年兼任《国际金融报》社长。2007年任人民日报上海分社副社长,2009年兼人民网上海频道主任。著有《江海撷英》《诗词岁月》《浮生记趣》《浮生记闲》等散文集,论文《用眼睛写新闻》获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论文三等奖,合作编辑的通讯获第十七届上海新闻奖一等奖。
退休后他对天一阁及范钦文化进行研究,并笔耕不辍, 他的新作一出版,就给我赠送一本。对不住老兄的是我很少写读后感,现在退休了,有时间了,决心读了老兄的书就写点读后感。他的新闻作品:扎根基层,视角平实,聚焦民生,语言简练有力,时代印记鲜明。他的散文作品:文笔质朴,情感真挚,于日常琐事中见哲理,乡土情怀浓郁,生活气息扑面。
就拿他的这篇《四明》来说吧,文章以李白的浪漫诗篇为引,却巧妙地将“三千丈”的文学夸张转化为对四明山人文底蕴的实在解读。这种虚实相生的笔法,恰如四明山本身的气质——既是道家洞天福地的超然存在,又是孕育河姆渡文明、海丝之路的尘世根基。作者敏锐捕捉到这座山的双重性格:它既是“父”般的巍峨雄健,又是“母”般的孕育滋养,这种天地交融的特质,让四明山超越了普通地理概念,成为浙东文化的精神图腾。
最动人处在于作者将个人生命轨迹与山川变迁的交织叙事。从八十年代手扶拖拉机上的惊险采风,到九十年代作为党报记者记录山乡巨变,再到近年自驾重游的从容——这条时间线不仅是交通方式的演进史,更是一个时代发展的微观缩影。当作者拖着伤腿艰难行走三隐潭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眼前的美景,更是一个文化行者对精神原乡的朝圣姿态。这种身体力行的人文探索,让山水游记超越了简单的风景描写,升华为对文化根脉的追寻。
文中对人文积淀的梳理尤见功力。从弥勒文化到阳明心学,从范钦诗文到它山堰智慧,作者巧妙地将散落的历史珠玉串联成链。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对范钦诗文的引用——这位天一阁主人对四明山的深情讴歌,与六百年后的嫡孙,一位文化人的踏勘寻访,形成了跨越时空的精神共鸣。这种文化基因的传承,正是四明山最珍贵的财富。
而对未来的展望,则展现了作者更深层的思考。当四明山将被纳入“翠屏山中央公园”,当高铁时代重新定义这片山水的时空坐标,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旅游经济的发展前景,更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契机。作者引用杜牧诗句所表达的豁达,实则蕴含着对山川永恒性与人文延续性的深刻认知——无论外界如何变迁,四明山作为精神家园的价值将历久弥新。
这篇游记的独特价值,在于实现了三重对话:与历史文化的对话,与自然山水的对话,与自我生命的对话。范伟国先生以新闻人的敏锐捕捉细节,以文化人的深情解读底蕴,更以游子般的赤诚袒露心迹。文字间流淌的,不仅是四明山的泉声瀑语,更是一代知识分子对文化根脉的眷恋与守护。
在城市化急速发展的今天,这样的文字犹如一面文化透镜,让我们透过四明山的青翠山色,看见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图谱。这或许正是游记最珍贵的人情味——它记录的不是疏离的风景,而是人与土地之间那份割舍不断的血脉联系,是历经千帆过后依然炽热的乡土深情。四明山三千里,丈量的不仅是山河辽阔,更是一个文化行者用生命脚步踏出的精神版图。

作者简介:
董邦耀,笔名骊山、高言,原为陕西省高速公路建设集团公司工会副主席、陕西省交通运输厅史志办主任,中国作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文学创作研究会顾问、陕西省交通作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1977年以来,文学作品和征文等获奖百余次,出版报告文学集《长安飞虹》(陕西人民出版社)、《大道星光》(太白文艺出版社),个人文集《浅海掬浪》上下卷(中国文联出版社)、散文报告文学集《大道撷英》(太白文艺出版社)和散文集《浪花如雪》(沈阳出版社),主编出版报告文学集、画册《龙脉天路》、《情铸生命线》等,2006年入选《陕西文化名人大辞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