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渊默如海
第一章 云隐市集
江南三月,细雨如酥。
云隐市集藏于姑苏城西水巷深处,青石板路被经年累月的脚步磨得温润如玉。檐角滴落的雨水串成珠帘,模糊了临河茶楼里诸多面孔。
“那玉珏分明是我先瞧见的!”锦衣少年声音尖利,一手攥着摊主衣袖,一手指着对方鼻尖,“你这外乡人懂不懂规矩?”
被他指责的男子身着灰布长衫,身形清瘦,安静立在檐下阴影中。雨水顺着斗笠边缘滑落,遮去了他大半面容,只露出线条分明的下颌和一双过于平静的眼睛。
“小公子既未付银两,何来先后之说。”他声音不高,却奇异地穿透雨声,字字清晰。
摊主左右为难,捧着那枚青玉珏的手微微发颤。这玉珏质地普通,雕工却极精妙,云纹中暗藏玄机,分明不是凡品。
“你可知我爹是谁?”少年扬声道,周围已有几个家仆模样的壮汉围拢过来。
灰衣人似乎轻笑了一下,却无甚情绪:“与我何干。”
话音未落,茶楼二层忽然传来杯盏碎裂之声。众人下意识抬头,只见一道黑影如大鹏掠下,刀光劈开雨幕直取灰衣人后心!
电光石火间,灰衣人仿佛背后生眼,侧身、旋步、抬手——动作行云流水,不见丝毫仓促。那刺客的腕骨被他两指扣住,一声脆响,长刀当啷落地。
“第七个了。”灰衣人淡淡道,手指微动,刺客软软瘫倒在地,“告诉你们主子,再派人来,我不会再留活口。”
整个过程不过呼吸之间,待众人回神,刺客已被制服,而那灰衣人依旧立在原地,仿佛从未移动过分毫。先前叫嚣的少年早已面色惨白,连连后退。
灰衣人从怀中取出碎银放在摊上,取过玉珏纳入袖中,斗笠微抬,目光扫过茶楼二层某扇半开的窗户。
窗后,一双深不见底的眼睛微微一眯。
“高手。”窗后人轻声道,指尖在窗棂上叩了三下,“查。”
第二章 九霄琴音
七日后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钟声荡开层层夜雾。
萧瑾立于听松阁外,已候了三个时辰。夜露浸透他墨蓝官服,他却纹丝不动,如松柏扎根岩中。
“陛下有旨,请大人务必请谢先生出山。”太监尖细的嗓音犹在耳畔,“北境危矣,非谢先生不能解此困局。”
阁内终于传来一声琴音,如冰泉迸裂,继而流水渐起,忽如银河倾泻,忽如私语切切。萧瑾是武状元出身,对音律不甚了了,却也能听出这琴声中暗藏的金戈铁马之气。
曲毕,阁门无声自开。
“进。”只有一个字。
萧瑾整衣入内,见一人背对他坐在窗边,素手仍抚在琴弦之上。那人未束发,墨色长发流水般披泻肩头,身着月白深衣,在烛光下似披月华。
“谢先生。”萧瑾躬身行礼,“北莽铁骑连破三关,直逼天门峡。朝中无人能挡拓跋厉的赤焰军,陛下——”
“与我何干。”声音清冷,竟与市集中那灰衣人一般无二。
萧瑾深吸一口气:“先生曾为太子太傅,先帝于您有知遇之恩,如今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先生忍心坐视?”
谢无妄终于转身。烛光下他的面容清俊异常,眉眼间却凝着千年寒冰似的,不见半分情绪。看上去不过二十七八年纪,唯有那双眼睛,深得看不见底,仿佛已看尽百年沧桑。
“萧大人,”他指尖掠过琴弦,发出一声低鸣,“你怎知我坐视?”
窗外忽然传来一声夜枭啼叫,谢无妄眸光微动:“来了。”
话音未落,三道黑影破窗而入,刀光直取谢无妄咽喉!同时屋顶碎裂,另有两人凌空扑下,封死所有退路。
萧瑾拔剑欲护,却见谢无妄五指在琴弦上一拂,数道银芒激射而出。最前的两个刺客应声倒地,喉间各插一枚细如牛毛的银针。
另外三人变招极快,刀势不改。谢无妄衣袖翻飞,人已如轻烟般脱出包围,指尖在琴底一按,抽出一柄软剑。剑光如月下秋水,流转之间又一人倒地。
“留活口!”萧瑾急道。
谢无妄仿佛未闻,剑尖轻点,最后两人手腕溅血,兵刃落地,随即被点中穴道,僵立当场。
“北莽的死士,问不出什么。”谢无妄收剑回琴,语气平淡得像在说今夜月色不错,“这是三天内的第四批了。”
萧瑾心惊:“他们为何非要杀先生?”
谢无妄走到一名刺客身前,俯身从其衣领内取出一枚铁牌。牌上刻狼首图腾,眼中镶着红宝石,在烛光下如血般刺目。
“拓跋厉的狼卫。”萧瑾倒吸一口凉气,“他们竟已潜入江南!”
“他怕了。”谢无妄唇角微扬,眼中却无笑意,“传话给陛下,三日后,我要在天门峡督军。”
“可朝中大臣们说...”
“告诉他们,”谢无妄打断他,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要么让我去,要么等着给拓跋厉的铁骑磕头。”
第三章 宿命重逢
北上的官船顺风顺水,不过十日已近汴京。
谢无妄站在船头,远望两岸青山如黛。他换了一身玄色官服,却未戴冠,长发只用一根木簪松松绾住,比起朝廷钦差,更像个游山玩水的文人。
“先生,前方有艘船沉了,好像出了事。”萧瑾快步走来,低声道。
河面上果然有艘客船倾覆,落水者呼救声随风吹来。几名兵士已放下小舟前去救援。
谢无妄目光扫过水面,忽然凝住。下游处,一个青衣人正拖着两个孩童奋力游向岸边,身形矫健如蛟龙,分明是内力深厚之辈。
“靠岸。”谢无妄突然道。
船刚泊稳,谢无妄已如一片落叶般飘然掠至岸上。萧瑾急忙带人跟上。
那青衣人将孩童安置在树下,正欲转身再入水救人,忽与谢无妄目光相遇。
二人俱是一怔。
谢无妄看着那双眼睛——深邃如星夜,眼角已有细纹,却依旧明亮得惊人。尽管多年未见,他仍一眼认出这是谁。
顾昀,字子熹。他曾亲手带大的少年,如今已名震天下的安定侯。
也是七年前与他恩断义绝的人。
顾昀浑身湿透,青衣紧贴身躯,勾勒出劲瘦腰身和宽阔肩膀。他眼中闪过极复杂的情绪,惊讶、恍然、甚至一丝慌乱,最终归于沉寂。
“谢大人。”他拱手,语气疏离如对陌路。
谢无妄微微颔首:“侯爷。”
萧瑾在一旁看得心惊胆战。安定侯顾昀乃当世名将,镇守西北多年,怎会突然出现在这荒郊野渡?更奇的是,他与谢先生之间气氛诡异,明明相识,却比陌生人还要冷淡三分。
“侯爷不是应该在西北?”谢无妄问。
“奉旨回京。”顾昀简短答道,转身指向河面,“还有三人困在沉船中,我先去救人。”
谢无妄却按住他手臂:“水下有漩涡,危险。”
这一触之下,两人俱是一震。顾昀猛地抽回手,仿佛被灼伤一般。谢无妄面色不变,袖中手指却微微蜷起。
“不劳费心。”顾昀冷笑一声,纵身跃入河中。
谢无妄静立岸边,目光追随那抹青色身影没入浑浊河水,眸色深沉如夜。
半柱香后,顾昀将最后一人拖上岸,自己却脚步踉跄,唇色发白。谢无妄一眼看出他旧伤发作,上前欲扶,却被推开。
“我说了,不劳费心。”顾昀语气冷硬,却掩不住一丝颤抖。
谢无妄不语,突然出手如电,点中他胸前两处大穴。顾昀猝不及防,软倒下来,被谢无妄接个正着。
“你!”顾昀又惊又怒,却动弹不得。
谢无妄将他打横抱起,走向官船。萧瑾和一众士兵目瞪口呆地看着当朝侯爷被钦差大人像抱新娘一样抱上船,无一人敢出声。
“谢无妄,放开我!”顾昀咬牙切齿。
谢无妄低头看他一眼,七年未见,这人眉目间多了风霜,脾气却丝毫未改。
“安静些。”他声音依旧平淡,“否则我不介意让全军看看侯爷现在的模样。”
顾昀顿时噤声,眼中怒火几乎要喷出来,耳根却悄悄红了。
谢无妄唇角微不可察地扬了一下,很快又恢复如常。
故人重逢,比想象中更有趣。
(未完待续...)
--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