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言诗.上古神话
一罗培永
宇宙鸿蒙之初,天地未形,清浊未分,唯混沌鸿蒙,弥漫太虚。及盘古氏奋袂而起,左手执斧,右手持凿,劈鸿蒙而开天,断浊阴以辟地,使轻清者上浮为天,重浊者下凝为地。身化山川,骨为岳岱之巍峨;血融江海,脉为河汉之奔腾。气蕴寒暑,序四时之更迭;声为雷霆,震八荒之寥廓。自此乾坤奠位,万物始萌,斯乃创世之先声,生民之滥觞也。
逮女娲氏出,见天地崩裂,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遂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复抟黄土作人,引绳絙泥中,举以为人,使黎庶繁衍,生息于天地之间。其仁润宇内,德被四海,实乃生民之母,华夏之始也。
洎羲皇作《易》,一画开天,辨太极之两仪,演八卦之玄机。结绳记事,启文明之曙光;教民渔猎,授耒耜之技艺。定姓分媒,明人伦之纲纪;观星测象,识天时之运行。人文初祖,功被万世,使先民脱蒙昧而向教化,离野蛮而趋文明。
炎帝神农氏,继羲皇之绪,悯黎庶之饥。亲踏千山,遍尝百草,辨五谷之可食,识草木之药性。日遇七十毒,而志不稍怠,终得稻、黍、稷、麦、菽,教民耕种,启农桑之业。制陶冶火,改茹毛饮血之俗;尝药疗疾,救民于疾苦之中。耒耜初成,兴稼穑以养万民;市廛始立,通有无以利民生。其德昭昭,与日月同辉;其功赫赫,共山河并存。
黄帝轩辕氏,承神农之业,值乱世之秋。蚩尤暴虐,扰乱天下,诸侯相侵伐,黎民涂炭。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擒杀蚩尤,而定乱尘。又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一统中原,融合各族。造车指南,破迷津而通远路;制历明时,利农桑而安民生。初兴礼乐,启人文之教化;始定典章,立邦国之纲纪。轩辕圣德,垂于青史,华夏根基,自此深固。
颛顼高阳氏,继黄帝之统,治九州之地。时九黎乱德,民神杂糅,不可方物。颛顼乃命南正重司天以属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属民,绝地天通,别神人之道,使民不惑于鬼神,天下复归于秩序。分疆划野,明郡县之制;调和四序,顺春秋之节。教化万民,使遵礼法;垂范后世,使知敬畏。高阳圣迹,传之千古,德泽绵长,遍于九州。
帝喾高辛氏,仁厚布于天下,聪察明于万事。历象日月,颁春夏秋冬之令;教民稼穑,务耕耘桑麻之业。修身立德,为万民之表率;举贤任能,定四海之安宁。取地之材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其德光被四表,其功惠及八方,帝喾高辛之誉,千秋传颂而不泯。
唐尧之世,天下太和,百姓昭明,协和万邦。尧垂衣而治,恭己正南面而已。敬天顺时,颁历法定农时;选贤任能,察民情知疾苦。闻鲧治水无状,乃更举禹,使平水土;见舜之贤,乃禅位于舜,不传子而传贤,开千古禅让之高风。凿山疏川,消水患以安黎庶;制礼作乐,启文明之先河。陶唐圣德,昭于天下,后世君王,莫不奉为典范。
虞舜之德,孝感天地。父顽母嚚弟傲,而舜能和以孝,终免于害。尧历试诸艰,使舜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乃知舜之圣。舜摄政朝堂,施仁政于天下,巡行四方,察吏治之得失。举禹、稷、契、皋陶诸贤,任以职事,四海咸服;惩四凶之恶,正朝纲之序,天下咸宁。及尧崩,舜践天子位,复禅位于禹,其高风亮节,万古扬芬。
大禹承舜之命,治水救民。念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乃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而不入。疏川导滞,通三江五湖,注之东海,变害为利,福泽黎民。划定九州,安社稷以定疆域;始传九鼎,镇天下以固邦本。禹王功德,昭于千古,华夏江河,永记其功。
此外,诸神辈出,各显其能。蚩尤勇冠三军,善制兵器,涿鹿鏖战,虽败犹存英雄气;共工怒触不周,力撼山河,壮烈之风,千古流传;祝融为火神,教民取火,驱寒夜而烹熟食;蓐收司秋,金风送爽,催禾熟而安农桑;句芒主春,拂醒山川,催桃李而吐芬芳;玄冥司冬,瑞雪纷飞,蓄生机而待春归;后土载物,滋生五谷,养黎庶而立纪纲;羲和驭日,巡天历八方,定四时而明节序;常羲伴月,调和月相,定岁寒而利民生。
又有烛九阴卧于钟山,左眸为昼,右眸为夜,吸气为冬,呼气为夏,照通幽晦;天吴八首人面,足踏沧海,呼风唤雨,镇护汪洋;陆吾虎身人面,镇守昆仑,掌天帝之囿,察三界之事;英招马身人面,鸟翼张展,遍历四海,护持山冈;禺强人面鸟身,翱翔北海,执掌风涛,安靖远方;昊天上帝高居紫府,统御穹苍,垂象昭明,施恩布德;东皇太一位居东极,主掌春阳,惠泽人间,光明寰宇。
英雄志士,其志可嘉,其情可感。夸父逐日,渴饮河渭,未至,道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其志撼乾坤;精卫衔木,填于东海,虽弱羽微薄,而志未尝稍休,其心感天地;嫦娥偷药,奔入月宫,独守蟾宫,思牵故国,其情令人叹;后羿弯弓,射落九日,斩孽除凶,救民于水火,其勇震洪荒;刑天断首,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其节昭日月;孟婆立于奈何桥畔,执汤以断旧忆,虽看似无情,实乃解尘世之苦;嫘祖育蚕缫丝,织成锦绣,教民纺绩,离褴褛之俗;仓颉观象摹形,创造文字,开文运之先河,载千古之文明;哪吒莲花为体,手执火尖,剔骨还父,割肉还母,显忠孝之诚;杨戬额生神目,手执三尖两刃枪,纵犬追邪,驾云除祟,辅周伐纣;雷震子面如青靛,背生双翼,口吐雷声,手持金棍,救主兴邦;相繇九首蛇身,所过之处,尽为泽国,虽为凶类,亦载于传说;羲和之子十日并出,烈焰焚空,后羿除之,救民于酷热。
凡此诸神、诸贤、诸英雄,皆见于上古之典籍,传于先民之口碑。或创世立极,或救民于难,或启文明之蒙,或显忠孝之诚。其事迹奇伟,其精神壮烈,足以感天地、泣鬼神,足以垂千古、励后人。余自幼好古,慕上古之风尚,感先民之精神,遂搜集故实,敷衍成篇,作七言诗四十有一,以咏诸神之事,以传先民之智。今辑录成集,复为骈序,详述其概,略表其情。庶使后世览是集者,知上古之天地初开、万物萌生之状,识先民之披荆斩棘、开创文明之艰,慕诸神之功德、英雄之气节,进而承华夏之文脉,继先贤之精神,传千古之佳话云尔:
(一)盘古
开天辟地破鸿蒙
混沌初分造化功
骨化山川承日月
血融江海贯西东
身撑宇内清浊判
气蕴人间寒暑通
万古尊为创世祖
千秋敬仰仰高风
(二)女娲
炼石补天救苍玄
抟土造人传世间
五色石凝云外彩
一腔仁润宇中寰
断鳌立极安天地
引沼疏川定险艰
华夏文明初肇始
千秋功德永如山
(三)伏羲
一画开天辨太极
八卦推演泄玄机
结绳记事开新境
教民渔猎启庶黎
定姓分媒明人伦
观星测象识天时
人文初祖功无量
万古流芳世所师
(四)炎帝
尝草寻粮济万民
教民耕种启农津
制陶冶火开新业
尝药疗疾救苦辛
耒耜初成兴稼穑
市廛始立通商宾
神农功德昭千古
华夏绵延赖此身
(五)黄帝
涿鹿鏖兵定乱尘
阪泉胜绩震乾坤
造车指南开新路
制历明时利万民
一统中原融各族
初兴礼乐启人文
轩辕圣德垂青史
华夏根基自此深
(六)颛顼
继统承尧治九州
肃清九黎定寰球
分疆划野明秩序
绝地天通正冕旒
教化万民遵礼法
调和四序顺春秋
高阳圣迹传千古
德泽绵长遍九州
(七)帝喾
仁厚施政抚黎元
聪察明辨识忠奸
历象日月颁时令
教民稼穑务桑田
修身立德垂风范
举贤任能定国安
帝喾高辛留圣誉
千秋传颂美名传
(八)尧
禅让高风万古钦
垂衣而治惠民生
敬天顺时颁历法
选贤任能察民情
凿山疏川消水患
制礼作乐启文明
陶唐圣德昭天下
后世君王奉为程
(九)舜
孝感天地动神灵
历试诸艰显德馨
摄政朝堂施仁政
巡行天下察民情
举贤任能安四海
惩恶扬善正朝纲
虞舜美名垂青史
禅让高风万古扬
(十)大禹
治水经年忘苦辛
三过家门不入尘
疏川导滞通江海
变害为利福黎民
划定九州安社稷
始传九鼎定乾坤
禹王功德昭千古
华夏江河记此身
(十一)蚩尤
九黎之主勇超群
善制兵器震乾坤
涿鹿鏖战惊天地
铁血威名传古今
虽败犹存英雄气
敢教日月换新轮
中华始祖留遗迹
后世追思敬此君
(十二)共工
怒触不周天地倾
英雄气概贯长虹
力撼山河惊四海
气吞日月贯长空
纵然身死名犹在
虽败犹存壮烈风
千古传说留浩气
敢教宇宙换新容
(十三)祝融
执掌炎火镇南天
烈焰熊熊照大千
教民取火驱寒夜
助世烹食启新篇
赤焰燎原烧瘴疠
丹光映日暖人间
火神功德昭千古
华夏文明赖此传
(十四)蓐收
司秋之神镇西方
素服持钺气轩昂
金风送爽催禾熟
玉露凝霜染叶黄
巡察万方安四境
权衡万物定农桑
秋光万里因君至
遍野丰收乐未央
(十五)句芒
司春之神降东方
青旆飘扬映曙光
拂醒山川生翠色
催开桃李吐芬芳
轻挥衣袖和风暖
遍洒甘霖万物昌
正是人间春好处
皆因句芒送祥光
(十六)玄冥
司冬之神镇北冥
玄衣持盾气凝清
寒云漫卷封河岳
瑞雪纷飞覆野平
静蓄生机待春至
默安万物守冬宁
玄冥守序安天地
静待来年草木荣
(十七)后土
执掌坤元镇四方
厚载万物德无疆
滋生五谷养黎庶
承载山川立纪纲
沃土千里丰禾稼
厚德千秋泽万方
后土娘娘施仁惠
人间岁岁乐安康
(十八)羲和
驭日巡天历八方
金轮初上照洪荒
晨兴东海驱迷雾
暮落西山送夕阳
定准四时明节序
划分昼夜利农桑
羲和功绩昭千古
华夏光阴自此长
(十九)常羲
伴月西行照夜阑
银辉遍洒九州宽
调和月相明时序
引领星辰定岁寒
夜静携云巡碧落
更深随露洒尘寰
常羲善驭清辉满
人间夜夜得安澜
(二十)烛九阴
身卧钟山烛火明
照通幽晦贯幽冥
左眸初绽晨光现
右目轻合夜色生
吸气能令寒暑易
呼气可使风雨行
上古神踪传千古
奇能异术世间惊
(二一)天吴
八首人面虎身强
足踏沧海镇汪洋
呼风可使波涛怒
唤雨能令云雾扬
常伴水神巡四渎
时随波势护八方
上古神威传后世
江河万里记其光
(二二)陆吾
身似猛虎面如人
镇守昆仑护众神
掌领天帝昆仑囿
统辖百兽万灵宾
明眸能察三界事
锐耳可闻八方音
上古神将威名著
万古昆仑仰此身
(二三)英招
马身人面鸟翼张
遍历四海护山冈
常随天帝巡寰宇
时引仙宾入帝乡
身负奇纹呈瑞象
声传千里播祥光
英招神名传千古
华夏山川记此章
(二四)禺强
人面鸟身北海翔
执掌风涛镇远方
能令沧海波涛静
可使洪荒风雨和
巡历北冥安四极
护持水族定八方
禺强神德传千古
北海千秋仰圣光
(二五)昊天上帝
高居紫府统穹苍
俯瞰人间察万方
垂象昭明定寒暑
施恩布德润农桑
四时有序因天则
万物咸宁赖帝光
华夏千年崇祀典
昊天圣德永无疆
(二六)东皇太一
位居东极主春阳
统御万神镇八方
惠泽人间施福泽
光明寰宇照洪荒
四时轮转遵神令
万物滋生赖圣祥
东皇威德传千古
华夏崇祀永绵长
(二七)夸父
逐日化虹贯昊穹
渴吞河渭气如虹
身倾邓林遮炎暑
志撼乾坤泣雨风
敢向苍穹争昼夜
愿为黎庶辟鸿蒙
英雄虽逝名长在
千古遥瞻烈骨雄
(二八)精卫
衔木填波志未休
恨随沧海逝芳洲
石飞碧澥千重浪
喙啄沧溟万里流
弱羽敢违天造化
痴心欲补地鸿沟
纵然身死魂犹在
千古涛声记此愁
(二九)嫦娥
偷灵药去碧霄游
独守蟾宫岁月悠
玉兔捣霜寒桂殿
金蟾吐雾锁琼楼
人间望断中秋月
天上思牵故国秋
若得仙槎重渡海
愿抛仙籍返凡流
(三十)后羿
弯弓射日震洪荒
九乌销亡救万方
灵药误教仙子去
孤身空对月轮凉
西山斩孽除凶鳄
东海驱邪定骇浪
千古英雄传伟绩
人间犹颂射天狼
(三一)刑天
断首犹能战帝乡
乳为双目脐为吭
干戚挥时风云变
怒气腾处日月藏
宁失身躯存壮志
不教气节负穹苍
刑天虽死名长振
千古谁能及此刚
(三二(神农)
踏遍千山辨草芳
亲尝百草救民殃
身中剧毒魂犹在
心系苍生命未央
耒耜初成开稼穑
药经始著济时康
神农功德昭千古
华夏农耕自此昌
(三三)嫘祖
育蚕缫丝启大荒
织成锦绣饰华章
柔丝巧结人间暖
彩线轻牵岁月长
教民纺绩离褴褛
助帝安邦定四方
嫘祖功高垂万古
中华衣饰自此扬
(三四)仓颉
观象摹形造字忙
初开文运启洪荒
鸟蹄虫迹凝思久
龟甲兽骨刻迹长
一字能传千古意
百章可载万年章
仓颉功德昭寰宇
华夏文明自此彰
(三五(西王母)
居于瑶岛倚昆仑
玉阙琼楼锁瑞云
青鸟传书通汉使
蟠桃设宴醉仙宾
掌持不死长生药
统御群仙镇西垠
千古传说留雅韵
人间犹慕女神尊
(三六(哪吒)
莲花为体脱凡胎
手执火尖风火来
混天绫卷千层浪
乾坤圈破万重埃
剔骨还父明忠孝
割肉还母显俊才
少年英雄传万古
封神榜上美名载
(三七)杨戬
额生神目辨妖祥
手执三尖两刃枪
纵犬追邪清四海
驾云除祟定八方
辅周伐纣功卓著
护道安良志轩昂
二郎圣名传千古
三界之内仰威光
(三八)雷震子
面如青靛发如朱
背生双翼振天衢
手持金棍驱邪祟
口吐雷声震恶徒
辅周伐纣身先赴
救主兴邦志不孤
雷震威名传四海
封神之后列仙都
(三九)共工之臣相繇
九首蛇身水怪狂
所过之处尽汪洋
喷云吐雾遮天日
沥血成池害四方
大禹驱兵除孽障
黎民祷祝盼安康
虽为凶类留传说
千古犹闻水患殇
(四十)羲和之子十日
十轮红日挂天东
烈焰焚空万物烘
禾稼焦枯民失所
江河干涸地生风
后羿弯弓除酷热
黎民拱手谢英雄
纵然身死魂归位
千古犹存日御功
(四一)孟婆
奈何桥畔立残阳
一碗浓汤断旧肠
忘却前尘多少事
不忆人间几许伤
青丝渐染风霜色
素手常调岁月汤
莫道无情非善类
只缘尘世苦偏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