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旅游日本的观感。我说:一是干净,地干净,水干净。二是安静,马路上听不到鸣笛的,饭店里没有喧哗的。朋友说,干净什么,有核辐射!
恐怖的核辐射,这倒的确是令人担忧的。日本是世界上唯一受到核武器打击的国家,2011年又因地震发生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真是阴影重重。前些年读高中的孩子很想去日本学习,我们担心核辐射没有支持她。
但这几天我目之所见的日本湖泊、河流、海水确是清澈的,有种莹洁的透明感。
常言道:好山好水好地方。有水,人才能生存;有好水,人才能灵秀;逐水而居,不仅是人类的选择,也是一切生灵的选择。
我国大概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对于水资源的污染与破坏就已经呈上升趋势,此后几乎愈演愈烈;那本来清凌凌的水,泛起黑黄的泡沫与刺鼻的臭气。虽呼吁之声不绝于耳,法制条文字迹斑斑,一些遵纪守法、良知未泯的地区,保存或恢复了青山绿水的自然之美、自然之赐,但从总体上、根本上看,这一伴随工业化降临的恶果并没有得到有效而明显的遏制与改观。
没有清洁安全的饮用水,已经威胁到生命安全,世代聚居、生存的地方,因为水源的问题变成了险地危城。善待保护水资源,就是善待保护人类自己。看一个地方的幸福指数和宜居指数,看看那里的水质,便大致不错。
我们由芦之湖前往忍野八海。芦之湖,箱根山的火山湖,一片澄净,波光潋滟,早起的钓客荡出两艘小船,在朝晖中懒懒地飘着,偌大的湖面显得空旷冷清。他钓到鱼了吗?是黑鲈鱼还是鳟鱼?这样的日子,应该有些诗意吧。
忍野八海,富士山麓箱根地区的一个村子、八个池子:御釜池、底无池、铫子池、浊池、涌池、镜池、菖蒲池和出口池。
忍野八海,日本有力有效保护水资源的代表,犹如国内的丽江、九寨沟、云台山。
在过去的农村,差不多哪个村头都会像忍野一般有一个或多个水塘,那水塘里的水也跟这里的水一样清;可惜现在都没了,盖了房子,填成庄稼地,被垃圾淤死。
今年早春我去过一个据说要保存的古村落,坐落于山脚,石头房子、老磨盘。桃花在院里院外、街角路旁,艳艳地绽放;少人走的老街巷,荠菜、车前子、小蓟绿莹莹地生长,安静美好。只是村里的水塘败坏人的兴致,浑黄污浊的死水,让人担心夏季滋生蚊蝇。
在忍野,设有专门供游人品尝泉水的地方,伸进水池中央,饮水台上摆放着长柄木勺,游人大都以手掬水而饮。我也是,水润口齿,的确凉森森的,却也并无甜味。
池中游弋的鱼,大概是日本锦鲤吧,看得十分真切。一种银白色的鱼,几乎是透明的。蓝天白云倒映在水中,那鱼也就像在蓝天白云间漫游了。“皆若空游无所依”,一千二百年前柳宗元笔下的清潭游鱼,就在今天我们眼前了。
多亏我来自拥有天下第一泉的济南,来自山东半岛,熟识了泉水之清与大海之蓝,不然真会被忍野的“日本名水”给“闪”晕的。
在车上,我还注意了路旁、林间、村头的河流,虽不十分真切,至少没有我们常见的水中漂浮物:各色塑料垃圾袋、废纸、烟盒、烂菜帮子,没有黄色的泡沫膨胀、堆积。
在皇居外苑二重桥在大阪公园,我看到的护城河也是一种清可鉴人的水,水底荇草悠悠,深处远处泛着翡翠般、琥珀般诱人又清凉的光泽。护城河畔,有古树伸展粗壮的枝丫,并把大片大片的绿荫映入水中。
这水这树所构成的静谧,与稍远处的皇宫、天守阁,给人一种悠远的历史感,人仿佛刹那间离开了现实。今日之水必不是往昔之水,然而这水仿佛可以把过去与现在连接起来。我希望它还能通向未来。
旅行团四个晚上换了四家宾馆居住。每家宾馆的客房都显狭窄局促(这让我油然而生自豪感,还是我泱泱中华土地广阔,客房宽大敞亮),但使用水十分方便。洗手池的温水、洗澡用的热水都是充足的。冲便器蓄水量大,绝无冲洗不净的后顾之忧。淋浴喷头的水量很大,冲劲很足,有按摩皮肤的功效,却让人不忍心长时间使用,怕费水呀!
使用过可喷水冲洗的坐便器后,我能理解春节前后同胞们赴日购买马桶盖的热情了,桶盖又能加温,又能用水冲洗代替手纸,的确是人性化的设计。人性化的设计,人岂能不爱?
(该文选自张永散文集《山顶上的戏台》,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