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明月
殷明在血泊中拾起婚书。泛黄的纸页上,国师与顾贵妃的名字并列,落款日期正是贵妃入宫前一年。原来所谓的"双星祸国",不过是爱而不得的疯狂报复。
"他恨父皇夺所爱,更恨我们身上流着赵氏的血。"谢沉璧的声音从殿门传来。玄衣被血浸透,千秋鉴拄地支撑着摇摇欲坠的身形,"但师父早就知道..."
殷明急步上前扶住他,触手一片冰凉。谢沉璧心口的伤痕竟在微微发光,皮肉下似有星河流转。
"师兄的伤..."
"国师死前将毕生功力灌入我心脉。"谢沉璧苦笑,"如今我成了活的山河鉴,能见天下运势,却活不过三个春秋。"
殿外忽然传来整齐的脚步声。幸存的朝臣跪满丹陛,为首的老丞相高举血诏:"陛下驾前传位殷亲王,臣等恭请新君登基!"
殷明怔怔望着皇兄的遗体。赵熙唇角竟带着笑,仿佛终于得到解脱。
登基大典一切从简。殷明戴着沉甸甸的帝冠,看见玉阶下谢沉璧站在百官最前方,白发在风中如雪纷飞。
当夜养心殿烛火通明。谢沉璧摊开北狄疆域图:"王庭内乱,正是出兵良机。"他指尖划过沙漠,"但真正的威胁在西南——国师嫡传弟子已逃往苗疆,正在炼制万蛊阵。"
殷明突然按住他枯瘦的手腕:"这些事交给将军们。师兄该好好养伤..."
"没有时间了。"谢沉璧咳嗽着,血沫溅在地图上,"我看见三年后蛊祸灭世,必须在那之前..."
话未说完,他突然剧颤倒地。皮肤下浮现密密麻麻的光纹,如同星图崩裂。御医们束手无策,只说这是天人五衰之兆。
殷明彻夜跪在太庙。黎明时分,国师旧籍中飘落一张药方——以血脉至亲的心头血为引,可续命三年。
"不行!"谢沉璧得知后砸了药碗,"你若敢伤己分毫,我立即自绝心脉。"
兄弟俩第一次激烈争吵。最后谢沉璧拂袖而去,当夜就带着千秋鉴离了宫。
边关急报接连传来:北狄新王联合苗疆进犯,边城一夜之间瘟疫横行。殷明御驾亲征前,在枕下发现谢沉璧留的锦囊:
"万蛊阵核心在洱海月镜,破之需至亲骨血。若至腊月未归,勿寻。"
大军深入苗疆时遇上诡异雾瘴。士兵接连发狂自残,军医查出是蛊毒入脑。殷明亲自断后,却被诱入毒沼。
濒死之际,玄衣人再次从天而降。千秋鉴斩碎毒瘴,谢沉璧的白发已尽数变黑,容颜恢复青年模样——竟是回光返照之兆!
"师兄骗我。"殷明抓住他手腕,"你说活不过三年..."
"以燃烧寿元换百日巅峰,值得。"谢沉璧笑着拭去他脸上毒泥,"走吧,去结束这一切。"
月圆之夜,洱海泛起诡异银光。湖心祭坛上,国师弟子正在举行仪式。万千蛊虫从湖底涌出,汇聚成巨大的人形。
"就是现在!"谢沉璧劈开蛊潮,将殷明推向祭坛中心,"用你的血滴入月镜!"
殷明割破手掌,鲜血滴入镜面那刻,整个洱海沸腾起来!蛊虫发出尖啸,纷纷化为灰烬。
国师弟子狂笑着跃入湖中:"太迟了!万蛊王已经苏醒!"
湖底升起庞然巨物,那竟是国师复活的身躯!谢沉璧突然迎上前,心口星纹迸发出耀眼白光:"师父早料到此招——让我成为专门克制你的毒蛊!"
白光吞没天地。殷明最后看见的,是谢沉璧化作流光没入湖心,与国师同归于尽。
战后清理祭坛时,苗疆长老奉上残缺的玉璧:"那位大人留话,说这是山河鉴最后的碎片。"
玉璧映出谢沉璧的虚影:"明月,好好活着。下一世,换你做师兄。"
殷明站在洱海边整整三日。第四日朝阳升起时,他将玉璧沉入湖心,转身走向万里江山。
史载:明武帝在位三十载,开创盛世。终身未娶,膝下收养阵亡将士遗孤。每至腊月必独宿星坠崖,崖下双坟终年松柏长青。
晚年有苗疆使节献宝,开启时见流光没入心口。当夜武帝梦遇故人,醒后含笑崩于案前。掌中紧握半截松枝,鲜润如初。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