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伟力 传承正义之光
——观纪念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有感
文/艺鸣
昨夜,人民大会堂灯火璀璨,一场承载着民族记忆与历史荣光的文艺晚会《正义必胜》在此上演。当舞台灯光亮起,我们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再次回到那段山河破碎却又浴火重生的峥嵘岁月。习近平主席与各界观众一同观看演出,历时一个半小时的艺术呈现,以五幕史诗般的叙事,将中国人民十四年抗战的壮阔画卷徐徐展开,让我们在历史回响中深刻感悟"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真理力量。
第一场序幕:山河泣血 救亡图存
"九一八"的警报声划破夜空,舞台上凛冽的光影勾勒出国土沦陷的悲怆。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烈士的剪影在血色背景中挺立,他们用生命诠释着"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气节。当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场景浮现,30万同胞的生命悲歌让全场屏息——这不仅是民族的伤痛记忆,更是激励后人捍卫和平的警钟。"战则必胜"的呐喊穿越时空,展现出中华儿女在危难时刻众志成城、共赴国难的坚定信念,那一刻,舞台上下激荡着"团结御侮、共赴国难"的磅礴力量。
第二场:延安灯火 精神灯塔
一束象征希望的光芒照亮舞台,延安窑洞的灯光温暖而坚定。大生产运动的欢快旋律中,军民开荒种地、纺线织布的场景生动再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穿越时代依然鲜活。《黄河大合唱》的雄浑乐章骤然响起,"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的激昂旋律,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意志推向高潮。当《东方红》的旋律缓缓流淌,边区军民"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响彻全场,延安作为革命圣地的精神灯塔,指引着万千将士奔赴抗日前线,展现出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中流砥柱的历史作用。
第三场:《不可战胜的力量》遍地烽火 英雄壮歌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游击队之歌》的轻快节奏拉开了全民抗战的序幕。铁道游击队队员在火车顶上的惊险战斗、地道战中军民协同的智慧结晶、大刀队勇士们"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的壮烈冲锋,一幕幕场景再现了敌后战场的遍地烽火。刘老庄八十二烈士"血战到底"的群像定格在舞台中央,平型关大捷、台儿庄会战等战役的历史画面交织闪现,展现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相互配合、共同御敌的壮阔图景。当《在太行山上》的旋律响起,"我们在太行山上,山高林又密,兵强马又壮"的豪迈歌声,唱出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
第四场:正义同盟 共同黎明
《小路》的悠扬旋律中,苏联红军与中国军民并肩作战的场景温暖呈现;《红河谷》《啊朋友再见》的熟悉曲调,让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友谊跨越国界。1945年8月15日,广播中传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声音,全场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这掌声属于所有为正义而战的人们,属于那些长眠于地下的无名英雄。舞台上,一枚枚"无名者勋章"缓缓升起,致敬那些没有留下姓名却永远镌刻在历史丰碑上的先烈,彰显出"正义事业永不孤单"的深刻内涵。
第五场:《正义永恒》和平丰碑 命运与共
1945年9月2日,密苏里号战舰上的投降签字仪式被艺术再现,日本军国主义彻底投降的历史时刻让人心潮澎湃。十四年浴血奋战,3500万同胞伤亡,中华民族以巨大牺牲换来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如你所愿"的深情独白中,先烈们的理想在新时代绽放光芒;"守护正义,势不可挡"的铿锵誓言,展现出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当《命运与共》的旋律响起,各国人民携手共建美好世界的画面徐徐展开,诠释着"正义永恒、和平必胜"的时代主题。
演出结束时,习近平主席起身向演职人员挥手致意,全场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这场晚会不仅是一次历史的回望,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正义必须捍卫。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当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将伟大抗战精神转化为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捍卫世界和平与正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正义的光芒永不熄灭,和平的歌声永远回荡。这场跨越八十年的历史对话,让我们在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中,再次读懂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密码——那是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担当,是团结一心共克时艰的智慧,更是守护正义、捍卫和平的坚定信念。这信念,将永远指引我们在复兴之路上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