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三事业永载军工史册
——为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大阅兵做出重大贡献的五三所而作
穆宝忠
没有群山的连綿, 哪有五岳的巍峨;
没有涓涓细流的汇集, 哪有奔腾不息的江河;
没有共产党的领导, 哪有我们的新中国;
没有五三人的奋斗, 哪有今天的五三所。
五三业绩 铸就辉煌
忆往昔, 时运交移,
思维悠悠;
从几乎零的起点,到济南北郊第一座高楼;
从制约发展的老基地,到无影山、济南东郊新所建成的使用;
从担负普通的军工课题,到担负重点高新工程;
五三所,
责无旁贷,天降重担于斯,
义不容辞,我当一往无前;
六十春秋,斗转星移,
筚路蓝缕, 极深研几;
承前启后,谋发展大略,
继往开来, 绘宏伟蓝图;
所势日盛, 所运日昌,
五三事业,烨烨煌煌。
五三职工 可钦可敬
揽四方栋梁之才, 俊彦云蒸;
聚八维灵感之火,智慧霞光;
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攻坚作风。
有献了青春献终身
献了终身献子孙的军工世家;
还有勇于创新的中青年科技先锋;
更有一大批英姿勃勃的青年精英。
专业齐全 德才兼备
群星璀璨 各领风骚。
有这样一批优秀的科研团队,
定能不断攀登新的科技高峰。
五三科技 硕果累累
国防要强大,材料需先行,
烧蚀隔热材料,荣获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
复合装甲、防护材料达国际先进水平;
轻质结构材料,隐身材料令敌胆战心惊;
橡胶材料, 密封技术
深受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等行业欢迎;
应用至“神舟”系列
圆了国人千年航天梦;
抗战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八十周年大阅兵,
解放军的武器装备都有五三智慧的结晶。
六十年,
寓军于民,硕果累累,
五三科技,造福大众。
虽然科研征途从无一帆风顺,
五三人定能百折不挠永攀新的科技高峰!
2025、9、4
作者穆宝忠、原籍山东省青岛平度市。1972年1月在国营山东红光化工厂(军工代号5805)参加工作,历任工人、副科长、厂党委副书记、党委副书记兼副厂长。1991年调至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第五三研究所,任处长、法律顾问、高级政工师。现已退休。
著有三线纪实文学《红光记事》《小三线建设研究论丛(第十辑)山东小三线建设专辑》,副主编《毛泽东书信赏析》。
现任《中国企业档案》杂志老专家库专家、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中共济南市委党史研究院“史敢当”宣讲团成员、山东福寿园三线精神文化顾问、山东三线军工文化研究室副主任、临沂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校外指导专家、山东崮元文旅发展有限公司文化顾问、济南市中区“五老”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