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聆听者》
编剧:心如大海
人物表:
沈安娜(旁白/演出): 青年至中年。声音初期清澈坚定,后期沉稳内敛,略带沧桑。旁白时是年老的沈安娜,带有回忆的质感。
华明之: 沈安娜的丈夫及战友。声音温和、沉稳、充满力量,是她的精神支柱和联络人。
周恩来(南方局领导): 声音睿智、从容、富有感染力,带有明显的淮安口音。
董必武(南方局领导): 声音浑厚、慈祥、老练。
徐仲航: 地下党领导人,同志。声音果敢、刚毅。
朱家骅: 国民党高官,沈安娜的“伯乐”和上司。声音带有官腔和浙江口音。
蒋介石: 声音冷峻、带有浓重的浙江奉化口音,语速不快但威严。
其他: 特务头目、会议背景音、报童、同事等。
广播剧剧本:《聆听者》(上)
【幽兰初绽】
场景一:武汉的暗室(1938年夏)
(音效:远处隐约的防空警报声,窗外的雨声,房间内微弱的电流声)
周恩来: (声音温和但极具分量) 安娜同志,明之同志,情况你们都了解了。国民党中央党部正在物色一名可靠的速记员。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是一个……九死一生的位置。
沈安娜: (声音年轻,带着一丝紧张但无比坚定) 首长,我明白。我曾在浙江省政府做过速记,朱家骅秘书长对我还算赏识。我有信心能进去。
华明之: (沉稳地) 恩来同志,我们会严格遵守纪律。安娜负责潜伏,我负责联络。就像两颗钉子,组织不启动,我们就永远沉默。
董必武: (语重心长) 不是沉默,是要变成他们的“耳朵”和“眼睛”。你们的位置,将来可能比千军万马还要重要。记住三点:一要隐蔽精干,二要长期潜伏,三要积蓄力量。非到万不得已,绝不轻举妄动。
沈安娜: 是!请组织放心。为了抗战救国,为了我们的信仰,我什么都愿意做。
周恩来: (动情地) 好。记住,你们的安危,直接关系到党的安危。以后,你们将由“舅舅”(指徐仲航)单线联系。保重!
(音效:握手声,轻微的开门关门声,雨声渐大后转场)
沈安娜(旁白): 那一年,我二十三岁。走出那间小屋,外面的雨很大,但我的心里却有一团火。我知道,我的人生将从此刻彻底改变。我不再只是沈琬,我是沈安娜,一把将要插入敌人心脏的、无声的利刃。
场景二:国民党中央党部办公室(1938年秋)
(音效:繁忙的办公室环境音,打字机声、电话铃声、脚步声、纸张翻动声)
同事甲: (小声) 安娜,快一点,朱秘书长催要上午常委会的记录了!
沈安娜: (语速快而清晰) 马上就好,最后一段校对。
朱家骅: (脚步声走近,带着赞赏的口吻) 沈小姐的工作效率,真是没得说。字迹工整,记录准确,难得,难得啊。
沈安娜: (语气谦恭) 秘书长过奖了,这都是份内的事。
朱家骅: 嗯。好好干。下午的国防最高参议会,还是由你来做记录。委员长可能会出席,要格外用心。
沈安娜: (内心一震,语气保持平静) 是!我一定全力以赴。
(音效:朱家骅脚步声远去)
沈安娜(内心独白): (混响,心跳声微微加快) 蒋介石……我终于要接触到最核心的机密了。冷静,安娜,你必须冷静。你现在只是一个速记员,一个他们眼中“不问政治”的机器。
场景三:高层会议室内/夜晚的家(1939年春)
(音效:会议现场,蒋介石讲话声,带有明显奉化口音,周围有轻微的咳嗽声、挪动椅子声)
蒋介石: (声音冷峻) ……此次“限共、溶共、反共”之方针,乃抗战建国之必要举措。各级党部须严密注意异党活动,尤其是其渗透之举……军事方面,陇东、冀南之摩擦,要掌握分寸,既要遏制其发展,亦不可授人以柄,引发舆论动荡……
(音效:钢笔在纸上快速书写的“沙沙”声,特写)
沈安娜(内心独白): (混响,伴随着书写声) ……限共、溶共、反共……陇东、冀南……摩擦……分寸……每一个字都是阴谋,都是指向我们同志的刀枪!快,记下来,一字不差地记下来!
(音效:书写声越来越快,然后戛然而止,转为夜晚的虫鸣,安静的卧室)
(音效:轻微的开门声,华明之走进来)
华明之: (压低声音) 安娜,我回来了。今天怎么样?
(音效:纸张迅速被抽出的声音)
沈安娜: (声音压抑着激动和紧张) 明之,极重要的情报!老蒋亲自部署的反共计划,这是会议记录的原稿,我加密摘要写在背面了。必须立刻交给“舅舅”!
华明之: (接过纸张,声音凝重) 好!我马上想办法送出去。你……没被注意到吧?
沈安娜: 没有。我只是一个记录的机器,没人会多看机器一眼。你快去,路上小心!
(音效:轻轻的拥抱声,急促的脚步声远去,关门声)
沈安娜: (长长地、轻轻地呼出一口气) (走到窗边)(音效:推开窗户的声音,晚风吹入)
沈安娜(旁白): 望着明之消失在夜色里的背影,我的心才慢慢落回原地。每一次传递情报,都像是在刀尖上跳舞。但我知道,我记录的这些文字,将会变成解放区战友们手中的武器,能挽救无数同志的生命。这,就是我的战场。
(音效:远处传来一声遥远的火车汽笛声,象征着情报正被送往远方)
——第一幕 终
广播剧剧本:《聆听者》(中)
【暗流汹涌】
场景一:重庆的防空洞内(1942年夏,某次空袭后)
(音效:空袭警报解除的长鸣声,嘈杂的人声,人们从防空洞中涌出的脚步声,远处有零星的救火声和哭喊声)
沈安娜(旁白): 重庆的日子,是在日本飞机的轰炸和国民党日益加剧的反共摩擦中度过的。我像一颗铆钉,死死钉在敌人的心脏里。每一次空袭,都像一场生与死的洗礼,而真正的危险,往往来自身边的暗流。
(音效:脚步声,华明之靠近)
华明之: (声音低沉,带着疲惫) 安娜,没事吧?
沈安娜:没事。刚才那颗炸弹离得不远……明之,你的手在抖?
华明之:(更压低声音) 不是因为这个。“舅舅”……徐仲航同志,已经两天没有按约定信号出现了。
沈安娜:(倒吸一口冷气,声音瞬间绷紧) 什么?!
华明之:嘘——别慌。也许是临时有急事。但我们必须要做最坏的打算。从今天起,进入静默。所有东西,立刻处理掉。
沈安娜:(强作镇定) 我明白了。家里的……我马上处理。
(音效:两人急促的脚步声在杂音中远去,心跳声渐起后转场)
场景二:国民党机关办公室(几天后)
(音效:正常的办公室环境音,但气氛似乎有些凝滞)
同事乙: (凑近,神秘兮兮地) 安娜,听说了吗?调查统计处那边抓了个共党分子,好像还是个不小的头目呢,据说嘴硬得很。
沈安娜:(手中笔不停,头也不抬,语气平淡) 是么?这些事,我们还是少打听为好。赶紧把这份文件整理出来吧,秘书长等着要。
同事乙:(无趣地) 哦,好吧。你可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
(音效:电话铃声尖锐地响起)
沈安娜: (接电话) 喂,您好,中央党部秘书处。
特务头目:(声音冷硬,透过电话线传来) 是沈安娜小姐吗?请你现在到二号楼审查室来一趟,有些事情需要向你了解一下。
(音效:听筒被轻轻放回座机的“咔哒”声,异常清晰)
沈安娜(内心独白): (混响,心跳声如鼓) 来了。该来的终于来了。徐仲航同志……他怎么样了?他们知道了多少?冷静,沈安娜,记住你的身份,你只是一个靠技术吃饭的速记员,你什么都不知道。
(音效:高跟鞋走在空旷走廊的声音,回声很大,门被打开的“吱呀”声)
场景三:审查室
(音效:房间安静,只有时钟的“滴答”声)
特务头目: (声音看似随意,实则压迫) 沈小姐,请坐。别紧张,例行公事。你认识一个叫徐仲航的人吗?
沈安娜:(语气略带困惑,表演出努力回忆的样子) 徐……仲航?名字有点耳熟。哦!想起来了,是不是那个在文化生活出版社做过事,来我们这里推销过书籍的徐先生?
特务头目:对。就是他。他和你有什么交往?
沈安娜:(语气自然) 没什么交往啊。他就是来推销过几次书,我看有些书不错,价格也公道,就自己掏钱买过两本给孩子看的识字课本。怎么,他……出事了?他看起来是个很本分的文化人啊。
特务头目:(紧追不舍) 只是买书?他没向你传播过什么违禁的思想?没拜托你做过什么事?比如……打听些消息?
沈安娜:(声音提高,带上一丝被冒犯的委屈和惊讶) 长官,您这是什么话?我一个妇道人家,每天就是上班下班,带孩子做饭,记录会议文章。我懂什么思想?我能打听到什么消息?他一个卖书的,找我打听什么?难道问我哪种笔记本好用吗?这太可笑了!
(音效:短暂的沉默,只有时钟声)
特务头目: ……沈小姐,不要激动。我们也是职责所在。你说你只和他有业务往来,有什么证据吗?
沈安娜:(语气转为肯定) 有啊!我买书的收据还留着呢,回家我可以找找。办公室的同事也能作证,他来过几次,都是公事公办的样子。长官,我在党部工作这么多年,一直是兢兢业业,朱秘书长可以为我作保的!您要是不信,可以去问秘书长!
(音效:提到“朱秘书长”时,对方轻微的吸气声)
特务头目: (语气明显缓和) ……嗯,朱秘书长那边,我们自然会核实。好了,沈小姐,今天就到这里吧。记住,今天的事,不要对任何人提起。
沈安娜:(松了口气,语气恢复谦恭) 是,我明白。长官,那我先回去工作了?
(音效:椅子挪动声,脚步声,关门声)
(音效:沈安娜走在走廊上,脚步声开始时平稳,逐渐加快,最后几乎是小跑,然后猛地停在一个无人的角落)
(音效:压抑的、剧烈的喘息声,靠在墙上的细微摩擦声)
沈安娜(内心独白): (混响,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 过去了……暂时过去了……他们找不到任何证据。仲航同志,谢谢你,谢谢你保护了我们……
场景四:家中(深夜)
(音效:极轻的啜泣声)
华明之: (轻轻抱住她) 哭出来吧,安娜,这里没有别人。你今天做得非常好,无懈可击。
沈安娜:(带着哭音) 明之,我怕……我怕极了。我不是怕死,我是怕……怕因为我的一个失误,就毁了整个组织……
华明之:(声音坚定而温暖) 不会的。我们的信仰,就是我们最坚硬的铠甲。想想恩来同志的话,“你们是插入敌人心脏的尖刀”。刀,可以暂时藏锋,但绝不会折断。最黑暗的时候,往往意味着黎明就快来了。我们必须坚持下去。
沈安娜:(逐渐平静下来) 嗯……坚持下去。只要我们还在一起,只要信仰还在,就能坚持下去。明之,抱紧我。
(音效:夜更深了,万籁俱寂,只有远处几声犬吠)
沈安娜(旁白): 那一夜,我在丈夫的怀里汲取着微薄的温暖和巨大的力量。徐仲航同志最终英勇就义,他的牺牲像一把尖刀,也永远刻在了我的心里。我知道,这场无声的战斗,变得更加残酷,也更加不容有失。我和明之,就像暗夜中互相依偎的两点星火,必须燃烧下去,直到曙光降临。
(音效:一段低沉而充满希望的音乐渐起,预示着黎明前的黑暗最为沉重,但希望永不泯灭)
——第二幕 终——
广播剧剧本:《聆听者》(下)
【黎明静默】
场景一:南京,国防部会议室(1948年秋)
(音效:会议室气氛凝重,偶尔有将领清嗓子的声音,茶杯盖轻碰杯沿的脆响)
蒋介石: (声音比以往更加冷峻、急促,透着一丝难以掩饰的焦躁) ……徐蚌会战(淮海战役),关系党国存亡!绝对不容有失!第七兵团黄伯韬部,必须死守碾庄,吸引共军主力。第二、第十三兵团要迅速东进,南北对进,实施夹击!空军要给予全力支援!这份作战计划,乃最高机密,泄密者,格杀勿论!
(音效:钢笔在纸上飞速记录的“沙沙”声,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更加急促、坚定)
沈安娜(内心独白): (混响,伴随着书写声,充满紧迫感) ……徐蚌会战……核心部署……兵力调动……这是决定命运的情报!快!必须用最快的速度送出去!每一分钟都关系着前线成千上万战士的生死!
(音效:书写声停止,文件被合上的声音。脚步声响起,沈安娜抱着文件走出会议室)
同事丙: (感叹) 唉,这仗打得……安娜,记录完了?秘书长催着要呢。
沈安娜:(语气一如既往的平静,甚至带上一丝疲惫) 好了,我马上整理送去。最近会议太多,真是有点吃不消了。
(音效:办公室环境音,打字机声响起作为掩护)
沈安娜(旁白): 胜利的曙光越近,敌人的疯狂就越甚。我的位置也变得越来越危险。每一次记录、每一次传递,都像是在悬崖边上行走。但我清楚地知道,我手中的笔,此刻重逾千钧。
场景二:家中,紧急时刻(1949年初春)
(音效:夜晚,窗外隐约传来混乱的声响——汽车鸣笛、远处零星枪声、军队调动的嘈杂声。气氛紧张)
华明之: (快步进门,反手锁门,声音急促而激动) 安娜!收到了!“老家”来信了!
沈安娜:(立刻放下手中的事) 怎么说?
华明之:“风雨太大,鸟儿即刻归巢。” 组织命令我们,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利用现在的混乱,以‘回乡避难’为由,尽快撤离南京!上海有同志接应我们北上!
沈安娜:(长舒一口气,但随即涌上复杂情绪) 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十四年……明之,我们成功了。
华明之:(紧紧握住她的手) 是的,我们成功了。快,把所有东西,哪怕是一片纸头,都处理掉。我们必须在他们反应过来之前离开。
(音效:焚烧纸张的微弱“噼啪”声,打开炉盖的声音,火焰窜起的声音)
沈安娜: (看着火焰,轻声地) 这些数字,这些符号,这些记录了敌人无数罪证和阴谋的纸片……它们完成了使命。 (音效:火焰熄灭声,短暂的寂静)
沈安娜(旁白): 我没有丝毫留恋。看着十四年的“工作”化为灰烬,我感到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轻松和解脱。我不是在毁灭证据,我是在为一个时代送葬。
场景三:北上列车(1949年春)
(音效:蒸汽火车的汽笛长鸣,车轮撞击铁轨有节奏的“哐当”声,车厢内嘈杂的人声)
报童: (由远及近) 卖报卖报!最新消息!百万雄师过大江!南京解放!卖报卖报! (音效:周围人群的欢呼声、议论声)
华明之: (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田野,声音哽咽) 安娜,你听……解放了……我们的人民,胜利了!
沈安娜:(紧紧依偎着丈夫,泪水无声滑落) 听到了……明之,我终于……终于可以不用再“听”了。我可以真正地,为我们的胜利欢呼了。
(音效:火车汽笛再次长鸣,声音高昂嘹亮,充满希望。音乐起——宏大、胜利、抒情的旋律)
场景四:北京,晚年(2010年,回忆)
(音效:安静的房间,时钟缓慢的“滴答”声,老人轻微的呼吸声)
老年沈安娜(旁白): (声音苍老、平静,充满岁月的沉淀) 后来,我和明之看到了新中国的诞生,参加了新中国的建设。我们见证了这片土地的沧桑巨变。曾经的那些惊心动魄,都化为了历史的注脚。有人问我,潜伏敌营十四年,每日生活在危险和孤独里,后不后悔?
(音效:轻微的停顿,窗外的鸽哨声悠扬掠过)
老年沈安娜(旁白): 我从未后悔。我的一生,是无名的一生,但也是充实的一生。我和明之,还有无数像我们一样默默无闻的战友,我们从未站在光里,但我们追逐光、信仰光、最终,也融入了那照亮神州大地的万丈光芒。我们只是做了那个时代,一个中国人、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
(音效:音乐转为深沉、庄严、充满敬意,缓缓推进)
播音员(画外音): 2010年6月16日,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党的隐蔽战线杰出战士沈安娜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她的一生,是信仰的一生,传奇的一生,沉默的一生。她的名字,必将被历史铭记。
(音效:音乐达到高潮后,逐渐减弱,最终归于宁静,只留下那象征着永恒和敬意的余韵)
——全剧终——
编剧: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