慰问抗战前辈,聆听革命故事
在93大阅兵前夕,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理事、太行精神专业委员会主任张培良、峰峰矿区公安分局党委委员、政工室主任王玉刚、中红会太行专委会副主任张彦彬、陈平安等同志一同慰问抗战前辈、1993年被公安部授予一级警督警衔的矿区公安分局离休老党员、民警张玉付。
今年90周岁的张玉付老人,一米七左右的个子,身材健壮,红光满面,精神抖擞,思维敏捷,谈吐自如。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年轻十多岁,在自家客厅热情接待了我们。王玉刚主任向张老问好,说明来意。受分局党委委托,看望慰问抗战老同志,并将一枚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奖章佩戴在张玉付老人胸前,张老顿时热泪盈眶,嘴唇微微颤抖,老人家紧紧握着王主任的手,激动地说:“感谢党组织,感谢分局领导多年来对我的关怀和照顾”!接着老人家给我们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彭城和峰峰地区的一些革命故事。
张玉付出生于1935年3月,彭城联合村人。父亲1933年参加红军,投身于革命战争。受父亲和家庭教育的熏陶,张玉付非常热爱共产党,1944年才9岁,就参加了儿童团。在地下党组织的教导下,参与站岗放哨,传递情报工作。1945年,彭城解放前,有“八大柜”,就是有八家规模较大的卖陶瓷的店铺。而彭城地下党组织,就以这八家店铺做掩护。店掌柜大部分都是共产党员,每次党组织开会或搞活动,都选在磁州窑烧陶瓷“馒头窑”的“烧井子”,也叫“火池子”里边(注:馒头窑前边烧火添加煤和柴禾的地方有一个专用通道),比较隐蔽,不容易暴露。但为了保险,确保安全,每次活动,宋志祥和赵炳如两名地下党组织的领导,都要在东、南、西、北四个方位,几条主要街道口三至五里处,设三道岗。第一道岗最远大约五里远,第二道岗有三里远,第三道岗有一里左右,为开会站岗放哨。一旦有日伪军或汉奸特务出现,立即报信,参加活动的人员马上撤离。据张玉付老人讲述:一次,在“焦家窑”召开会议,因为我比较机灵,跑的最快,安排我在朝北方向第一道岗放哨。,突然发现日伪军的便衣队朝我这边走来,我立即钻进一条小胡同,抄近路,一路小跑,向二道岗送信,为地下党组织报信。等便衣队到“焦家窑”搜查时,地下党员早已撤离,避免了一次和敌人正面交锋的重大损失。还有一次,得到日伪军一批军用物资专列停靠在彭城火车站的消息,上级命令将这个情报火速送到山底游击队。党组织派我和另一名儿童团员执行送情报任务,距山底村有十几里路,走大路,中途有几道日军卡口。为了避免日军的盘问检查,我们沿山坡羊肠小道,翻山越岭,衣服和手脚被划破,全然不顾,以最快的速度,在天黑前将情报送到游击队手里。后半夜,游击队突袭彭城火车站,将这批军用物资通过义井、和村秘密转移送到了山区根据地。
听完张老讲述的革命故事,我们思绪万千,抗战时期,几岁的娃娃都是不拿枪的兵。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他们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用生命捍卫着中华民族的尊严。这就是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这就是伟大的抗战精神。
随后,张老来到他的工作室,挥毫写下“永远爱党”几个大字。为了表达他老人家对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激动心情,又写了“铭记抗战历史,守护和平盛世”,以表达对抗战牺牲的英烈们的深切怀念,对子孙后代传承抗战精神的寄托和希望。(刘海生 陈平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