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明月潮生】
第十九章 苔痕刻字
十年后的寒食节,顾湛在书院后山发现了个奇景——当年埋镜的海滩礁石群间,竟生出片玉色苔藓。苔痕天然构成镜形,每逢朔望便泛微光。
渔童们传说苔镜能照心事。有个嘴角下垂的男孩照过后,次日竟嘴角上扬;还有个眉头紧锁的姑娘,照镜后眉宇舒展如春山。
消息传到致仕的陆惟深耳中时,他正在煮茶。紫砂壶突然炸裂,滚水烫出满手泡——那玉苔生长处,正是当年裴宁骨珠消散之地!
第二十章 照苔录
顾湛带着少年(如今已取名为陆念宁)重访故地。念宁指尖刚触到玉苔,苔镜便浮现星纹流光。流光中显出一行行小字,竟是裴宁生前日记:
"三月初三,世珩又问星纹事。假称需用九十九颗真心泪浇灌,或能暂现..." "五月端阳,他竟真集来泪珠!幸而早将星纹之力封入孩儿眉间..." 字迹到这里突然凌乱:"七月半,他发现了!用镜傀术剥我面皮,要仿制星纹..."
念宁突然呕吐起来,吐出的竟是颗莹润泪珠——正是当年裴宁封入他体内的第一颗真心泪!
第二十一章 镜傀迷城
泪珠滚入苔镜的刹那,整个海滩震动起来。玉苔疯狂生长,转眼筑成座镜面之城。城中行人皆顶着一张张裴宁的面容,眉心却刻着不同纹路:贪婪纹、嫉妒纹、暴怒纹...
"是父亲用娘亲面皮造的镜傀。"念宁声音发颤,"他用这些傀儡收集人间恶念,想炼出假的星纹。"
他们在城心镜殿找到本血账:裴世珩记录每个镜傀引发的悲剧。最新一页墨迹未干:"永熙二十三年四月初八,镜傀诱杀漕工百人,取怨气灌入琅琊地脉。"
第二十二章 地脉鸣悲
三人循着地脉赶到琅琊山时,整座山已被黑雾笼罩。矿工们眼眶乌黑如傀儡,机械地挖掘着山心——那里埋着裴宁的遗骸!
念宁额间星纹突然灼痛,山腹中传出裴宁的悲鸣:"他要用我的尸骨做阵眼,将地脉炼成怨器!"
古镜虽已沉海,顾湛却取出当年拓下的镜铭拓片。纸卷展开的刹那,拓文浮空成金符,照出地脉中蠕动的无数镜傀——每个都连着根血线,通向京城方向!
第二十三章 血线牵龙
顺血线追至京城,竟发现终端是东宫!太子眉心嵌着枚碎镜片,正是裴世珩当年佩戴的单照镜。镜傀收集的怨气通过地脉源源不断注入镜片,太子眼白已全黑。
"裴公说...说这样能治我的心疾..."太子痴笑着抓起朱笔,在奏折上批下"尽诛琅琊王氏"。
危急时刻,念宁咬破指尖将星纹血抹在拓片上。血光中显现裴宁留影:"镜傀怕真心泪!快收集九十九滴——"
话音未落,窗外箭如飞蝗。裴党余孽推着辆覆布囚车逼近,车里传出陆惟深旧仆的哭喊:"老爷!他们抓了全镇百姓..."
第二十四章 月潮终曲
决战那夜恰逢月食。念宁站在东宫飞檐上,捧着那颗娘亲的真心泪。下方广场跪着九十九个被镜傀附身的百姓,每人眉心都延伸出血线连着太子。
"镜傀术最毒处在于..."陆惟深突然抢过泪珠,"需至亲之人自愿献祭。"
他纵身跃入血线阵眼,泪珠在掌心碎裂成星芒。星芒所到之处,镜傀纷纷脱落,露出原本面容。太子眉间镜片"咔嚓"裂开,掉出张裴世珩亲笔字条:"若事败,以此镜片控太子自戕。"
念宁额间星纹突然爆亮,所有真心泪光芒汇聚成裴宁的身影。她温柔抱住下坠的陆惟深,化作月光消散。
月食褪去的刹那,百姓们相继苏醒。有人发现广场玉砖上天然形成了新镜纹,纹路恰似母子相拥。
晨光中,念宁扶起虚弱的陆惟深。两人背影融入熙攘人群时,不知谁家孩童唱起歌谣: "月潮生,镜潮平,照见人间多少事,依旧青山笑春风。"
【作者简介】胡成智,甘肃会宁县人。八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现任都市头条编辑及认证作家。曾在北京鲁迅文学院大专预科班学习,后于作家进修班深造。其中篇小说《金兰走西》荣获全国二十四家文艺单位联办的“春笋杯”文学奖。诗词作品多见于“歆竹苑文学网” 代表作有《青山不碍白云飞》《故园赋》《群居赋》《觉醒之光》《诚实之罪》《盲途疾行》《文明孤途赋》等。近年出版有《胡成智文集【诗词篇】【小说篇】》三部曲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三部曲。长篇小说有《山狐泪》《雾隐相思佩》《龙脉诡谭》《山河龙隐录》《乾坤返气录》等己出版。
八十年代后期,便长期从事于周易八卦的预测应用,并深入钻研地理风水理论与实践。近三十年,著述了《山地风水辨疏》《平洋要旨》《六十透地龙分金秘旨》等六部地理专集,均收录于《胡成智文集【地理篇】》中。该文集属内部资料,不宜全部公开,部分地理著述正逐渐在网络平台发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