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看完《南京照相馆》,走在似火的骄阳下,全身大汗淋漓。但是,我却感到异样的沉重和寒栗。影片中的情节不停地在脑海回放,悲愤的心潮剧烈翻涌,所有的观后感汇聚成一句话:野兽般的侵略者记录的侵略罪行是最真实的力证!
忽然间,我想起自己也有一本保存近30年,日本侵略者自供侵略罪行的资料。回到家里,找出曾经阅读过的《日铁大冶回忆录》(中文版)。抚摸这本来之不易的资料,一桩往事浮现出来:
1997年10月的一天,被同事们尊称为“马老”的大冶铁矿矿志办负责人马景源拿着日文版《日铁大冶回忆录》复印件,找到矿党委分管宣传工作的我,介绍有关情况:
1938年10月20日,大冶铁矿沦陷,日本军方为了支撑战争,遂委托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开采大冶铁矿。12月26日,日本制铁株式会社成立了以掠夺大冶铁矿铁矿石为首要任务,简称为“日铁”的大冶矿业所。不久,“日铁”开始采掘,直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为止。七年间,他们共采出铁矿石500多万吨,运回日本420多万吨,占同期日本在华劫走铁矿石总量4630多万吨的9.74%。在这期间,不少日方管理和技术人员加入“日铁”,参与掠夺勾当。
时至1984年9月,“日铁大冶友好访中团”来湖北黄石参观,并到访大冶铁矿。回国后,该团团长将这本日文版《日铁大冶回忆录》复印件,寄给了接待他们访问的黄石外办刘明星。十三年后,亦即1997年10月,刘明星在即将退休前,把这本资料交给大冶钢厂,希望能译成中文。
大冶钢厂史志办负责人胡晖请人阅读后,发现该资料系1972年“日铁大冶会”编印,收录的作品包括“日铁”人员写的回忆录,当年他们在铁山写的诗作、日记、歌曲和拍摄的照片,涉及日本侵略者对大冶铁矿的勘察、采掘和运输,对劳工及周边村民的欺凌迫害,矿区附近武装力量的反抗和当年的风土人情等方面,均是作者们在大冶铁矿的亲身经历,内容丰富具体,史料珍贵难得。于是,胡晖郑重地将它转送给我们。
听了马老的讲述,我觉得这本在国内静默了十多年的资料有重要价值。于是,我和马老商定,拨出专款,组成专班,马上进行翻译,并将此事向矿主要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备。之后,马老将复印件分为几部分,请数位通晓日语的人员翻译。次年4月,译稿初成,马老从头至尾精心梳理多遍后交付印刷厂。9月,《日铁大冶回忆录》(中文版)面世。
回忆完这段往事,盯着这本资料,联想到《南京照相馆》中的情景,我产生了强烈的阅读欲,遂再度翻开《日铁大冶回忆录》。读罢第一篇《在危险地带悬命探查铁矿床》,我愤然感叹:“这是侵略者疯狂掠夺大冶铁矿资源的自供状!”该篇作者是“日铁”采矿科工程师,在不长的篇幅里,他多次自曝侵略者的骄横心理和无耻罪行。
在第一自然段,他写道:“铁山是当时八幡炼铁厂的主要原料供应基地,应跟随国策,精神百倍地赴任。”对其中的“国策”二字,我尤觉刺眼和憎恶。因为有关史书记载,近代之初,日本内阁就觊觎大冶铁矿的开采权,竟然把攫取这里的资源内定为国策。许多漂洋过海,强行撞进大冶铁矿的日本人正是在这个无耻“国策”地唆使下,成为明火执仗,“入室抢劫”的强盗!
在第三自然段,作者洋洋得意地记载:“大概是在1942年12月,一个月就生产了约19万吨矿石,创造开采以来最高纪录。”可我马上意识到,凭借当时的简陋工具和恶劣环境,达到如此产量,有多少劳工付出了极度苦痛,甚至生命啊!在倒数第四自然段,有这样的文字:“到1944年,战局渐渐恶化,拼命采掘的铁矿石就是1吨也必须送回日本,在石灰窑江岸贮备着大批矿石。”由此足见,这帮强盗贪得无厌和惶惶不可终日的丑态。
随着阅读继续,许多日军残害我同胞的兽行令人发指。比如,在《在刚占领后的铁山准备重开作业》中记叙:“驻扎在象鼻山的警备队,虽然善战,但性子暴,品行恶劣……我们在华人村落中见到一个被警备队士兵打伤,用破布卷着头,满身是血,倒在土房间的村民。”
又比如,用对话形式写成的《度过青春岁月的矿山生活》中有如下段落:“谷山:殴打劳工,据说同行间也有。岩桥:有呀,某君就是用带镐头棍棒殴打中国劳工,情节十分恶劣,很像举行打人比赛,有的还把人打死了。有次到盛洪卿村,看到一个家庭正在悲痛地为死者举行土葬,遗属们‘哎呀,哎呀’地哭泣。”再比如,“日铁”地方办事处的一位职员写的长篇回忆录《在中国度过了前半生不能忘记的大冶》中有两个情节:一是1940年春——作者认为是矿区“最兴旺时期”,为了维护所谓“治安”,阻止我方武装力量的袭击反抗,日军警备队用野战炮轰炸西面的和平村庄。二是日方为了将采掘的矿石顺利运至石灰窑江边码头装船,再通过水路拖回日本,在25公里长的运矿铁道沿线架设电网,有平民及农家牲畜触电而亡……
8月31日上午,黄石保护江豚志愿者等民间团队举行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在黄石港江边卸矿机基座前合影,我有幸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这本来自侵略者的资料堪称不打自招的罪证集,是难得的反面教材。我在阅读中有个感觉,“日铁大冶会”编印该资料时,进行了“过滤”,删除的内容不在少数,类似《南京照相馆》中,对有些照片加盖“不许发”的红印章的情节。因为马老在主持翻译中,恪守“尊重原文”的原则,所以这些文章里有许多欲言又止,遮遮掩掩的地方,有许多省略跳跃,衔接不畅的地方,还有刻意渲染“亲善友好”的事例。即使是这样,类似上面列举的暴行,在整本资料中仍然不胜枚举。这或许是写这些文章的“日铁”文职人员,也觉得日军的所作所为太过残暴,才有所披露吧。倘若全面透彻地曝光,日军在大冶铁矿的暴行与《南京照相馆》中的情形有相似之处,亦可谓“罄竹难书!”
被同事们尊称为“马老”的汉冶萍公司史和大冶铁矿史专家马景源先生
观看《南京照相馆》,再读《日铁大冶回忆录》,深度了解日本侵略者的滔天之罪,我真真切切地感觉到,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多么伟大,和平安宁的祖国有多么美好!
回望悲史,椎心泣血;前行不辍,强盛母国!
2025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