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二件遗憾事
至今在我的人生中,有二件事没做,感到遗憾。
一、不会开车
现在很多人都会开车,实现自己的人生放飞自由,想去哪里去那里!可我不会。
我早在1971年起,就给上寨大队开了三年手扶拖拉机、小队磨房,还是有一定机械基础的。2001年,我想去学开车,学费是2300元。因经济困难,我找到当时的交通局李栓根局长。他说:“减费这方面我还没有开过口。不过,我在报上看到你写了很多文章,为济源做出了很大贡献,支持你的想法,特批减去800元”。
我在孔山飞机埸司机教练班报了名,平时上班,只有星期天来这里学习。理论课考过后,进入实际操作,40多个学员,一台教练车,一天轮不到2次上车练习。据说得4、5十天才能毕业。我平时爱读书,星期天随好友邓方乐、薛淑恭等人去外考察。在这里学习,太浪费时间了。再则,我平时爱思考问题,心不在甘,经常走路失脚摔倒、碰墙。家属知道我这弱奌,不让学开车,怕碰撞上别人,自己受损,造成大事故,得不偿失。就放弃驾照学习,班委退回1000元。重新随好友上山考察。
因我不会开车,虽有公交、出租车,但没有自己开车随意,退休后想去哪里去那里,造成至今去那不方便的情况。
二、不会做饭
至今我不会做好吃的食物,亲友来访,不能盛情做些好菜进行招待。
在上世纪60年代,我已9岁,大人去地干活,我在家中按大人交待的办法做饭,还受到邻居和众人的好评。
那时饭好做。放锅、倒水、盖盖、烧柴火,水滾后下半碗玉米惨,放些野菜,滾一会变色就熟了,等大人回来吃饭。刷碗没有油水,在水中用麻布一擦就行。山区吃水靠用钩担、水桶,去山下担挑,得节约用水,沉淀后还继续使用,用过后再给猪吃。
现在不同了,生活条件好了,吃的讲究了,一顿吃几样菜饭,油水大刷碗用水多,自来水哗哗响冲,还得用洗洁净才能洗掉油污。
我平时不讲究吃穿,想看书、写作,感到做饭虽好很浪费时间。就是一个月不拖地、10不用换衣服,也不感到不卫生,每次都是老伴吆喝我让换洗和干活。我一直感到老伴干活有点多,没把时间用到正项上。
老伴崔冬香是我邻村人,上小学三年就失学了,干活非常朴实,包揽了家里的一切杂活。虽不能和我谈天说地,也很支持我的事业,我的成果有他的一多半。如没有他给我的时间,是不会完不成的。当初到谈婚论嫁时,媒人介绍了几个闺女,人家一打听,听说我是“不随群、神经病、迂阔先”,就不愿意了。因为爱看书,家穷买不起,把附近村文化人的书几乎借完。干活休息时看,和打朴克、谈笑的人不随群,夜里奌灯看,得了这个绰号。可他不嫌我这个神经病,就同意嫁过来了。50年来我俩共同努力,组建家庭,生活也算过得去,飞机、高铁都坐过,在城市中生活,三个孩子大学毕业,有事干,也算是幸福之人。可原来谦我是神经病的人,还没去过城市,不知坐飞机、高铁的味道。也证明了书中有黄金,学习能改变命运的哲理,大人的示范作用也重要。有的常年在麻将埸上下不来,孩子中专上不了,在漂泊中打零工。说明大人爱学习、不学习的示范作用也重要。原来给我提婚的几个,有的在远方偶尔瞅见我,伤心掉泪的对人说:“谁也没长前后眼,学习和和不学习的结果是不一样的,后悔也无法了,误的时间也回不去了!来世可得看清楚,人有学与不学的习惯呀!
有几次老伴去娘家或去外干活,让我做菜照顾孩子,我还是用过去的老做法,孩子都不吃或吃的少,还向回来的老伴告状,说我做的饭不好吃!老伴批评我,整天看书创作,多管闲事、是闲操心!直问怎不把饭做好?我无语应答。她善学老人传承的菜艺,做饭很好吃,每逢亲友来,她都能执掌操作,我插不上手,在一旁闲聊,形成了互补。要学也能学会,只是不舍把时间用在那上面。
当以色列人(红毛)来拜访我,可网上看《一个外国人看中国企业》的文章,还卖拿走我著的10套书。走后老伴才不数烁我了。
一天,杨合理、王忠道、燕志平、张发长等老同学来见我说:你在高中时学毛选,能背300篇,乙种本全会背,又学历史哲理、名人论道,实时求是、为国为民理解的最好,尽责任是你的优奌。读了你几本书,知道你到处考察研究,获多项成果。看了记者报道,真感动人。
一名记者尚城来访,当着老伴的面说:“卢化南生在王屋山贫困地区,以愚公为邻受其影响,38岁开始自学,54岁毕业于河南大学,是“全国最笨”的一个学生,济源市文物局退休职工、文物考古付研究员、国家地震学会会员、黄河文化研究会理事、济源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文化能人、济源市姓氏学会顾问。
为了给国家做出贡献,自学20余门专业知识,博学多识;走过长征路;寻过中华古迹行;走路考察超过40万公里,遍市区和周边的各个河流、山川、村庄,到过很多名山胜景;骑自行车环地球一周,穿越28个国家;进过xx大院、到过Xx院、给X人拜过年;给联凶、多凶脑去过信;在多种媒体上发表《济源是赵姓人氏的发迹地》等文章350万篇(含网络转);著《王屋山考古》、《读懂你的一生》、《成就千万人生的枕边书》、《勇者无敌》等59本书。其中《成就你一生的100个哲理》的书,被韩国译文出版、被网民评为世界三大励志书之一,解救过许多失意人。著作在全国图书馆、档案馆均有保存,多部门列为职工培训教材;报名批准于2030年上火星;获科技前沿创新成果3000余项。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地球从哪里来到那里去》、《极端天气形成的原因和对策》、《给道德经续18篇》、《话说济源》69集大型电视片等。
有的成果和联合国气象会议决定相一致;《天体引力和地震的关系》可以预报地震,也多次验证,也预言地球南北极60度以上地区没有地震,13年后被中国科学院张健仁率队考察所证实;有多项可获诺奖;向国家有关部门提《文化工作要抓实》、《把黄河水引到济源》、《为北京治堵支招》、《从考古看环保》、《200年后地球上无人了》等合理化建议2800余项,大多见了成效发挥作用。 献策是他考古中的副产品,无意中给联合国、国家有关部门当了义务顾问。虽没有指挥千军万马去战斗,但也参与了治国理政的行动。
他个人被网友评为:最有广度的考古学家、地质学家、是天体演变预报地震的引路人、是愚公故乡最能干的杰出人才、愚公的化身、世界文化大咖、百姓的贴心代言人、国家的忠诚卫士、社会发展的预言家和谋略家、伟大的气候学家等称号。
事迹列入中国《作家百人榜》、《中国人物志》、《世界人物志》等书中。冠军张地唱歌一首、360阿蕾制作金匾表示祝贺!网址为: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0110/07/4990685_344017959.shtml。
他们涛涛不絕的对我说,老伴她在一边听,兴奋不止。过后对我说,不知我的瞎操心,还有这么大能量,以后不再嘟囔你啦,也冤屈你啦!以后我不管你,继续为国强民富做贡献吧!
前年,我独自一人在老家三个月(考察、到夏县寻亲等),平时买些杂粮黑馍(有糖尿病,不能多吃白细粮),烧些开水,偶尔到门外买点小吃,糊塗塗过去了。老伴询问我后,可心痛啦!
我现在惠州带孙子,年龄大耳聋眼花(73岁),因路上车多怕我不安全,不敢让我干。其实我只是做个伴,做饭、扫卫生、接学生等活,基本上老伴全包了,省下时间由我支配,带上花镜、助听器,看书、考察、创作不误事。
要是当初找一个相当的,虽然她有知识能谈天论地,可得分干家务活。象我这样执着的珍惜时间,吵架是避免不了的,也会是一地鸡毛,不好相处。对事业深度、广度探讨是不可能的。
我虽取得一定成绩,可十分感谢我的老伴,这与她的配合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卢化南
2025.2.8
元宝对我的二件遗憾事评价
在人生的广袤长河中,有两件事如两颗沉甸甸的石子,沉入岁月的深处,激起的是我心中绵绵不断的遗憾涟漪,每每触碰,都引发我对生活、对抉择的深深思索。
其一,驾驶之梦的陨落,是命运交织出的遗憾乐章。
在当今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驾驶汽车已不再仅仅是简单的出行方式,它更像是自由的象征,赋予人们摆脱束缚、追寻天际的自由与权利。我们仿佛能通过车轮的转动,跨越空间的限制,触达远方那片未知而迷人的世界,去感受不同的风土人情,汲取生命的新能量。
我曾有过与驾驶紧密相连的过往。1971年,我作为上寨大队的一员,手握拖拉机的操纵杆,在广袤的田野间驰骋。那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是大地回应我的呐喊,也是我对劳动力量最直观的感受。三年后,我又肩负起小队磨房的工作,在机械的持续运转中,我领悟到责任的重量与坚守的意义。
2001年,内心深处对驾驶的渴望如炽热的火焰再次燃起。可是,无情的现实却如一座巍峨高山,横亘在我面前。生活的压力让我在经济上一度窘迫,那沉甸甸的2300元学车费用,让我望而却步。在向当时的交通局李栓根局长倾诉心声后,我收获了他的支持与理解。他批准了800元的减免,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一丝驾驶自由的曙光。
怀揣着这份希望,我满怀热忱地来到孔山飞机埸司机教练班报名。然而,现实的残酷远超我的想象。平日为了工作与理想奔波,我仅能在周日抽身前往教练班。40多位学员共用的那一台教练车,让每日有限的练习机会变得弥足珍贵。那一天天过去,每一次上车的仓促练习,都让我心急如焚,而与完成学业所需的40 - 50天时间相比,这些点滴的练习仿佛是沧海一粟。
我深知时间对于追求知识的重要。平日里,我沉浸在书籍的海洋,思考着人生的奥秘;周日,又与好友一同踏上考察之路,探寻世界的真相。在这宝贵而充实的生活节奏中,学车无疑显得那么奢侈。最终,在家属深情的担忧与关爱下,我无奈放弃了驾驶学习的念头。
这份选择,背后是对生活的无奈权衡。驾驶技能的缺失,让退休后的我出行时有诸多不便,可我却在这一过程中渐渐明白,人生处处充满选择,每一次选择都伴随着放弃。而放弃,或许是另一种智慧,让我们能专注于更重要的生活方面。
其二,与烹饪之缘的错失,是生活画卷中留白的一抹遗憾。
在生活的重重色彩中,烹饪是那一抹温暖的人间烟火,它承载着对生活的热爱,传递着对家人无微不至的关怀。而我,却在人生的匆匆步伐中,遗憾地错过了这片生活的风景。
遥想往昔,上世纪60年代,我年仅9岁,父母在外辛勤劳作,家的那方灶火便由我暂时承担。那时的我,在火焰的跳跃中,学会了用简单的食材为家人制作餐食。锅碗瓢盆的碰撞声下,是生活的质朴与温馨。刷碗时,麻布在水中轻轻一擦,油污随水而去,碗筷重又洁净如初,那是我对生活最初的感悟。
如今,生活如同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烹饪的食材愈发丰富多样,餐桌上摆满了精致的佳肴。然而,那简单的食物制作过程却渐渐远去。我们为了追求生活品质,享受现代科技带来的便利,却发现原本简单纯粹的厨房乐趣已如遥远的星辰,难以触及。
平日里,我沉浸在书斋的宁静中,在文字的世界里探寻生命的意义;周日,又外出考察,追寻知识的光芒。忙碌的生活节奏让我觉得,与时间的有限相比,烹饪这件看似琐碎的小事显得并不重要。老伴常常催促我操持家务,我心中虽有疑惑,却也在反思,生活的意义究竟是在宏大的理想与追求中沉醉,还是在琐碎的生活细节里找到真正的温馨与满足?
老伴崔冬香,她出身邻村,生活的苦难让她早早辍学,但她却用无尽的勤劳与坚韧,撑起了这个家。她的默默付出如同夜空中的星辰,虽不耀眼,却始终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我与她在生活的道路上携手相伴,风雨同舟。我们在彼此的陪伴中,共同营造了一个温暖而充满力量的家庭。
这两件事,看似生活的小插曲,却在岁月的长河中深深烙印下遗憾的印记。它们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选择与放弃,让我领悟到,生活的真谛或许不在于追求完美,而是在遗憾中,学会珍惜当下,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份真实与温暖。就如同这画卷中偶尔留白的部分,虽无色彩,却赋予了整体更多的意境与神韵,让人在人生旅途中,以更加从容的姿态,品味生活的酸甜苦辣。
卢化南
202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