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刘玉峰
刘云翠
我的父亲刘玉峰,原名刘钧昌,曾用名刘峰,1920年11月出生于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父亲年幼家境贫寒,生活艰难,全家几口人靠仅有的一亩山岭薄地维持生活,日子朝不保夕。我的祖父刘奎元为了能让父亲刘玉峰上学念书,到地主家扛长工,受尽欺辱压榨。残酷的现实经历,使父亲刘玉峰亲身感受到旧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父亲怀着保家卫国、追求真理的一腔热血,到本村抗日小学当了一名抗日教员,在党组织的教育和引导下,他阅读了许多革命书籍,接受了革命思想,懂得了团结抗日的革命道理,产生了抗日救国、追求革命的强烈愿望。在任教期间,他一方面向学生积极宣传抗日救国的革命道理,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暴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他以教师身份作掩护,为中共地下党组织传送情报。由于当时日伪军队和汉奸特务到处搜查抓捕进步分子和革命人士,为预防不测,他曾化名刘峰,先后辗转多个学校任教。1939年8月,父亲刘玉峰调到山东省章历县独立营任文化干事,他聪敏质朴、工作细心、任劳任怨,深受战士和领导的好评。1939年9月,父亲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
章历县位于山东省中部,东北靠邹平、齐东县,南连胶济铁路线,西临历城县,西北隔黄河与济阳相望,有济南的东大门之称,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抗日战争时期该地一直为敌占区,国民党、日伪顽固分子长期盘踞此地,为非作歹欺压百姓,并建立了一套国民党的反动党团组织,大肆进行反革命活动。章历县委根据当时的形势,首先抓武装斗争,在主力部队的支援下与刘玉峰的县独立营和武工队对娄家庄发起突然围攻。由于战前准备充分,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激战,我军俘敌180余人,各种枪支170余支。事隔几日,刘玉峰所在的独立营又一次乔装改扮,全歼顽敌一个中队,沉重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军民的斗志。
1942年,日寇用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对茶叶口乡的群众进行疯狂的屠杀。在一片白色恐怖之下,1942年3月,刘玉峰被派到山东省莱芜县茶叶口区分区委担任宣传干事、通讯站长。这一时期,主要任务是发展壮大我党的基层党组织队伍,发动群众抗击敌人的侵略。日寇进驻茶叶口,对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扫荡”。刘玉峰与茶叶口的党员、民兵夜间多次秘密地拆桥、破路、剪电线,破坏敌人的交通、通讯。在恶劣的战争环境里,刘玉峰机智果敢、骁勇巧战,给日寇以沉重打击,敌人视他为眼中钉,放出话:活捉刘钧昌,赏大洋1000块。但在当地百姓掩护下,敌人对他的追捕捉拿都未得逞。1943年夏一个漆黑的夜晚,刘玉峰和村里的地下党员刚开完会准备撤离时,由于汉奸的告密,日军把他们开会的屋门口包围了。刘玉峰和战友在这危急时刻,吹灭油灯,摸黑人摞人硬是用头拱开草屋房顶逃到山上。敌人对刘玉峰恨之入骨,几天后,日军气势汹汹地奔向刘玉峰家,冲进屋内到处乱翻,折腾了大半天,也没有找到刘玉峰,最后把刘玉峰的父亲、母亲(我的祖父、祖母)押到村口大树下,并把全村百姓都集中在村口。我的祖父大义凛然地对敌人说:“要杀要剐由你们,刘白杨村的人民是杀不完的,要我说出村地下党员,我不知道,你们这些强盗永远也别想捉住刘钧昌他们!”话音未落,气急败坏的日军疯狂地将老人的双耳割下,顿时血流不止。我的祖母是位性格刚烈的女人,看到丈夫遭到日军的暴行,她扑向日军拼命,被日军的刺刀挑死在血泊里。我的祖父为保护地下党组织,咬紧牙关,任是酷刑用尽,也一字不吐。日军最终也没从他这里得到什么口供,残忍地将他杀害(后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刘玉峰他们连夜逃到山上后,日军把所有的山全部封了。白天日军封山搜山,不许老百姓出入上山,扬言要把刘玉峰困死在山上。他们白天躲在潮湿的山洞里,不能行动。山洞有积水,又矮又窄,水漫膝盖,人在里面只能弓着身体站着,在天气炎热的夏天里,他们不仅要忍受饥饿,更要忍着蚊虫的叮咬。熬到天黑下来,他们才能从洞里出来,钻进庄稼地里啃未熟的苞米核充饥,喝几口洞里的泥水止渴。日军一连几天封山搜查未果,只好解除了封山。刘玉峰他们在乡亲们的帮助下,趁夜色摸黑死里逃生。刘玉峰回到村里,得知父母惨死的噩耗,悲痛欲绝。在战友们的安慰下,他将对父母的无尽哀思深藏在心中,带着对日本侵略者的刻骨仇恨,以坚定高昂的斗志又投入到革命工作中。他先后参加了罗庄战斗、凤凰山战斗、贺郎台战斗、淄川城战斗、埠村战斗、历城战斗等抗日斗争。
刘玉峰的弟弟刘钧和,中共党员,荣誉军人,为抗击日寇英勇杀敌,不幸在一次战斗中被飞来的炮弹片炸伤,大脑里一直留有未能取出的弹片,导致精神失常,耳朵失聪(被定为二级伤残),2002年去世。
抗日战争硝烟刚散,蒋介石又发动内战,派出大批部队重点进攻山东解放区。为捍卫抗战的胜利果实,父亲刘玉峰又投身到人民解放战争中,先后参加了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他出生入死、浴血奋战,为推翻蒋介石的反动统治、争取人民的早日解放贡献自己的满腔热血,他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受各种嘉奖多次,后被授予大校军衔。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刘玉峰担任山东军区后勤部直属队政治指导员、党委书记。他在负责部队政治工作期间,爱兵如子,注意发现和培养人才,扶持青年干部,深入基层做思想工作,为战士排忧解难做实事,深受同志们的敬重。1955年4月,他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06医院政治处主任、监委书记。他生性耿直、作风民主,对人对事坚持原则,不徇私情、不搞特殊,对那些违背党性原则的人和事、以及少数干部违反党纪、军纪现象,他总是严厉地批评教育,建议党组织予以处理,丝毫不留情面,战士们称他是“铁包公”。1958年5月,父亲到山东省济南军区第一文化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因组织需要,转业到地方工作。1961年2月,任山东省青岛市三十一中学党总书记兼校长。1962年12月任中共青岛市委党校校长。1963年3月调回原籍工作,任山东省莱芜县肃反办公室主任。1963年6月,任山东省莱芜县委保密委员会主任。1963年7月,任山东省莱芜县纪监委书记。在任期间,他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不枉不纵,坚持党性原则,严格按照党的方针政策办事,为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起早贪黑、走村串户,有时一天要徒步100多里,始终视人民利益为最高利益。
父亲刘玉峰在“运动”中受到迫害,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在县机关学习班里被长期关押、批斗、审查,受到非人折磨,被下放到农场劳动。但他始终坚持真理,坚信党的领导,立场坚定、旗帜鲜明,表现出一位老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1972年,恢复名誉重新工作。1973年11月,任莱芜县总工会主席。
1975年父亲刘玉峰离休后,仍坚持理论学习,关心国家大事。他对子女要求严格,在他言传身教下,子女们在学校刻苦学习、在单位努力工作,政治上积极上进、生活上严格要求,几位子女均品行优秀,在工作中做出自己的业绩,赢得单位和社会的高度肯定与赞扬。我的母亲李淑芳是蓬莱人,1927年生,1948年参军,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两位老人集战友、夫妻于一身,一起转战南北,几十年相濡以沫,为党的事业发挥着自己的光和热。父亲刘玉峰在长期革命工作中积劳成疾,不幸于1978年3月病逝。
父亲刘玉峰逝世后,中共莱芜县委、县人民政府在县党校大礼堂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数千人自发参加了追悼大会。县委的《悼词》对他的一生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高度的评价。
作者简介:刘云翠,字白杨,中共党员,大学文化。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戏剧家协会会员,山东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女书画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书画学会会员,山东省济南市吴伯箫研究会理事。著有诗文集《心灵驿站》。专访录《齐鲁名人》,《齐鲁巾帼》第二卷、第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