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叶志权
公元2005年,那个被后人称为“博客元年”的盛夏,空气中弥漫着躁动不安的热浪,仿佛整个城市都被投入了一个巨大的熔炉,连晚风都带着灼人的温度。我租住的那间十平米小屋,更是闷热得如同蒸笼。就在这样一个夜晚,伴随着老旧台式机电源风扇发出的第一声低沉嗡鸣,我颤抖着按下了那枚泛着幽蓝微光的电源键。那一刻,我并未意识到,这轻轻一按,竟开启了一场长达二十载、在数字世界中独行的漫漫苦修。屏幕的荧光,便是我佛前的长明灯,键盘的敲击声,则成了我日夜不辍的木鱼。
那屏幕,在无数个寂静的深夜里,频闪不定,却又如佛前那盏长明的酥油灯,照亮我独自探索的精神小径。而指尖与键盘的每一次碰撞,清脆而执着,不正是苦行僧手中那永不停歇的木鱼声声吗?二十春秋,寒来暑往,我在这片虚拟的园地里辛勤耕耘,留下了串串坚实的足迹:21664条动态,那是我对日常点滴的感悟与记录,如同修行者在石壁上刻下的短偈;4942篇日志,篇篇皆是心血凝结,记录着思想的潮起潮落;1199次采风纪实,是我走出斗室,用脚步丈量大地,用双眼捕捉世间百态的见证,从繁华都市的街角到偏僻边远的小站;718场心之旅途,则是灵魂深处的探索与跋涉,在哲学的迷思与艺术的熏陶中上下求索;更有那451次思想论战,在虚拟的论坛与社群中,与不同观点交锋,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些冰冷的数字,绝非简单的统计罗列,它们是我灵魂在浩瀚无垠的数据荒原上,用青春和执着刻下的清晰年轮。它们忠实地记录着:我曾深入层峦叠嶂的山区铁路,追寻着工业文明与自然景观交织的震撼;记录着无数个午夜梦回,颅内掀起的思想风暴,那些关于存在、价值与意义的追问;更记录着我面对光怪陆离的现实,隔着冰冷的屏幕,发出的那一声声或激昂、或沉痛、或警醒的隔空对话,字字铿锵,掷地有声。
修行之路,自古便无坦途。达摩面壁九年,方得悟大道;玄奘西行万里,始求得真经。我这二十年的数字苦修,自然也充满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与孤寂。

子时,夜阑人静,万籁俱寂。窗外偶有夜行的车辆驶过,留下两道转瞬即逝的流光,与屋内屏幕那抹恒定的幽光交相辉映,勾勒出一幅现代都市的孤独剪影。此刻,世界仿佛都已沉睡,唯有我,与这方寸屏幕相伴。指尖在熟悉的键盘上灵活跳跃,那并非轻盈的舞蹈,而是一场孤独的、与自我灵魂的深度对话。每一次精准而有力的敲击,都是对脑海中奔涌念头的虔诚献祭,将那些混沌的思绪、澎湃的情感,驯服于文字的缰绳之下。夏夜的汗水,冬日的呵气凝结成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竟在那枚被我无数次按下的F5键上,留下了一圈淡淡的、却又清晰可见的印记,如同盐碱地在大地上蚀刻出的痕迹。那,便是我这数字苦行僧,无需言说的、沉默的戒疤,见证着无数个不眠之夜的坚守。
卯时,东方尚未泛起鱼肚白,黎明的曙光还在地平线的另一端徘徊,我眼中的血丝却早已爬满了眼白,如同夕阳西下时天边绚烂而疲惫的晚霞。当冥思苦想数日的某个真理碎片,如同划破夜空的闪电,骤然刺破厚重的思维迷雾,带来茅塞顿开的狂喜与澄明时,积压已久的情感便如决堤的洪水,泪水会不自觉地夺眶而出,滚烫地坠向冰冷的液晶屏。那泪水折射出的光芒,仿佛化作了339篇私密日记中藏匿的七彩虹霓——那些辗转反侧的不眠夜,那些内心挣扎的纠结与迷茫,那些灵光一闪的瞬间顿悟,都被这文字的琥珀一一封存,历久弥新。
午时,赤日炎炎,骄阳似火,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也炙烤着这间小屋。机箱内部,CPU与显卡在高速运转中散发出巨大的热量,风扇不知疲倦地嘶吼着,那持续不断的嗡鸣声,此刻听来,竟如同古寺中僧侣们集体诵经时的低沉梵呗,庄严肃穆,充满了力量。就在这样的环境下,1160首诗词在此诞生。每一个汉字,都像是经历了核裂变般的能量爆发,在平仄格律的方寸之间,迸发出足以撼动心灵的无声能量,或慷慨激昂,或婉约凄迷,皆是我情感与哲思的结晶。

戌时,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城市披上了一层迷离的光彩。屋内,显卡在高负荷运算下发出轻微的“嘶鸣”,像是在为即将诞生的艺术品而蓄力。在这光影交错之间,8幅音画作品的雏形在屏幕上逐渐显现、丰满,最终绽放出独特的容颜。那些流动的色彩,变幻的光影,仿佛是敦煌莫高窟壁画中飞天的飘带与反弹琵琶的仙子,在数字技术的魔力下化作了无数跳跃的量子尘埃,古老的艺术灵魂在数字时代获得了全新的生命,实现了涅槃重生的壮丽。
这一方小小的电脑桌,便是我精心构筑、日夜守护的“人生道场”。它不仅仅是一个物理空间,更是我精神的寄托与灵魂的避难所。它默默收留了我所有的脆弱与坚强:
当我在现实中遭遇不公与倾轧,有口难言,只能将满腔的愤懑与无声的呐喊,化作等待解码的沉默,敲入文档,暂存于此;当情感受挫,心碎神伤之后,我选择在这里进行自我清创,用文字作为手术刀,剖析内心的创伤,那份倔强与不屈,桌面见证;当我迷失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迷宫,面对纷繁复杂、真假难辨的资讯,我学会了以“404 Not Found”的错误页面为蒲团,在信息的废墟上静坐禅定,修炼内心的澄明与定力;当心碎成齑粉,痛彻心扉之时,我拥有将那些不堪回首的过往,打包压缩,深埋于硬盘最深处的勇气,然后继续前行。
二十年面壁,青丝染霜,终有所证:
每一篇用心血浇灌的文稿,都如同一部浓缩的《心经》,字字珠玑,启迪心智,净化灵魂;每一GB沉甸甸的存储,都凝聚着我生命的能量与感悟,皆为修行路上的“舍利子”,珍贵无比。而每当完成一段文字,习惯性按下Ctrl+S组合键时,那系统反馈的清脆“嘀”声,在我听来,便恰似古寺中那“笃、笃、笃”的木鱼警示,声声入耳,提醒我:修行之路,道阻且长,当精进不怠,慎勿放逸,片刻不敢停歇。
文字即电流,在我的指尖与这冰冷的机器间流淌,我手写我心,这股无形的电流,便是我与这个喧嚣世界对话的独特梵音,是我在这光怪陆离的数字时代,为自己,也为后来者,立下的最确凿、最不朽的证道丰碑。它无声,却蕴含千言万语;它无形,却镌刻着生命的痕迹。这,便是我,一个键盘上的苦行僧,用二十年光阴书写的修行日记与心灵史诗。

作者简介:
叶志权,曾用笔名:寻梦今生、实心木。四川成都人,现居贵州省凯里市。中国铁路作家分会会员,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老年诗书画协会贵阳分会会员,名篇•金榜头条文学艺术网贵州省文学社社长,喜好文学,业余撰稿,钟情于诗词歌赋、散文随笔。喜欢岁月的回眸,细心体会生活的点滴,在流年的风景中记载心灵印记,享受每一个平凡瞬间。

赵文碧,四川省青神县河坝子人,三苏文学社社长、主编,擅长写散文与地方传说,代表作品有《火烧玉蟾寺》、《丞相敬师》等,作品常见于《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江山文学网、都市头条、金榜头条、美篇、百度等。
三苏文学将在每年年底评选当年三苏文学的优秀作者,按投稿量、浏览量、评论数、获精次数、上红榜各占25%,前三名将获得精美荣誉证书及至尊奖杯,并同时在《三苏文学》微信公众号、都市头条、金榜头条、今日头条、百度等平台广泛颁布彰显荣耀,到时可以做现场颁奖活动。欢迎文学老师们踊跃参加、积极支持、互相转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