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俊忠
在八月的关东辽沈大地上,一位职业军人、军旅诗词家从携笔从戎的独特视角,以诗词为经纬,编织出一幅融历史沧桑与时代新象于一体的壮丽画卷。张建华先生这组最新创作于2025年8月下旬的东北行旅诗词,既是传统诗词艺术的当代延续,更是一位军旅作家对民族记忆与复兴征程的深沉叩问。这十首作品犹如十面棱镜,从不同角度折射出辽宁大地上的历史光影与现实辉煌。
《念奴娇·大连》与《满江红·旅顺口》构成了一组沉重的历史二重奏。作者立于渤海之滨,眼前是“铁舰沉波,欧风掠壁,劫火焚街巷”的沧桑往事,笔锋所至尽是“残碑衰草,邑前谁记悲怆”的历史诘问。这种记忆并非沉溺于伤痛,而是为当下的辉煌提供注脚——“欣见云起滨城,大潮浮巨舰”的壮阔景象,正是基于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尤为震撼的是《满江红》中“黄渤之交,锁狮口、苍崖如铁”的雄浑开篇,继而以“东鬼屠城腥雨注,北熊掠塞烽烟烈”的惨痛记忆,与“虎尾横波浮甲舰,黄金举日营雄阙”的现实强盛形成强烈对照。这种历史与现实的对话,正体现了一位军旅诗词家特有的历史观:记忆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强化守护和平的决心。
《夜览星海广场》与《观大连老虎滩》则展现了诗人笔下现代都市的生机勃发。“绕廓灯河千铺旺,萦台丝缕百肴鲜”的市井繁华,“泉柱冲霄光绮悬”的科技奇观,共同勾勒出一幅现代化都市的立体画卷。而“虎滩雄踞碧湾中”的自然奇观与“巨石崩云惊浪裂”的力量美学,则暗合了军人对雄浑气势的天然亲近。这两首作品在张建华笔下超越了单纯的景物描写,成为民族复兴的物质化表征,那些闪烁的霓虹与冲天的泉柱,仿佛都化作了强军梦的具体音符。
丹东与沈阳的篇什进一步拓展了这组诗词的历史维度。《永遇乐·丹东》中“鸭绿清澄,银鸥点雪”的诗意画面与“铁血冰雕,云山埋骨”的战争记忆交织,而“巨轮劈浪,鲜花铺路”的今日景象则昭示着和平发展的可贵。两首沈阳故宫诗以“盛京宫阙溯风云”的历史回溯,展现了诗人对满汉文化融合的深刻理解,“千军曾历开国势”的豪迈与“百殿今余向空魂”的苍凉形成微妙张力。《青玉案·观沈阳大帅府》则以“汉卿易帜山河护,兵谏铮铮拨烟雾”的史笔,对张学良这位矛盾复杂的历史人物给出了军人视角的评判。
《瞻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无疑是组诗的情感巅峰。“秋霖沈水谒峥嵘”的肃穆起笔,至“弹洞残墙凝恨语”的物质化历史记忆,再至“十四征尘终雪耻”的抗争史诗,最终落在“晨昏勿忘锢钟鸣”的历史警示。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军旅诗词的特点:历史记忆必须转化为现实警觉,民族伤痛必须升华为强国动力。
《登大连棒槌岛并依韵敬和叶帅〈远望〉诗》则完成了这组诗的时空闭环。诗人选择叶剑英元帅曾赋诗之地进行唱和,具有深刻的象征意义。“戎帅登临吟华藻”既是对前辈革命家的致敬,也是自身作为当代军人的身份确认。“苍龙已锁深渊底,霸虎还歼峻岭中”化用叶帅“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的诗意,但赋予了新时代内涵——今天的中国已有能力捍卫主权、维护和平。这种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仿佛人民军队不同历史时期使命任务的接力传递。
张建华先生这组诗词的艺术价值,首先在于其雄浑豪放的审美风格。“虎尾横波浮甲舰,黄金举日营雄阙”这般雄奇意象的创造,既源于军人对力量美的独特感知,也得益于古典诗词修养的当代转化。在形式运用上,从《念奴娇》《满江红》等长调慢词到七律新韵,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词牌格律的娴熟驾驭,以及在继承中求创新的艺术勇气。
这组诗更深远的价值在于其承载的历史意识与时代精神。作为职业军人,张建华先生的视角与普通文人迥异:他写大连港不仅是“商埠星灯明亮”的经济繁荣,更是“大潮浮巨舰”的战略存在;写旅顺口不仅是“苍崖如铁”的自然奇观,更是“锁狮口”的军事要冲。这种兼具审美与战略的双重视角,使得诗词作品在艺术性之外,平添了一份沉甸甸的地缘政治思考。
从文化传承角度看,张建华先生的创作实践回答了传统诗词如何表现当代生活的命题。在他的笔下,现代都市景观、国防建设成就等新意象与传统诗词形式完美融合,证明了古典艺术形式仍然具有强大的表现力。更重要的是,这种创作体现了军人的文化自觉——不仅用枪杆子守护国土,也用笔杆子传承文化,用诗词这种最具中华特色的艺术形式,书写当代中国的壮丽史诗。
张建华先生的东北行旅诗词十首,最终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当代军人对历史的敬畏、对现实的洞察、对未来的信心。这些作品既是“诗史”传统的当代延续,也是强军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在诗词的平仄韵律之间,我们听到了历史的深沉回声,也听到了新时代的铿锵足音,更听到了一位军旅诗词家对这片土地与人民的深情告白。这种融个人才情、军人气魄与时代精神于一体的创作,无疑为当代诗词创作提供了重要启示,也为如何用传统艺术形式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了典范。
链接:
虎尾横波浮甲舰 黄金举日营雄阙
——张建华原创东北诗词十首
念奴娇•大连
(2025.8.17)
峙东凭海,抱渤黄、陈廓开天苍莽。往堞金州,多少事、曾历烽烟千丈。铁舰沉波,欧风掠壁,劫火焚街巷。残碑衰草,邑前谁记悲怆?
欣见云起滨城,大潮浮巨舰,涛平晴爽。广宇通衢,门户畅、商埠星灯明亮。领跑鸿蒙,连湾聚万泊,跨桥雄壮。银鸥扬翅,定成新愿宏想。
满江红•旅顺口
(2025.8.18)
黄渤之交,锁狮口、苍崖如铁。凝望处、寒滩血浸,泪封残堞。 东鬼屠城腥雨注,北熊掠塞烽烟烈。 海河痛、万骨葬深涛,悲情切。
乾坤转,仇耻雪。 新港立,鯨鸣彻。看连湾虹起,破云穿月。 虎尾横波浮甲舰,黄金举日营雄阙。 铭白玉、强弩慰忠魂,千帆谒。
夜览星海广场
(2025.8.19)
滨城西望枕沧涟,星海恢宏接远天。
绕廓灯河千铺旺,萦台丝缕百肴鲜。
人潮织路声欢动,泉柱冲霄光绮悬。
此夜凭栏观胜景,恍如斗汉落尘烟。
观大连老虎滩
(2025.8.19)
虎滩雄踞碧湾中,势接沧溟贯日虹。
巨石崩云惊浪裂,盘岩啸海霸图隆。
怒张利爪千钧落,疾纵金躯万壑空。
自古蓬瀛多异兽,独崇此地镇辽东。
永遇乐·丹东
2025.8.20
虎踞龙盘,长城端界,雄镇东土。鸭绿清澄,银鸥点雪,秋染江枫树。舟犁银练,桥横玉带,两岸炊烟同缕。最堪怜、残虹断影,犹系睦邻情愫。
当年忽变,狼烟吞月,壮士跨江飞渡。铁血冰雕,云山埋骨,宇裂声吞虏。丰碑凝霭,忠魂化柏,弹洞如眸长顾。看新港、巨轮劈浪,鲜花铺路!
参观沈阳故宫诗两首(新韵)
(2025.8.21)
一
盛京宫阙溯风云,紫气东来听旧音。
犹见八旗金瓦间,尚闻九姒画梁痕。
千军曾历开国势,百殿今余向空魂。
不改沧桑龙祖脉,同辉日月照夕晨。
二
秋临沈水探清宫,陋殿筹谋十九冬。
两亲一姑陪太祖,八旗六万灭思宗。
永福庄后三朝政,关雎宸妃独庶薨。
义犬乌鸦帮二帝,只为函夏作真龙。
青玉案·观沈阳大帅府
(2025.8.21)
雄关驻守辽河戍,帅府立、风云度。碧瓦雕檐枭首住。暮朝雷起,皇姑恨遇,魂断烽烟路。
汉卿易帜山河护,兵谏铮铮拨烟雾。却锁韶华云外处。一生风雨,红颜相顾,青史铭殊誉。
瞻仰“九·一八”历史博物馆
(2025.8.21)
秋霖沈水谒峥嵘,肃穆雄碑凛气清。
弹洞残墙凝恨语,寒图薄画伴哀声。
抛戈弃土山河碎,吹角唤民天地争。
十四征尘终雪耻,晨昏勿忘锢钟鸣。
登大连棒槌岛并依韵敬和叶帅《远望》诗
(2025.8.25)
沧波抱岛嵌辽东,浪拍金沙翠霭濛。
戎帅登临吟华藻,巨人挥笔震长空。
苍龙已锁深渊底,霸虎还歼峻岭中。
故地今来怀圣哲,夕霞映海满天红。
附:叶帅《远望》全诗如下:
忧患元元忆逝翁,红旗缥缈没遥空。
昏鸦三匝迷枯树,回雁兼程溯旧踪。
赤道雕弓能射虎,椰林匕首敢屠龙。
景升父子皆豚犬,旋转还凭革命功。
注:叶剑英元帅的《远望》诗作于1965年秋大连棒槌岛,其中的虎和龙是指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毛主席对此诗很欣赏,曾背诵并笔录下来送给儿子毛岸青。棒槌岛上有毛主席手书的“棒槌岛”三个大字。
作者简介,张建华,山东邹城人,研究生学历,山东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