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的最后阅兵
一一致敬湖南102岁抗战老兵彭长竹
特约作者:饶晓辉(江西)
晚风中还飘着礼炮的余音
电视里的方阵仍在行进
您的目光
从硝烟中穿越
停留在这盛世的黎明
102道年轮
刻着烽火的记忆
衡阳城头的枪声还在耳鸣
那些同袍的名字
刻在骨血里
随着阅兵的节奏 一一苏醒
当月光爬上您的窗棂
您微笑着合上了眼睛
像完成最后一次战斗任务
带着胜利的安详走向永恒
此刻
星空下有军号在回响
那是您留给世界的壮行
山河无恙
家国安宁
您的故事
永远在阅兵式里
年轻
据报道:2025 年 9 月 3 日,湖南张家界桑植县,102 岁的抗战老兵彭长竹躺在 ICU 病房里,眼睛紧紧盯着家人为他支起的手机里播放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阅兵仪式画面。他的眼角闪烁着泪光,那是激动的泪,是欣慰的泪,更是跨越了近一个世纪的家国情怀在流淌。
在老人的心中,阅兵仪式不仅仅是一场展示国力的盛典,更是对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的铭记,是对无数牺牲战友的告慰。当阅兵仪式上的铁甲洪流滚滚而过,当战鹰在天空翱翔,彭长竹的眼神中闪烁着坚定和自豪。他仿佛又回到了那个热血沸腾的年代,与战友们并肩作战,为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他用尽最后的力气,见证了用鲜血守护过的山河今日之盛景。
九月三日晚9时30分,彭长竹安详地离开了人世。他走得很平静,因为他看到了祖国的强大,看到了和平的来之不易。他的离去,让无数人为之动容。全国各地甚至国外的网友都通过打电话、送花或其他方式表达哀思,还有外地的朋友坐飞机过来,送老人最后一程。彭长竹的孙女彭秋云哽咽着回忆:“爷爷曾在固定位置摆手迎接我,如今再也看不到爷爷给我摆手了。” 那只破旧的钱包,那双穿了好多年的鞋子,都藏着老一辈刻在骨子里的节俭和坚守。
彭长竹的一生,是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他是无数抗战老兵的缩影,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他们的事迹,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长河中,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在这个和平的年代,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彭长竹老人,一路走好!您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奋勇前行。

作者简介:饶晓辉,笔名:筱野,网名:竹林听雨,江西抚州东乡区人。1981年10月至1985年10月在福建厦门某部服役。1982年开始文学写作,先后在《解放军报》、福州军区《前线报》以及厦门、泉州等新闻媒介发表稿件。1992年南下广东汕头,就职于一家工艺进出口公司,任公司中层管理。期间,在《羊城晚报》、《汕头日报》、《特区晚报》等发表各类稿件千余篇,并被南方报业集团《汕头特区晚报》聘为特约记者。都市头条采菊东篱文学社执行副社长、特约作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