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之一」
听关工委“入路第一课”有感:弘扬“五老”精神,筑梦钢轨人生
文/陈春陵
在初秋九月的暖阳下,我,陈春陵,24岁,共青团员,来自重庆涪陵的农家子弟,带着对未来的憧憬,结束了两个月的暑热高温,怀揣石家庄铁道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文凭,迈入涪陵工务段渝怀铁道旁的沙溪沟职工培训基地宽敞明天亮的教室,聆听关工委熊主任意义非凡的“入路第一课”,宛如一阵春风,再次撩动我的心扉,让我对铁路工务事业的认知与热情,如澎湃浪潮,汹涌而来。
一、校史与路史局史段史同频共振
熊主任首先带我们回溯了路史、局史、涪陵工务段发展史。20年前,他作为首批进驻渝怀铁路的先遣人员,与分局机关及相邻工务段的同事,乘坐分局机关调用的“安凯”牌大客车,载着4台1BM台式电脑、1台A3打印机、1台落地式打印复印机、1台传真机、11张办公玻板等简单家当,来到涪陵双宝路,开启了涪陵工务段从无到有的艰难筹建之旅。那时的他们,一边组织技术人员进行新线验收,仔细排查每一处问题,督促施单位整改;一边紧盯段机关大楼的施工建设,丝毫不敢懈怠。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他们没有丝毫退缩,为新段建设默默奉献。这与我在校期间所受的“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教育如出一辙,这种“不怕困难、敢于当先”的奋斗精神,是铁路人代代相传的瑰宝,是我们涪工人前行路上永不熄灭的灯塔。
二、弘扬“五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勇于奋勇争先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铁路建设的漫漫长路上,困难如荆棘丛生。但正是因为有像熊主任那样的许多老前辈和一批批涪工人,他们以无畏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在艰难险阻面前挺直脊梁,才铸就了涪陵工务段的辉煌。作为新一代涪工人,我们要在思想上筑牢敢于吃苦、不怕困难的基石。当面对复杂的铁路养护工作,当遭遇恶劣的自然环境,我们要像铁道兵前辈们一样,毫不畏惧,勇往直前。因为只有在困难中磨砺,我们才能成长为对西南铁路建设有所贡献的中流砥柱。
熊主任讲述的历届青工成长成才的典型案例,如同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在我眼前徐徐展开。王泰兴学长的经历让我深受触动,他不靠关系靠本事,练就一身真功夫;他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在工作中埋头苦干;他巧干实干,赢得职工心,展现出卓越的工作能力;他戒骄戒躁,继续领跑,始终保持前进的步伐。王亚飞学长则如黄土高坡飞出的金凤凰,在涪陵工务段这片土地上,凭借自己的努力与拼搏,绽放出耀眼的光芒。他们的故事,无不在诉说着脚踏实地的力量。
三、抓住机遇,迎接桃战,走好钢轨人生路
未来的工作之路,或许充满挑战,但我将以他们为榜样,立足岗位,让“坚守实干,严谨争先”的涪工精神在心中生根发芽。在培训期间,我会主动汲取养护线路的知识,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闲暇之时,我会多去车间、培训基地,像渴望知识的海绵,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请教实践操作技巧。每一次实践,我都会将所感所得记录下来,仔细分析总结,积累宝贵的经验。我深知,只有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未来定岗下车间后,才能在渝怀铁路的养护工作中大展身手,为保障铁路的安全畅通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堂熊主任讲授的关工委“第一课”,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精神的传承,让我深切感受到集团公司对我们的关怀与期望。“人民铁路为人民”,作为央企的新血脉,我们肩负着沉甸甸的责任。在未来的培训与工作中,我将以实际行动担起央企职工的责任,传承铁路人不怕困难的精神,脚踏实地,与全体涪工人携手共进。我们将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璀璨星河,照亮西南铁路建设与发展的道路,为铁路运输事业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让我们在传承“五老”精神的道路上,坚定理想信念,以无畏的勇气和不懈的努力,书写属于我们新一代涪工人的辉煌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