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柏行》
唐·杜甫
孔明庙前有老柏,柯如青铜根如石。
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
君臣已与时际会,树木犹为人爱惜。
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
忆昨路绕锦亭东,先主武侯同閟宫。
崔嵬枝干郊原古,窈窕丹青户牖空。
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
扶持自是神明力,正直原因造化功。
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
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翦伐谁能送?
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
志士幽人莫怨嗟:古来材大难为用。
杜甫的《古柏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咏物诗中的经典之作。此诗既是对古柏的赞美,更是对历史人物的追思与自我精神的抒发。通过比兴手法的精妙运用,杜甫将古柏的物理特征与诸葛亮的政治品格、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构建了一个多层次的象征体系,展现了士人精神在时代困境中的坚守与悲怆。
诗歌以孔明庙前的古柏为切入点,通过描绘其苍劲挺拔之姿,寄托了对诸葛亮雄才大略与忠贞不渝的崇敬。"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等句,以夸张的笔法勾勒出古柏的雄伟形象,既是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亦是对历史人物品格的隐喻。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股肱之臣,其"君臣已与时际会"的际遇,与古柏"树木犹为人爱惜"的现状形成呼应,暗示士人理想与现实政治的微妙关联。
诗的深层意蕴在于揭示士人在时代困境中的无奈与悲愤。杜甫以"大厦如倾要梁栋,万牛回首丘山重"比喻国家危亡之际对人才的渴求,却以"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慨叹收尾,直指士人虽怀瑾握瑜却难遇明主的现实。这种矛盾在"苦心岂免容蝼蚁,香叶终经宿鸾凤"中达到高潮:古柏虽具栋梁之才,却难逃蝼蚁侵蚀;士人虽怀高洁之志,却常被俗世所困。诗人通过古柏的命运,映射出自身乃至整个士人群体的生存困境。
杜甫对诸葛亮的崇敬,本质上是士人对"忠贞"这一核心价值的坚守。"君臣已与时际会"不仅是对刘蜀君臣关系的赞美,更是对士人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君明臣贤,共济时艰。古柏作为这一理想的物质载体,其"正直原因造化功"的品格,恰是士人追求的道德标杆。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士人应如诸葛亮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期许。
"古来材大难为用"将诗的主题从对历史人物的追思转向对士人命运的深刻反思。杜甫以古柏自喻,其"不露文章世已惊"的才华与"未辞翦伐谁能送"的无奈形成鲜明对比。这种矛盾源于士人精神与现实政治的冲突:士人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却常因政治腐败或时运不济而无法施展抱负。诗人的悲愤,实则是对士人群体命运的同情与呐喊。
尽管诗中充满悲怆,杜甫并未完全陷入绝望。"扶持自是神明力"既是对古柏坚韧生命力的赞美,也是对士人精神超越性的肯定。在诗人看来,士人的价值不在于现实的功成名就,而在于对道德理想的坚守。这种超越性,使《古柏行》在悲愤之外更添深沉的哲理意味。
《古柏行》的艺术核心在于比兴手法的系统运用。杜甫以古柏为"兴",通过描绘其形态、气势与生存环境,逐步引出对诸葛亮的赞美与自我情感的抒发。"柯如青铜根如石""霜皮溜雨四十围"等句,以物喻人,将古柏的物理特征与诸葛亮的政治品格相联系;而"云来气接巫峡长,月出寒通雪山白"则通过自然景观的烘托,强化了古柏的象征意义。这种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的比兴链条,使诗的意境层层递进,情感逐渐深化。
诗中大量运用双关语与隐喻,使语言具有多义性。"君臣已与时际会"中的"时",指历史时机,暗含对当下政治的批判;"大厦如倾要梁栋"中的"梁栋",是对人才的隐喻。这种语言策略,使诗歌在表面咏物的同时,蕴含丰富的政治与社会内涵。
《古柏行》的结构严谨,节奏张弛有度。前六句以古柏的形态描写为主,节奏平缓;中间十句通过自然景观的渲染与历史人物的追思,节奏逐渐加快;最后八句则以议论与抒情收束,节奏达到高潮。这种结构安排,使情感表达具有层次感,避免了咏物诗易犯的平板之弊。
从历史语境看,《古柏行》的创作背景是安史之乱后的中唐,社会动荡,政治腐败。杜甫作为士人代表,其"致君尧舜上"的理想在现实中屡屡受挫。诗中"古来材大难为用"的慨叹,实则是中唐士人对政治环境失望的集体写照。通过古柏的命运,杜甫揭示了士人精神在时代困境中的脆弱与坚韧。
与传统咏物诗相比,《古柏行》的比兴手法更具系统性。杜甫不仅以物喻人,更通过物与人的互动(如古柏与烈风、蝼蚁的对抗)构建动态象征体系。这种创新使诗的象征意义更加丰富,也为后世咏物诗创作提供了范本。
在当代社会,《古柏行》仍具现实意义。诗中对士人精神的坚守与对现实困境的反思,启示现代人应在追求个人价值的同时关注社会责任。古柏的"正直"与"坚韧",正是现代人应对浮躁与功利的重要精神资源。(本诗评独家首发,选自史传统《再评唐诗三百首》第二辑:七言古诗。本书稿寻求合作出版商)
作者简介:史传统,诗人、评论家,中国国际教育学院(集团)文学院副院长,中国财经杂志社评论专家委员会执行主席、高级评论员,人民网人民智作认证创作者。著有评论专著《鹤的鸣叫:论周瑟瑟的诗歌》(20万字)、评论集《再评唐诗三百首》(60万字),诗集《九州风物吟》,散文集《山河绮梦》、《心湖涟语》。发布各种评论、诗歌、散文作品2000多篇(首),累计500多万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