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拉峻上的时节(散文)
陈黎
·
经过一冬的沉寂,春风拂过,带来几分轻柔。远山披着青色素衣,峰顶的白雪镶边已悄然消隐,唯有喀拉峻草原上,冬天似乎从未真正离去,那未褪的洁白便是它留下的印记。
四月,喀拉峻的主角仍是冰雪,但顽皮的小草已按捺不住,纷纷探出嫩芽,呼吸着地表的新鲜空气。花朵们却还慵懒地躺在草原编织的柔软温床里小憩,不肯轻易露面。然而无需久等,花中的先锋——顶冰花便率先破土而出。豆芽般纤细的茎干上,托着被绿色花萼紧紧簇拥的花苞,花苞细若游丝,透着紫黄,形如倒挂的水滴。当它翻转过来,露出尖尖的角,便与小草一同被积雪覆盖。它就用这尖角,顽强地顶开厚厚的雪被,迎着太阳骄傲地舒展身姿,等待风儿捎来远方的问候。直到问候几乎挤满小小的花房,无处安放时,花瓣才缓缓打开,露出嫩黄的花蕊,在风中呼唤着它的爱侣。顶冰花开遍原野,远远望去,草原仿佛披上了一层轻盈的白色薄纱,美不胜收。
此后,草原便彻底化作了花儿的舞台,你方唱罢我登场。繁花种类多到鲜有人能一一叫出名字,只能用色彩描绘:白的、黄的、紫的、金黄的……各色鲜花形态各异,竞相绽放,绵延至天际,将草原装扮成一位身着碎花连衣裙的懵懂少女,那娇羞悸动的心事,全藏在了荡漾的绿波里。
夏日晴空,悬于城市上方的云朵悄然变色,幻化成舞者轻盈的纱裙。灰色的薄纱随着无形的舞步旋转、飘散,最终化作一张巨大的纱幕。幕帘之下,晶莹的雨滴挨挨挤挤,喧嚷得比集市还要热闹。它们一路被风裹挟着来到喀拉峻草原。风在此处歇了脚,雨滴们的争吵也骤然平息,天地归于宁静。县城被雨水洗刷一清,喀拉峻却被厚厚的白雪覆盖。那些刚探出头的小花小草,就这样被不由分说地盖上了大棉被。幸而夏日的积雪不会久留,清晨落下,正午便踪迹全无,只余潺潺流水声在花草间欢快地穿行。一日之内领略两季气候,着实令人惊叹。
当然,落在喀拉峻的雨并非总是化为雪。草原上的雨时常来得迅猛异常,毫无征兆——方才还晴空万里,转眼便如暴君震怒般倾泻而下。豆大的雨点噼啪作响,狂轰滥炸般地砸向草地,却又不过一顿饭的功夫便戛然而止,急促而短暂,让人措手不及。雨后的草原,如同骏马刚梳洗过的鬃毛,泛着湿润的油亮光泽。踏着柔软的青草,呼吸着泥土与青草混合的芬芳,令人心旷神怡。
大自然总是不吝给予惊喜。目光所及,草地上闪烁着点点白光,走近细看,竟是一朵朵可爱的蘑菇。它们喜欢簇拥而生,发现一朵,往往就能在附近找到第二朵、第三朵,有的围成圆圈,有的排成队列。得益于草原肥沃的土壤,这里的蘑菇不仅数量惊人,而且个个饱满丰腴,白胖胖、矮墩墩的模样惹人怜爱,滋味更是鲜美无比。除了蘑菇,喀拉峻还盛产野草莓。每年七月是收获的时节,连空气都仿佛浸透了甜蜜。蜜蜂嗡嗡扇动着翅膀,在那些泛着红宝石光泽的莓果间穿梭飞舞。野草莓的香甜远胜蜂蜜,摘一颗放入口中,浓郁的滋味令人沉醉。若是不小心让鲜红的汁液染上手指,那色彩比维吾尔族姑娘用海娜花染出的还要艳丽几分。正是草原慷慨的馈赠,滋养着世代居住于此的牧民。
喀拉峻除了广袤的草场,深处还藏着一片不起眼的湿地。一湾浅水静静环绕,四周水草丰美。若非阳光洒落水面,反射的光芒偶然溅入眼帘,很难察觉这静谧之地还藏着汩汩暗流。这景致倒让人不禁遥想江南水乡:长满青荇的河上,撑一支长篙,伴着清风,听鸟鸣,闻稻香,何等惬意。湿地并非“孤岛”,其上还有两位常驻“居民”——一对野鸭。无人知晓它们何时在此安家。它们出双入对,恩爱非常。在哈萨克族的传说里,野鸭象征着忠贞,一生只择一偶,若伴侣离世,另一只或孤老终生,或殉情相随。虽为鸟兽,这份从一而终的情义令人敬佩。它们警觉性极高,稍一靠近便鸣叫着飞远,只能遥遥相望。
在喀拉峻入冬的第一场雪降临前,它们便悄然消失了踪影。待到第二年草原繁花似锦时,湿地上又能重见它们的身影。它们的生活轨迹,竟与游牧的哈萨克牧民如此相似:冬雪将至前,牧民们便赶着成群的牛羊马匹下山,骑马跋涉十几甚至几十公里,迁往名为“冬窝子”的牧场,度过漫长严寒的冬季。待到春末夏初,喀拉峻草原上的顶冰花全部凋谢后,他们再举家返回。成百上千的牛羊散布在丰美的草地上,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幸福安宁的光辉。此时的喀拉峻,是一年中最富生机的时节。白色的毡房星罗棋布,成群的牛羊悠然自得,牧羊犬在毡房边小憩。当袅袅炊烟升起,牧人便会从远处策马扬鞭,奔驰回到温暖的家。一碗热气腾腾、醇香四溢的奶茶,足以驱散整日的辛劳。
十月,喀拉峻步入冬季。尚未枯黄的牧草早在八月就被收割、捆扎成四四方方的草料块,堆满了牲畜的棚圈,以备漫长的寒冬。牧民们大多在严冬来临前离去,只有寥寥几户因故留守。冬季的喀拉峻完全由白雪主宰,目光所及是绵延数里、一望无际的纯白世界。阳光照耀下,雪原闪烁着银光,宛如一座铺满钻石的孤岛,遗世独立。这里静得出奇,连雪花飘落、触地时细微的“沙沙”声都清晰可闻,恍然间让人生出超脱尘世的错觉。耀眼的雪光令人难以直视,目光不由得投向更远处,望向起伏山峦上那些青黑色的松树剪影。喀拉峻的积雪有时深及半人,马儿需艰难地趟雪前行,人则穿着过膝的皮靴紧随其后,靴子在雪中发出“咯噔、咯噔”的声响。走累了,便仰面躺在如棉被般厚实的雪地上歇息。提一桶雪放在火炉旁,便是现成的煮饭水。牧民们就依靠这纯净的雪水度过酷寒的严冬。即使在看似贫瘠的冬季,草原依然默默照拂着人类,这便是自然的恩赐。
草原随着季节更迭变换着容颜,却始终未曾改变它本真的模样——绝世而独立。
·
创作简介:生长在新疆伊犁特克斯县。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也热爱着这里,尤其是喀拉峻草原,想让更多的人知道它并爱上它,希望在钢筋水泥森林里的人们能在朴素而纯粹的喀拉峻草原里找到自我与大自然的联系。感受小小顶冰花破冰的坚毅;牧民跟着季节搬家,传下的千百年古老的智慧。冬天万物寂静,白雪覆盖一切,可它骨子里那份坚韧和生命力一直都在。它总在变样子,春天嫩绿,夏天繁花,秋天金黄,冬天纯白,但不管怎么变,它骨子里那份独立于世、生生不息的气质,从来没变过。这就是喀拉峻,一个让人着迷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