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日偶拾(散文)
文/朱思富
·
黄昏时分,我漫步至城郊的一隅。城市的喧嚣被远远抛在身后,眼前是一片未经刻意雕琢的自然景致,像是时光遗落的璞玉,静静等候着有心人去发掘它的温润。
天空像是被打翻了红漆的巨大穹顶,落日如同一盏巨大的、烧得正旺的宫灯,悬在视野的尽头。它的光芒不像正午时那般锐利,似是被黄昏的风揉碎了,变得柔和而暖糯,轻轻洒在周遭的一切上,给万物都蒙上一层梦幻的薄纱。
身旁的树木,姿态各异。有的树干笔直,像是沉默的卫士,树冠上残留的叶片,在夕阳下泛着金黄的光,微风拂过,叶片相互摩挲,发出细碎的沙沙声,似在低吟着古老的歌谣。有的树木枝干虬曲,像是饱经沧桑的老者,褶皱里藏着岁月的故事,那些干枯的枝桠,向着天空肆意伸展,像是在与落日作最后的拥抱,想要把这最后的温暖,尽可能多地留存。
视线往下,一片枯黄的草丛闯入眼帘。草尖上凝着落日的光,像是镀了一层金粉,每一根草都成了精致的金丝线,在微风中轻轻摆动,编织出一片流动的金毯。偶尔有一只不知名的小虫,从草丛里匆匆爬过,扰动了这金毯的纹理,可转瞬,又在落日的安抚下恢复了宁静。
不远处,一方石柱静静伫立,像是从时光深处走来的使者。落日恰好悬在石柱的顶端,像是石柱托起了整个黄昏的希望。石柱的影子被拉得修长,投在地上,与周围的树影、草影交织在一起,形成一幅抽象的画,影影绰绰间,似有无数故事在流淌。
我缓缓走近石柱,粗糙的石面传递着岁月的温度。指尖轻触,仿佛能触摸到时光的纹路,那些被风雨侵蚀的痕迹,像是时光镌刻的密码,等待着被破译。石柱默默无言,却似在诉说着过往的晨昏,每一个日出日落,它都这般伫立,看尽了四季更迭,看尽了人间的离合悲欢。
落日的光愈发柔和,给石柱镀上一层暖红的边,它与天空、与树木、与草丛,融为一体,成了这暮晚景致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此时,天地间仿佛只剩下这落日、这石柱、这一片宁静的自然,尘世的纷扰被隔绝在外,心灵在这方天地里,得到了久违的栖息。
随着时间流逝,落日开始缓缓下沉,像是疲惫的旅人,要奔赴山的那一边的归处。它的光芒渐渐黯淡,可那股暖意在天地间依旧弥漫。天空的颜色也愈发浓郁,从橙红渐变为深红,像是一幅正在收笔的油画,每一笔色彩都晕染得恰到好处。
树木的影子被拉得更长,像是要追随落日的脚步。草丛里的金粉慢慢褪去,恢复了原本的枯黄,可那被落日亲吻过的痕迹,却永远留在了草尖上,留在了这暮晚的记忆里。石柱依旧沉默,它目送着落日离去,像是在送别一位老友,期待着明日的重逢。
当最后一丝落日的光消失在山的轮廓里,天地间陷入短暂的静谧。可那余晖的暖,却依旧在心底荡漾。我知道,这偶然遇见的落日景致,这沉默的石柱,这斑驳的树影和金草,都将成为我心底珍贵的收藏,在往后那些忙碌或迷茫的日子里,化作一抹温柔的光,照亮心灵的角落,提醒我这世间总有这般宁静而美好的瞬间,值得放慢脚步,去聆听,去感受,去珍藏。
作者简介: 朱思富,洪湖市政协委员,洪湖市作家协会会员,洪湖市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骨干教师,湖北省德育协会优秀通讯员,曾担任中国教师报电子版责任编辑、编辑,撰写过近百篇教学论文和散文发表在《中国诗歌散文精品》《中国教师报》《湖北教育》《荆州日报》《荆州晚报》等刊物和报纸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