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村超、苏超想到了《京都球侠》
作者:董惠安
大清末年,京城百姓中流行着这样一句话:官府怕洋人,洋人怕中国百姓,百姓又惧怕官府。眼下的中国足球好像也陷入这种怪圈:国足外战不行,逢赛必输。民间足球不惧外强,但却能被国足管理者肆意拿捏。这不,中国足协管制下的国足,对外比赛,屡战屡败,底裤都快输掉了,但是对于民间风起云涌的业余足球比赛,譬如贵州的村超、江苏的苏超等“民足”,却居高临下地指手画脚,横加指责,恨不得让民足偃旗息鼓,吹灯拔蜡。
这让我不由想起三十八年前出现的一部反映清末中国足球与西洋足球对抗赛的电影,名叫《京都球侠》。但我觉得这部电影酷似当今的中国足坛状态。如今的年轻人可能对这部电影没有印象,还需简单做一介绍——
影片以清朝末年为背景,讲述了爱国青年周天接受欧洲足球队的挑战,联合义和团首领郝豹子、江湖卖艺兄弟刘二刘三等刘位身怀绝技的汉子,临时组建了一支民间青龙足球队,迎战欧洲海盗足球队,这一举动却引发朝廷官员的恐慌和反对,对敢于挑战洋人的周天展开追杀。
开始和欧洲海盗足球队展开比赛的是朝廷御林军足球队。这支以宋代高俅“蹴鞠”(也叫“筑球”)球技为基本功的战法,完全不是海盗队现代足球的对手,赛后海盗队羞辱中国观众和清廷官员,周天以在海外留学时掌握的球技回击洋人挑衅。在御林军足球队首战失利后,青龙队在关键时刻替补出场,双方开始了真正的较量。比赛中,洋队粗鲁冲撞被青龙队的“三教九流”球员用各自的“绝活”灵活应对,巧妙反击,最终海盗队被青龙队是敢拼精神和独特战术所折服,眼看着野性十足的青龙队频频进球却无力回天。结局是青龙队以9:8险胜欧洲海盗队。 不幸的是,胜利后青龙队成员被清廷以“辱没皇室”罪名处斩。代表朝廷监斩的德太监宣读的处斩理由是:“这是一群小偷、逃犯组成的球队,公然对抗朝廷,藐视洋人,应当处斩!”
《京都球侠》看似一部荒诞的滑稽喜剧,却是有着真实的历史根据。据说在1906年,由后来享誉海内外的书画家吴昌硕率领的“协和书院足球队”和英国水兵队,在紫禁城附近展开了一场足球赛。在经过一番激烈的争夺后,协和书院队最终以2:0战胜了对手。此消息一出轰动京城,特别是光绪皇帝听闻后更是欣喜不已,特意赏赐给足球队一个白玉九龙杯。
这部影片有着强大的演员阵容——张丰毅饰演爱国青年周天,著名相声演员姜昆、唐杰忠客串了重要角色,后来在荧屏是大紫大红的王姬也扮演了重要角色,已经成为著名笑星的陈佩斯出演了一位“神偷”,在球赛中施展了绝活儿,并因此而获得当年的“金鸡奖”最佳男配角。
据说《京都球侠》还有拍第二部的设想,但不知什么原因,未见拍出。三十年前看这部片子,就当成了一段笑料,不成想如今看来,感觉这片子俨然成了当今中国足坛活生生的浮世绘。
你看看当今的男国足,像不像影片中的御林军球队?
你看看当今的村超、苏超等“民足”球队,像不像周天带领的青龙队?
你看看最后认定青龙队的球员都是“小偷、逃犯”,予以除之而后快的德太监,像不像足.......?
这种比较不做也罢。请允许我来点回忆吧。且说四十多年前,我们在大学宿舍的小小黑白电视机前观看1081年世界杯预选赛,当时容志行带领的国家男足,在0:2落后的情况下,连扳4球,反败为胜;1984年9月10日,中国男足在世界杯亚洲区十强赛中,再次由容志行带领,以2:0击败了沙特阿拉伯队。这场比赛被认为是中国足球历史上的经典战役之一。当时的男足是何等的生猛海鲜啊!
然而,时至今日,海参吃得多了的、工资待遇翻上了天的中国男足,拼搏功能却严重退化,逢强不强、逢弱更弱,最后别说战胜东亚强队日韩队了,就在泰国、越南队面前都弱爆了。是伙食营养不够吗?是激励机制激励的还不到位吗?显然不是。给人的印象是灵魂和肉体都遭受了阉割。不过,这些球员中输球后虽无半点愧色,但听到球迷辱骂时眼里射出的凶光,倒是显得挺有血性的。但这血性为何就不用到球场搏击呢?
民族的血性在御用球队中休眠沉睡,必然会在山河旷野的民间得以喷涌闪动。这不,贵州的村超的“野火”在春风中劲爆燃烧起来了,苏超、赣超以各地文旅项目的赛道灵动起来了!那架势太像周天带领的青龙队在球场上的生龙活虎、野马狂牛了!
可是,“德太监”们雌威犹在。这不,有心“收编”村超、苏超等“民足”的足协出来了,尽管他们对“御林军”足球队管制无方,但收编“民足”的自信心和底气还是满满的。遗憾的是,“民足”似乎不买账。苏超给出的理由是:这是文旅娱乐项目,不归中国足协管辖。球迷们也说了,这就是业余球员的一种闲时的娱乐,既无工资福利,也不享受顿顿的海参美餐,足协管得着吗?
“德太监”认为足协可以辖制注册登记过的教练和裁判员,敕令他们不得以“注册教练、裁判”的身份参与苏超赛事。结果是一些“注册教练、裁判”立刻表示自愿放弃“注册”身份。更让“德太监”们垂头丧气的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使得苏超、村超可以堂而皇之地大干了!足协“收编”村超、苏超的美梦,成了泡影。真是“机关算尽太聪了,反误了德太监们的好事情”!《京都球侠》的结尾,德太监可以挥刀斩“青龙”,把民间球队置于死地,但现实中,当代“青龙队”驰骋赛场了!
话说到这儿,我就想做个比较,且说一百多年前的1906年,书画家吴昌硕率领的“协和书院足球队”能有幸和英国水兵队展开比赛,今天的村超、苏超等“民足”恐怕没有这个便利吧?恐怕还是要通过足协或者有关部门吧?苏超能不能和国门外的球队娱乐切磋,还望网开一面。
我倒是举双手赞成中国足协收编“民足”,但仅靠一道行政命令恐怕很难行得通。足协作为一个“协会”,印章掏出来总比不过国务院的“国印”大吧。我觉得,国足展示出让国人佩服崇拜的魅力,形成众望所归的吸引力,展示出足以代表国家形象的实力,何愁众“民足”不来归顺?
那么,国足如何形成魅力和吸引力呢?
首先,独此一家有资格代表国家对阵外部球队的国足,能不能和苏超、村超等“民足”的获胜队“友谊”比赛一场,看看彼此的实力究竟如何?是骡子是马,敢不敢拉出来溜溜?如果能显示出千里马的风采,谁敢不服?
其次,国足能在世界杯(至少在亚洲杯)上破关斩将,最终取得骄人的战绩,即使没有夺冠,拿个亚军也行。至少拼出血性也好,国内“民足”也是会心甘情愿地前来入伙的。
如果“御林军”球队在足协的统领下成为了全球有名的足坛“常败之师”,比清末的“八旗子弟”还要烂泥一摊,即使足协对“民足”收编成功,那又会是怎样的状况呢?
董惠安202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