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配山,1935年农历九月初六出生,派名其志;字若谷,又字若水;号道清,又号南山白鹤。海南省东方市四更镇日新村人。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助理研究员,诗词名家。曾任中学教导主任兼语文教师、东方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东方市委党校副校长。退休后创立东方市诗词学会,并担任首任会长兼《琼西诗苑》会刊主编。现为东方市诗词学会荣誉会长、海南省诗词学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当代文学学会会员、《诗词世界》杂志社理事会常务理事。在历届中华诗人采风交流评选活动中,先后被授予“当代爱国诗人”“中国文坛120位年度杰出人物”“中华诗词100位优秀传承人”“中华优秀诗人”“当代诗词精英”“一级诗人”“中华诗词文化杰出贡献者”等荣誉称号。传略重点入编《国家诗人档案》。著有《古近体诗词知识》《小园香韵》《道清诗词集》(上下集)《道清诗词精选》《感恩古今诗词选》《上善若水文集》《我的春秋梦》《赵光炬传》《法道养生》等。
文配山咏花木绝句二首赏析
咏 竹
亭亭直立节坚贞,柔秀枝条自有神。
性耐旱霜心气旺,老新并茂四时春。
知者理事赏评:
文配山先生以凝练的笔触勾勒出竹的形神兼备,首联从姿态与气节双线切入,既以“直立”“坚贞”点明竹的刚毅风骨,又以“柔秀”“有神”赋予其灵动之美,刚柔相济的对比中凸显竹的独特气质。
颔联将竹的耐旱霜与心气旺巧妙结合,暗喻坚韧不屈的品格;“老新并茂四时春”则以时间展现竹的生命力——新竹与老竹共荣,四季常青,既写实景,又寄寓生生不息的哲思。
全诗结构工整,意象鲜明,语言简练而意蕴深远。诗人运用正面描写和正衬的手法,衬托出诗人的高风亮节。文老将竹赋予人的精气神,塑造谦谦君子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高尚形象,其笔挥洒自如,铿锵有力,诗风洒脱,颇有豪放余味。
咏 梅
玉骨冰肌性耐寒,暗香疏影独娇妍。
经霜识得东风面,微笑丛中春报先。
知者理事赏评:
咏梅一诗以“玉骨冰肌”开篇,直击梅的耐寒与高洁,与竹的“节坚贞”形成咏物双璧。“独娇妍”三字尤为传神——既写梅花疏影横斜的孤绝姿态,又暗含不争群芳的孤傲,与林逋“疏影横斜水清浅”的意境遥相呼应。
颔联将梅拟人化,赋予其智者般的洞察力:唯有历经霜雪,方能最早感知春讯。末句更以动态画面收束,梅的“微笑”既是花开的形态,亦是传递春讯的欣然,与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的悲壮相比,此诗更显豁达轻盈。
全诗结构上承“形—神—志”的咏物传统,语言清丽而意蕴多层。诗人以物喻人,托物言志,在赞梅的同时,亦是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
知者理事嵌名赋七律一首,为文老诗心不老点赞!
文配山先生赞
文坛泰斗笔生辉,配得千秋气节巍。
山岳精神凝傲骨,诗心一片照春晖。
双鬓如霜志未摧,寸心似火映朝晖。
丹心不改凌云志,万卷诗书铸国威。
这首七律以"文配山"三字藏头,高度概括了文配山先生作为诗坛大家的风范。首联开宗明义,点明其文学地位,赞其人格高尚。颔联以山喻人,展现其坚毅品格,表现其诗作如春风化雨,滋养后人。
颈联描绘文老虽年事已高仍坚持创作,突出其赤子之心。尾联强调其爱国情怀,总结其文学成就对国家文化建设的贡献。
全诗意象鲜明,赞颂文配山先生的文学成就,突出其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堪称对其一生最精炼的概括。诚如文心似竹,配得千秋节。山色梅魂凝傲骨,笔底风云激越。双鬓雪染丹忱,寸心未许尘侵。诗国旌旗漫卷,清平乐里长吟。
潘江妹,知者理事平台编辑,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海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海南省司法系统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常务理事,海南诗社秘书长。
著有诗集《思念》《醒海》《2008 中国》(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执行主编《与天涯一海南诗社四十周年诗选》《彩雀吹潮》《文论所以然》《陵水人家》《春山秋水一寸心》《泛舟联海》《南苑沧桑》《偶感成联》《浪花》等。